肖荷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院兒童口腔科,四川 成都 610041)
兒童口腔護理安全工作現狀
肖荷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院兒童口腔科,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探討在兒童口腔臨床護理工作中如何保證護理安全,對于不安全因素所采取的相對措施。方法對282例2~10歲患兒進行行為管理,結合治療中配合程度層次劃分,不同患兒采用不同護理行為管理。結果2~4歲患兒52.44%屬于心理誘導不合作型,需要采用固定法護理配合。5~7歲患兒中51.45%屬于基本合作型,50.72%采用四手操作護理配合。8~10歲患兒中53.61%屬于合作型,59.04%采用巡回護理配合。結論巡回護理配合更適合7~10歲患兒。2~4歲患兒多需要固定法護理配合。四手操作適合各個年齡段,尤其是5-6歲的學齡前患兒。
兒童口腔;護理;安全
隨著家長對孩子的健康意識大幅度提高,加上人們對社會法律意識逐漸增強,醫(yī)療糾紛趨勢逐漸上升[1]。如何保證兒童口腔治療的安全,是護理安全及防范醫(yī)療糾紛的基礎,提高診療效率的前提。兒童口腔門診特殊于其它口腔門診,基于患兒年齡偏小,對醫(yī)院的恐懼心理,具有復診次數多、流動量大,無法預估診療操作時間,涉及操作風險大的特點[10]。在本次研究中,選取了282例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我科接受口腔治療的患兒進行分析研究,對影響兒童口腔護理的主要安全因素以及不安全因素導致的危害進行分析總結,并探討兒童口腔科護理安全的危險因素應對方式方法,下面總結介紹分析具體內容。
由于兒童牙病患兒具有獨特的生理解剖及心理特點,患兒在口腔治療過程中容易產生相關心理問題和齒科恐懼癥,不能堅持或不愿意治療。因此,要求醫(yī)護人員須利用各種技巧取得患兒的信任與配合在治療過程中對醫(yī)生和護士的操作配合有更高要求,護理人員須利用各種技巧取得患兒的信任和配合,讓家長了解治療過程,消除家長的焦慮情緒,保證治療安全。而治療中熟練的“四手操作技術”在兒童牙病治療中的全面應用,極大的提高了效率,最大限度保障了患兒安全,是順利完成治療的關鍵[6]。
1.2.1 心理
患兒對渦輪高速轉動治療牙齒時產生的聲音不愉快,對醫(yī)生治療時所用的鋒銳器械,如擴銼針、沖洗針等產生危險感;對醫(yī)護人員冷漠表情的恐懼感;從家人或外界那里所接受的不正確的傳聞;首次治療的不愉快經歷;有被虐待的感覺和想法;患兒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如智障、殘疾;在不同年齡段特點易產生逆反心理。
1.2.2 環(huán)境
由于兒童齲患率高,家長對兒童的口腔保健意識加強,而可供兒童患者就診的??圃\室較少,從而造成患者過多,因此分診臺護士應合理安排,使診室內有一個安靜、整潔的秩序,保證口腔醫(yī)師的正確診療工作。
1.2.3 待診
基于家長對兒童的關心和重視,普遍一名兒童會有幾位家長同時陪伴,加上兒童在治療不配合的因素下,治療時間往往不能預估,目前華西口腔兒科候診大廳范圍有限,兒童喜動、喜鬧又會造成大廳的嘈雜,兒童易走失,玩耍時發(fā)生意外等危險。這樣對分診臺的護理人員要求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敏銳的觀察力,以及豐富的急救應對措施。大廳提供給兒童觀看感興趣的動畫片以及看牙治療的卡通片、口腔健康教育宣傳片,讓家長和兒童共同參與和學習,消除兒童緊張恐懼的心理和家長候診的焦慮情緒。
1.2.4 檢查
兒童有區(qū)別于成年人,對于年幼的兒童在語言認識和理解度較差,和畏懼的心理往往會出現不愿意張口,或者用雙手捂嘴不配合檢查,另外,患兒看見或聽見不配合兒童的哭鬧聲因此心理恐懼而不愿意上治療椅位接受檢查,拖延診療時間,醫(yī)生無法觀察到患兒口腔內的情況,無法進行下一步的診療工作。
1.2.5 治療
因兒童口腔疾病多為齲齒所引起的牙體疾病,此病的治療需用口腔檢查治療的器械多為金屬易造成恐懼感,常用到的口腔器械(挖器、瓷粉、臘刀、拔牙鉗、沖洗針)光聽名稱就較可能給兒童產生恐懼的心理,配合口腔治療所使用的吸唾管(幫助吸去兒童唾液及看牙使用的渦輪產生的沖洗水)所產生較大的吸引氣體聲,治療時醫(yī)生所用的器械渦輪在去除齲壞牙體時也會產生較大的高轉速電動聲,也會導致兒童的恐懼,車針在渦輪每分鐘大概30萬轉至40萬轉下高速飛轉在兒童的口腔內,再加上兒童不配合(不張口或使用張口器械后放入口中又哭鬧,頭部亂動不能固定等),頭部的突然扭動、突然起身,在治療過程中難以保證患兒的安全性,加大醫(yī)護人員操作中的難度,則大大增加診療時間及操作難度。
通過對兒童心理因素、候診過程、就診環(huán)境、檢查治療過程等原因的觀察與分析,總結出以上影響兒童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會導致治療時間的拖延,醫(yī)療次序的混亂,診療環(huán)境的污染及噪音,兒童在治療時的安全,護理人員的精力下降,診療的準確性,還會降低診療率。
在治療室應多以卡通溫馨的診療環(huán)境為主,讓兒童心理感覺溫暖。其次合理安排就診順序,在治療過程中采取相應的措施對患兒心理活動特點進行護理,有效提高患兒的合作度。
現根據患兒對治療配合程度劃分為不同類型,不同配合程度采取不同安全護理措施[14]??赏ㄟ^分散患兒注意力,安撫患兒,心理溝通,實施獎懲承諾,爭取家長與醫(yī)護人員密切配合,治療操作中避免手術器械的外露等方法實施于患兒治療中。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或向上級領導請示匯報討論總結,對于不安全的因素展開小組討論,將改進的安全護理措施實施于臨床中,提高護理質量安全[9]。
現按照患兒對治療的配合程度進行臨床分型,見表1,根據患兒不同配合程度采取不同護理安全措施。不同年齡段兒童心理特點,先采用不同的心理誘導,通過溝通講解、示范、鼓勵、觀摩其他配合患兒等幫助他們克服恐懼心理,再將進行心理誘導后患兒其配合度分為3型,即合作型、不合作型和極不合作型[7]。合作型:通過醫(yī)護人員對患兒心理誘導后,能夠配合治療至結束的兒童。臨床上多見于學齡期兒童[8]。基本合作型:通過醫(yī)護人員與患兒溝通進行操作講解示范,仍感到緊張害怕,但愿意配合治療的兒童。臨床上此型多見,各個年齡段皆有。不合作型:即需采取相對的措施,即固定法、鎮(zhèn)靜法、全身麻醉法等才能完成治療的兒童。此型臨床上多見于5歲以下患兒。合作型和基本合作型為心理誘導成功,不合作型為心理誘導失敗[13]。
表1 根據其配合程度的臨床分型
3.2.1 合作型患兒
此類患兒采取常規(guī)四手操作配合,幫助患兒上椅位后,進行介紹、講解治療過程,治療時護士通過觀察患兒的配合程度給予表揚和鼓勵,并傳遞醫(yī)生所需材料,配合醫(yī)生完成材料的充填。治療畢及時處置好污物,進行診間消毒,為下一位患兒做準備。
3.2.2 基本合作型患兒
以四手操作加巡回護士配合方式完成[12]。此類型患兒即使心理誘導成功也易受外界影響,稍有不適易導致變?yōu)椴缓献餍?,故在治療中應以漸進方式,盡可能把痛點放到最后,同時縮短操作時間。
3.2.3 不合作型患兒
華西口腔兒科目前配備有笑氣和靜脈全身麻醉相應的儀器設備,對不合作型5歲以下患兒主要采用STA(single tooth anesthesia)無痛治療法、保護性頭部固定法或配合使用口服鎮(zhèn)靜藥物(咪達銼倫)。保護性頭部固定法是使用咬合器、擴口器等輔助器械通過護理人員控制患兒的張口及固定頭部,使之在安全護理措施下進行口腔治療的目的及方法。在使用該方法前一定要解釋此操作的優(yōu)勢及風險,征得家長和監(jiān)護人的同意和幫助,對于初診患兒需簽署《兒童口腔治療知情同意書》??烧埣议L協助固定患兒身體,椅位護士同醫(yī)生四手操作,另一名護士負責固定患兒頭部并上咬合器,還需一名護士調拌材料,即八手操作。此方法風險較大,車針(每分鐘大概可達30萬轉至40萬轉)、金屬或塑料咬合器,可能會在患兒掙扎時造成一定的損傷,待患兒有配合治療意向時應及時解除固定,減少損傷。治療結束應向家長告知回家后對患兒進行相應心理疏導,待下次治療時好好配合,忘卻不愉快的就診經歷。
隨著人們對牙齒健康的關注與重視,兒童口腔治療正逐步發(fā)展,需要有效相關門診優(yōu)質護理提高患兒配合度[2]。本次研究中,通過隨訪總結出以上患兒可通過獎懲分明方式,考慮給予一些患兒喜愛的卡通Sticker作為獎勵,并告知只有表現很好的小朋友才配擁有,如果表現不好醫(yī)護人員會沒收以示懲罰。醫(yī)務人員應時刻保持微笑與患兒耐心溝通,告知患兒配合治療的好處及逃避治療的弊端。除此之外在治療中的患兒應進行風險評估,并讓家長深入認識齒科恐懼癥可能造成兒童心理及醫(yī)患關系的嚴重后果。
綜上所述,兒童口腔護理安全存在著諸多綜合因素,其中承主導的因素為心理的恐懼和治療時所產生的疼痛感,都需要護理人員大力配合及耐心的溝通講解,保證患兒安全,提高滿意度。
[1] 趙麗萍,董文亮,徐喆.口腔科門診兒童牙病護理配合體會廣東牙病協會,1006-5245(2014):11,604-03.
[2] 劉婷.口腔科門診開展安全護理管理的效果[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35.
[3] 趙佛容主編.口腔護理學[M].第二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8:207-223.
[4] 葛立宏主編.兒童口腔醫(yī)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98.
[5] 馮娟,王小潔,李應.牙病兒童就診表現分析[J].廣東牙病防治,1999,7(2):114.
[6] 夏斌,秦滿,葛立宏.兒童口腔醫(yī)師實施行為管理相關問題調查分析[J].現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2(3):313-315.
[7] 夏斌,王春麗,韓燁,等.口腔診療中低齡兒童行為表現分類標準的制定與信度檢驗[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42(2):106-109.
[8] America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Guideline on the elective use of minimal,and deep sedation and general an esthesia in pediatric dental patients[J].Pediatr Dent,2005,27(suppl):110-118.
[9] 劉紫嬙,李海群,陳德健.根管治療護理安全管理[J].廣東牙病防治,2012,20(12):651-653.
[10] 李靜,湯根兄.240例兒童牙科畏懼癥的臨床初步分析[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0,26(6):865-866.
[11] 張耀祖.兒童牙科畏懼癥防治臨床研究進展[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1,7(40):895-896.
[12] 龔斌,李丙秦.四手操作提高治療效率的臨床研究[J].現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3,17(2):185-186.
[13] 夏凌云,項勇剛,毛敏,等.干預治療下牙科畏懼癥患兒就診次數與其畏懼程度的相關性[J].廣東牙病防治,2012,20(6):295-297.
[14] 劉紅娟.護理安全管理與事故防范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4):73-74.
[15] 陳楠,周麗娜,劉湘玲.兒童牙科畏懼癥病因調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18):5045-504.
The Status of Children’s Dental Nursing Safety
XIAO 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Dentistry,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how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nursing in children’s dental treatment and what measures to take regarding the insecurity factors.MethodsBehavior management was performed on a total of 282 children aged 2 to 10 years old.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level, different nursing behavior management was adopted.Results52.44% of children aged 2 to 4 years old were psychological- induced uncooperative type, which needed to be physically fixed during treatment. 51.45% of children aged 5 to 7 years old were generally cooperative. 50.72% required four-hand nursing. 53.61% of children aged 8 to 10 years old were cooperative and 59.04% required circuit nursing.Conclusions Circuit nursing is more suitable for children aged 7 to 10 years old. 2 to 4 years old children require physical fixation. Four-handed operation fits for all, especially pre-school children aged 5 to 6.
Pediatric dentistry; Nursing; Safety
10.19335/j.cnki.2096-1219.2017.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