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省略是漢英語篇銜接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語篇分析中可以細分為名詞性省略、動詞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通過對《紅樓夢》及其兩個譯本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漢英語篇省略的使用傾向不盡相同:漢語語篇多省略名詞和連接詞;而英語語篇則多省略謂詞性成分。這是由漢語重意合,而英語重形合的特點所決定的。
關(guān)鍵詞:語篇省略 形合 意合 漢英語篇
一、引言
省略(ellipsis)指的是在語篇中省去某個語言成分以避免重復(fù),從而使得語篇表達更為簡明清晰的銜接手段。作為語篇銜接的手段之一,“省略”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替代手段,Halliday和Hasan(1976)稱之為“零替代”(zero substitution)。其主要功能是在語篇構(gòu)建中省去已知信息以突出新信息或主要信息,在避免重復(fù)的同時,保持語篇的銜接與連貫。本文以《紅樓夢》及其英譯本中的省略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省略類型在漢英語篇中的分布,通過語料的對比分析揭示語篇省略在漢英語言中的不同特點。
二、語篇省略的分類
韓禮德和哈桑(1976)把語篇銜接中的省略分為名詞性省略(nominal ellipsis)、動詞性省略(verbal ellipsis)和小句性省略(clausal ellipsis)。漢英兩種語言的語篇省略在分類上呈現(xiàn)出一定的相似性,但所有的語言在省略使用上都會有自己的使用傾向。換言之,上述四種省略類型在漢英語篇會有這怎樣的分布呢?下文將結(jié)合語料分析四種省略類型在漢英語篇中的分布情況。
(一)名詞性省略
名詞性省略指的是名詞詞組內(nèi)部的省略,包括中心詞的省略、中心詞與部分修飾成分的省略、整個名詞詞組的省略。如:
(1)a.門子道:“……反正薛家有的是錢,老爺斷一千[e]也得,五百[e]也得,與馮淵作燒埋之費?!保ā都t樓夢》第四回)
b.The usher said:“…And since the Xues are rolling in money,you can say anything you like.Five hundred[e],a thousand[e]—it doesn't matter.Then you award the Fengs compensation to cover funeral expenses and so on…”(選自霍克斯和閔福德譯本,以下簡稱霍譯本)
例(1)a中的“錢”和例(1)b中的“money”在第二次出現(xiàn)的時候被省略。名詞詞組通常由若干修飾成分和一個表核心意義的中心詞組成,修飾成分是可有可無的邊緣成分。但在語篇組織中,中心詞由于重復(fù)而成為冗余信息,這時,名詞詞組中的修飾成分反而突顯并被提升為中心詞。如上例中的“一千”和“五百”以及“a thousand”和“five hundred”。但不同的譯本對名詞中心語省略的見解也各不相同。如:
c.The attendant said:“…The Xues are rolling in money.You can make them pay a thousand or five hundred taels for Feng Yuan's funeral expenses.”(選自楊憲益和戴乃迭譯本,以下簡稱楊譯本)
在例(1)c中,上文中出現(xiàn)過的“money”并沒有被省略,而是代之以“taels”。這是因為譯者深諳中國文化,這里的“taels”與人們心目中的“錢”并不一樣,所以必須譯出來。漢英語篇在名詞省略上的差異還可以通過下面兩例展現(xiàn)出來。如:
(2)a.“……叫香菱來倒茶妹妹吃?!睂氣O道:“我也不吃茶,等媽洗了手,我們就過去了?!保ā都t樓夢》第三十五回)
b.“…I'll get Xiangling to pour you a cup of tea.”Baochai said:“I don't want any[e],thank you.As soon as mother's ready we're going to the Garden.”(楊譯本)
(3)a.王夫人聽說,也就罷了,半日又問:“老太太屋里幾個一兩的丫頭?”鳳姐道:“八個[e]。如今只有七個[e],那一個是襲人?!保ā都t樓夢》第三十六回)
b.Then Lady Wang asked again,“How many of the old lady's maids get one tael?”“Eight maids before,now seven maids.The other one is Xiren.”(楊譯本)
例(2)a中的“茶”在例(2)b的英譯中被省略,而例(3)a中被省略的“丫頭”在例(3)b的英譯中得以保存。這是因為漢語允許重復(fù)以加強語氣,如例(2)a,而英語則避免重復(fù)。此外,漢語中的數(shù)量結(jié)構(gòu)有等同于英語中“any”的替代功能,如例(3)a中的“八個”和“七個”,而英語中的數(shù)詞則必須和中心語一起起指代作用。具體的使用差異及原因?qū)⒃谙挛淖鲞M一步闡述。
(二)動詞性省略
所謂動詞性省略,指的是動詞詞組內(nèi)的動詞的省略或整個動詞詞組的省略。根據(jù)Hailliday和Hasan的界定,動詞性省略可以分為實義動詞(lexical verb)的省略和操作詞(operator)的省略。如:
(4)a.Is John going to home?—He might[e].He was to[e],but he may not[e].(Hailliday&Hasan;,1976:170)
b.What have you been doing?—[e]Swimming. (Hailliday&Hasan;,1976:167)
在例(4)a的答語中,實義動詞“come”被省略了三次,只剩下表情態(tài)意義的操作詞“might”“was to”和“may not”。這一類省略的實義動詞位于操作詞的右方,又被稱為“右省略”。例(4)b中的回答省略了主語和助動詞“have been”,省略的操作詞位于實義動詞左邊,一般叫“左省略”。動詞性省略在英語中的使用極為普遍,而在漢語中的分布卻極為罕見。如:
(5)a.寶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賬話嗎?要是他也說過這些混賬話,我早和他生分了。(《紅樓夢》第32回)
b.“Have you ever heard Miss Lin talking that sort of stupid rubbish?”said Bao-yu.“I'd long since have fallen out with her if she did[e].”(霍譯本)
在例(5)a中,為了保持語篇的銜接,同時也為了加強語氣,動詞詞組“說過這些混賬話”被重復(fù)。而例(5)b中則使用了動詞性省略,通過上下文我們可以很容易在操作詞“did”后面補出“talk that sort of stupid rubbish”,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右省略”。類似的例子在其他譯本里也同樣存在。如:
(6)a.寶釵搖頭笑道:“昨兒哥哥倒特特的請我吃,我不吃,叫他留著送人請人罷。我知道我的命小福薄,不配吃那個?!保ā都t樓夢》第二十六回)
b.Baochai shocks her head,“Yesterday my brother did urge me to try them,but I didnt[e].I told him to keep them for others.”(楊譯本)
在例(6)b中,“didnt”后面可以補出動詞詞組“try them”,而在漢語文本中則是通過重復(fù)動詞的形式來保持語篇的連貫。由此,漢語語篇中很少用動詞性省略,這很可能是由漢語動詞優(yōu)先的特點決定的,漢語的情態(tài)動詞多由實義虛化而來。另外,漢語還缺少不定式,這些都決定了漢語少用動詞性省略的傾向。
(三)小句性省略
所謂小句性省略,是指整個小句或者小句的一部分被省略的現(xiàn)象。這種省略現(xiàn)象大多依托于語境,也被稱為情景省略,最常見于對話中。如:
(7)What did you draw it with? —[e]A pencile.
由例(7)可見,句中保留的是新信息,省略掉的部分“I drew it with”是問答中的舊信息,也是話語預(yù)設(shè)的部分。在對話中,漢語和英語一樣可以將整個小句或小句的一部分省略,但是由于所選取的語料為清末的小說,文本多為半白話文,從所積累的語料來看,完全的小句省略在漢語中并不多見,而英語中的小句省略在漢語中則表現(xiàn)為其他形式的省略。例如:
(8)a.襲人道:“……老太太說了,明兒叫你一個五更天進去謝恩呢?!睂氂竦溃?自然要走一趟?!保ā都t樓夢》第二十八回)
b.Xiren said:“…she said you must go to the Palace at the fifth watch tomorrow to express your thanks.”“Yes[e],of course.”Baoyu replied.(楊譯本)
在例(8)b中,從上下文可以看出省略了“I must go to the Palace at the fifth watch tomorrow to express my thanks.”。這里的小句省略比較非典型,我們可以講“yes”已經(jīng)符合完句的條件了。但與之對應(yīng)的漢語文本則沒有使用小句省略,例(14)a只使用了主語省略:(我)自然要走一趟。再看霍譯本中的例子。如:
(9)a.寶玉便走向黛玉身邊坐下,又細細打量一番,因問:“妹妹可曾讀書?”黛玉道:“不曾讀書,只上了一年學(xué),些須認得幾個字。”(《紅樓夢》第三回)
b.Bao-yu moved over again and,drawing a chair up beside Dai-yu,recommenced his scrutiny. Presently:“Do you study books yet,cousin?”“No[e],”said Dai-yu.“I have only been taking lessons for a year or so.I can barely read and write.”(霍譯本)
同樣,漢語文本中所使用的省略依然是主語省略,例(9)a中“不曾讀書”前省略了主語;而相應(yīng)的英譯則使用了否定詞,從語篇銜接的角度可以補出其后面省略掉的小句“I dont study books”。
從上面三類省略在《紅樓夢》及其英譯本中的分布情況可以感受到漢英語篇使用省略大致傾向。下文將詳述漢英語篇使用省略作為銜接手段的異同,并剖析造成異同的原因。
三、漢英語篇省略的差異及其內(nèi)在動因
從《紅樓夢》及其對應(yīng)兩個英譯本的語料來看,漢英兩種語篇都傾向使用省略手段作為語篇銜接的必要手段,展現(xiàn)出一定的相似性,即漢英語篇都會避免重復(fù)舊信息而使用省略。但從我們的分析來看,漢英語篇在省略手段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傾向性,下文將通過具體的例子來分析這種傾向性,并分析其原因。
(一)漢英語篇中省略的差異
從上一節(jié)具體的例證中可以看出,漢語語篇的同詞重復(fù)和主語省略是漢語常用的銜接手段,而英語語篇中三種類型的省略則呈正態(tài)分布。漢英語篇省略的分布存在著某種錯位,也存在某種特定的規(guī)律。如:
(10)a.“……就是舅舅看不見[e],別人看見了[e],又當(dāng)作奇怪事新鮮話兒去學(xué)舌討好兒,[e]吹到舅舅耳朵里,大家又該不得心凈了。”(《紅樓夢》第十九回)
b.“…Even if Uncle doesn't see you himself,someone else might[e] who thought it an amusing story to go around gossiping about.He could easily get to hear about it in that way,and that would make it unpleasant for all of us.”(霍譯本)
從這一組對譯的漢英語篇來看,漢英語篇省略在分布和使用傾向上有下面的特點:
首先,與英語語篇相比,漢語語篇多省略主語。在漢語語篇中,當(dāng)主語出現(xiàn)后,后面句子例的主語都可以省略。如:在(10)a中,“吹到舅舅耳朵里”前面省略了主語,即上文提到的學(xué)舌討好的話。而英語語篇則要求結(jié)構(gòu)工整,主謂語明確,主語也不能省去,這從(10)b的對應(yīng)譯文就可以看出。此外,從例(10)a還可以看出,漢語語篇中的賓語也可以相對自由地省略,如:“看不見”和“看見了”后面的賓語都缺失了。而英語語篇中則補出了“you”,是一個完整的動賓結(jié)構(gòu)。由此可見,漢語語篇中名詞性省略占優(yōu)勢,而英語語篇則要求完整的主動賓結(jié)構(gòu)。
其次,漢語語篇很少省略動詞性成分,漢語是動詞占優(yōu)的語言。在例(10)a中,即使動詞“看”第二次出現(xiàn),漢語仍是以重復(fù)為主要的銜接手段。而在相應(yīng)的英語語篇中,重復(fù)的動詞必須省略,如例(10)b中的“someone else might”。由此可見,英語語篇更傾向于省略動詞性成分,這是因為英語重視形式和邏輯推理,往往可以借助時態(tài)標(biāo)記、情態(tài)標(biāo)記甚至極性等語法手段將實義動詞省略,英語語篇中動詞性省略占優(yōu)勢。
最后,漢語語篇中通常會省略連接詞,這是由漢語意合的特點所決定的。在例(10)b中,“even if”和“and”這樣的連接詞是英語必不可少的銜接手段,缺少這樣的詞語,語篇就無法組織。而漢語在邏輯連接詞的運用上呈現(xiàn)出隱含的特征,漢語所描述的事物之間有很強的邏輯關(guān)系,表現(xiàn)出外在的意合特征,在例(11)a中,“even if”和“and”在漢語語篇中根本找不到對應(yīng)的譯文。由此,漢語語篇中連接詞常??梢员皇÷裕⒄Z則不可以。
之所以出現(xiàn)上述的差異,這是由漢英語自身的特點以及各自民族的認知特點所決定的,下文將簡要討論造成上述差異的內(nèi)在原因。
(二)漢英語篇省略差異的動因
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漢語多省略名詞和連接詞;而英語則多省略謂詞性成分。這是由漢英語言自身的特點以及兩個民族之間的認知差異所決定的。
漢語注重詞語的意義,不注重形式,句法結(jié)構(gòu)不必完備。詞語本身具有豐富的意義,能夠滿足傳遞信息和語篇組織的需要。此外,漢語缺少嚴(yán)格意義上的形態(tài)變化,在語法關(guān)系的表達上(詞類、名詞數(shù)、格、動詞時態(tài)等),基本依靠詞序和虛詞就可以實現(xiàn)了。作為一種無標(biāo)記語言,漢語語篇的省略銜接以達意為目的,與意義無關(guān)的形式成分都可以省去,表邏輯的連接詞和一致關(guān)系的名詞都可以被省略,意義的連貫與簡約可以通過省略來實現(xiàn),因此,漢語的省略只求達意,只要能達意,省略的時候不但不考慮語法,甚至也不考慮邏輯。(潘文國,1997:349)
英語則更注重規(guī)約性,相比漢語而言,更注重形式化,邏輯化,句法結(jié)構(gòu)也相對嚴(yán)謹完備,主謂關(guān)系結(jié)構(gòu)為核心。在英語語篇中,省略的銜接方式多數(shù)伴隨著形態(tài)或形式上的標(biāo)記,可以從形式上看出來,漢語中的名詞性省略在英語語篇中往往以代詞替之。由于英語中發(fā)達的助動詞系統(tǒng)在動詞再現(xiàn)時發(fā)生功用,因而造成英語語篇中謂詞性的省略比較普遍。正如申小龍(1992)所言,要分析漢語的語法,首先得弄懂它的內(nèi)容或語義關(guān)系;而要弄清英語句子的意義,得先弄清楚它的句法關(guān)系。因為漢語重內(nèi)容輕形式,英語則重形式輕內(nèi)容。
漢英語篇的上述差異應(yīng)歸因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漢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diào)主客體的融合、統(tǒng)一,因而在語言上重意合而不重形合;而英語國家的文化則重形式邏輯,強調(diào)主客體的分離,因此在語言上更重形合。
四、結(jié)語
本文以《紅樓夢》以及兩個英譯本作為語料來源,詳細分析漢英語篇中的省略銜接方式,并進一步將其細分為名詞性省略、動詞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我們通過漢英語料的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漢英語篇使用省略大致傾向各不相同,漢語語篇多省略名詞和連接詞,而英語語篇則多省略謂詞性成分。這是由漢英各自語言的特點決定的,即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從思維的角度來講,漢文化強調(diào)主客體的融合統(tǒng)一,而英語文化則強調(diào)主客體的分離。通過對《紅樓夢》及其譯本的個案研究,有助于我們把握漢英語篇省略的異同,了解漢英語篇省略的特點,從而可以避免人們在語言交流和翻譯上的誤用,推動漢英語篇翻譯以及漢外跨文化交際研究。
(本文是2015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研究基金項目“漢英句法省略允準(zhǔn)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15SJD799]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Hawkes,D.&J.Minford.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Penguin Group,1973.
[3]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長沙:岳簏書社,1987.
[4]潘文國.漢英語對比綱要[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xué)出版社,1997.
[5]申小龍.語文的闡釋[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
[6]楊憲益,戴乃迭譯.A Dream of Red Mansions[M].北京:外文出版社,1978.
[7]朱永生,鄭立信,苗興偉.英漢語篇銜接手段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徐慧 江蘇宿遷 宿遷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 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