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華
(浙江師范大學附屬嘉善實驗學校,浙江 嘉興 314100)
基于主教材教學的體能練習新方式設計與思考
董明華
(浙江師范大學附屬嘉善實驗學校,浙江 嘉興 314100)
基于學生體質下降的現(xiàn)狀,探索增強學生身心健康的規(guī)律,尋求解決的策略和措施,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從課堂教學作為落腳點,以技能教學為載體,構建體能教學的內容,尋找體能練習的最佳期,開發(fā)體能練習的多樣方法,拓展體能練習新渠道,打造體能評價新方法的多樣性體能練習新體系。通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實驗班學生的體質健康成績明顯上升,體能練習的主動性顯著增強,學生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主教材;多樣性;體能教學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調:“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和鍛煉,全面發(fā)展體能,提高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形成關注自身健康的意識和行為?!钡F(xiàn)在很多因素制約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小學生的耐力、力量、速度、柔韌性等體能主要指標持續(xù)下降,每學年的體質測試中超重和肥胖學生的人數(shù)明顯增加,視力不良率都一直很高,現(xiàn)在的學生體質狀況令人堪憂。
由于在教材編排上,一直以技能線編排為主要框架,而體能練習往往以碎片式為主,在體能內容編排理論構建不夠系統(tǒng),缺乏對先進理論的引入。
平時在課堂教學中,體能練習的形式主要以課課練為主要形式,內容主要以跑步、立定跳遠、俯臥撐等“老三樣”為主,內容安排上與上課的主教材脫節(jié),沒有真正提煉出身體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這條體能主線。
練習方法和手段仍停留在田徑和運動項目的輔助練習層面,忽略了與主教材的銜接,忽視新的課程內容資源以及對新器材在促進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不利于提高學生體能形成。
基于主教材教學多樣性體能研究,通過“體能教材內容的構建”“尋找體能練習最佳期”“開發(fā)體能練習方法”“落實體能練習落腳點”“拓展體能練習渠道”“構建基于主教材體系下的體能學分評價體系”6大主要途徑實施,如圖1所示。
合理組織體能教材內容體系,既要考慮與主教材教學的融合性,又要考慮體能教材內容的順序性、連續(xù)性和關聯(lián)性,還要考慮橫向體能教材內容的范圍和關聯(lián)性,更為重要的是考慮縱向和橫向的均衡性,讓常規(guī)教材成為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和體能鍛煉、技能學習的主要載體,形成體能教材內容體系。
(1)遵循學生動作發(fā)展的規(guī)律、掌握技術動作的技能形成規(guī)律、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
(2)充分考慮體能與運動技能內容兩者之間的縱向發(fā)展和橫向聯(lián)系,以及體能與運動技能的區(qū)分點和互補性。
(3)有彈性的安排側重體能鍛煉的內容,即該階段以側重學習某身體素質為主,下一階段再鍛煉某項身體素質為主;重復的鍛煉體能內容,間隔一個水平階段再排列這項內容,并逐年減少,逐漸擴大選修內容的空間。
(4)處理好體能、部分運動技能內容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相結合的關系。
體能發(fā)展敏感期是我們體能練習的主要參照的指標,主要依據(jù)我國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發(fā)展敏感期,在不同學段和不同的年級中,我們要考慮內容的銜接的關系,在同一學段和年級中,要考慮內容的出現(xiàn)次數(shù)和頻率。在體育體能教材內容體系中的橫向結構和縱向結構中達到平衡、主次分明、各得其所,既要考慮不同年級各體能內容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也要考慮各類別內容內部基本構成比例。體能教材組織的均衡性,意味著通過有效的邏輯形式,使進入體能教材內容的在體能發(fā)展的敏感期內。
圖1 基于主教材教學多樣性體能教學策略
在主教材編排體系中,較為常見的運動項目有跑、跳、投、籃球、足球和排球等項目,針對傳統(tǒng)教材中尋找體能鍛煉的方法,給教師在傳授主教材中,有的放矢地去進行體能的練習。如圖2所示,在充分挖掘整理的基礎上,要結合主教材,依據(jù)項目特點,有機滲透體能練習。
2.4.1 引入民俗民間體育 民俗民間體育作為特色項目逐漸得到普及和推廣,并成為學校的校本課程,成為學校體育的有效補充,開發(fā)的民間體育資源主要有舞龍、民間體育游戲、武術等,在項目的引入上,我們主要針對安全性、人文性和可操作性。在開發(fā)和引入的時候,努力挖掘民俗民間體育資源的體能因素,如滾鐵環(huán)項目,屬于民間體育游戲,我們將其與傳統(tǒng)的往返跑有機結合,發(fā)展學生的耐力。
圖2 小學主教材體能練習新方式示意圖
圖3 體能評價三維度示意圖
2.4.2 開發(fā)新興運動項目 隨著新興事物的不斷出現(xiàn),大眾體育項目廣泛開展,新興運動的項目也出現(xiàn)很多,而且受廣大學生的喜歡,對學生的體能發(fā)展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墩n程標準》指出,將新興運動項目引進學校體育課堂,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課程內容,大大豐富了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依據(jù)主教材的特點,引入新興運動項目,并同時對新興運動項目也可以進行一定的加工改造,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尋找體能練習的興趣點。
“體能學分”評價是基于主教材教學發(fā)展體能的評價體系,注重多元體系,圍繞3大指標,推進學生的體能,如圖3所示。
“體能學分”評價體系關注學生的發(fā)展與個性差異。首先,“體能學分”評價要注重評價的過程性,改變過去的唯結果評價,注重多元,采用測驗、展示、技能評定、成長過程記錄、量表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法。其次,體能學分評價是一種手段,注重過程得累積,其功能是激勵每個學生。因此,所應關注的不僅是對學生的外在行為加以關注,更要思考如何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不僅要衡量學生體能是否達標,更要注重學生與先前的體能狀況相比是否有所提高,把適時肯定、適度鼓勵、適宜表揚作為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助推器。
[1] 耿培新,等.美國學校體育國家標準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鴻江.青少年體能鍛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3] 義務教育體育與體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G807
A
1674-151X(2017)20-10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0.052
投稿日期:2017-08-05
董明華(1977—),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