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芝
【摘要】師生溝通交流一直以來都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護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作為老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護生有效溝通,做好班主任工作。
【關鍵詞】高職護生;溝通;交流
【中圖分類號】R4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2-0297-01
師生溝通交流一直以來都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護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作為職業(yè)學校的老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像親人一樣關心幫助護生,不論是本地護生還是外地的護生,是表現好的護生還是表現差的護生,進校來讀書的都是我們的學生,我們有責任去教育、幫助他們。同時,還要留心學生身心健康狀況,教會學生獨立學習、獨立生活、自尊、自強。結合自己在工作中的經歷,談一下感想與體會。
一、換位思考改變思維方式
換位思考要求教師能站在護生的立場和角度了解護生的心情,思考護生的問題。對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師和護生之間都可能有異同。如果教師只一味強調自己的觀點,忽視護生的感受,就易讓護生產生逆反心理,他就會疏遠你、甚至討厭你。護生最感苦惱之一的事情就是不被他人理解,尤其是自己的老師,所以教師要設身處地從護生的角度去觀察和分析,了解他們的心情,減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讓護生感到老師是理解自己的,認可他們,平等的、融洽的氛圍,彼此信任,這才是師生之間進行有效溝通的重要基礎。
二、關心學生提升工作效率
教師只有動情,學生才能動心。所以,教師須注重感情投資,經常深入到護生中去,融入他們中間,了解每為護生的情況,優(yōu)缺點,家庭情況等內容,對家庭有困難的學生要真誠幫助,解除后顧之憂,對學習落后的學生要開小灶補課,對生病的學生要及時探望并給予相應的護理和幫助。想學生之想,急學生之急,用親人般的感情去對待學生,使其感到你是他的知心朋友。
當一名合格的教師,應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工作中要時刻關心學生。教師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導師、生活上的良師益友,對護生的愛心是一視同仁,面不是偏心哪一個人,有愛心才有奉獻。教師只有熱愛工作才能產生做好工作的動力,使自己在工作中充滿激情,產生強烈的責任感。有了動力、有了激情、有了責任感,也就有了做好工作的基礎。對學生的熱愛,能使教師全心全意地為學生著想,用愛感化學生、教育學生,贏得他們的信任,也就為做好工作打下基礎。細心就是用心細密,觀察入微,認真周密地考慮。教師工作中有了細心才能及時發(fā)現問題,還能幫助我們全面分析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更能避免出差錯,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對全班護生進行仔細觀察和詳細了解,做到真正了解學生,及時正確地引導他們,這對做好教師工作有很大的幫助。要細心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變化,及時發(fā)現和解決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和各種問題。
三、尊重護生提升師德形象
教師必須尊重、理解每一個護生,這樣才能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寬松,和諧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消除他們心里的恐懼,做到教師民主,護生自主,使他們在歡快的環(huán)境中獲取知識,塑造人格。
“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懂得尊重學生人格的教師必定會受到護生的尊重和愛戴。不尊重護生的合理要求和隱私,肆意侮辱護生的人格,勢必會喪失他們的愛,失去他們的信任和支持,使教師工作無法正常進行。教師在批評教育護生時,要保持冷靜和清醒的頭腦,在尊重護生人格的基礎上,對護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還要講究方法,選擇恰當時機,把握好分寸,切忌言語過激或使用帶侮辱性的語言批評學生。
“理解萬歲”是學生的心聲,學生渴望得到理解。教師要保持一顆年輕的心,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與護生打成一片,經常與學生暢談理想,抱負以及成長的煩惱,消除之間的隔閡,教師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學生想說而不敢說的話,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了解護生的內心世界及心理表現。為了了解學生對教師的看法,教師讓每個學生寫周記,自己平時不敢說的想法,不理解的事情,及時就反應的具體問題進行集體或個別答復。護生因年齡小、不成熟,有時會出現過激言語與行為,教師不應當場揭短,要盡量體諒他們,讓護生對自己的行為舉止進行自我剖析,尋找錯誤的根源,逐漸使他們走向成熟。
四、真誠贊美增強護生信心
其實,許多教師都已經知道要贊美護生,關鍵是如何贊美,怎么樣的贊美才會發(fā)揮效用?太籠統、太空泛的贊美,贊美需要有針對性,具體而明確,并且有創(chuàng)意。要發(fā)現護生的閃光點是很重要的。每個護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教師們如果能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并予以肯定,則原本小小的一個長處可以得到加倍的發(fā)展,并且?guī)訉W生其它方面的發(fā)展。幾乎所有的護生都希望自己能成為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期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關懷。尤其是處于弱勢的學生,更需要老師的肯定。所以,教師們對于決不能持放棄或厭惡的態(tài)度,而應給予更多的關注。
五、慎用批評減少逆反心理
說到師生溝通,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教師批評、教訓學生。可以說,在實際的師生溝通中,教師訓學生在師生溝通中確實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教師們總是在學生出了問題、犯了錯誤后才會想到要找學生。若批評不具備教育效用,那么就該摒棄。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教師未必一定要采取批評才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有時候教師寬容一點,給護生一個“臺階下”,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處罰更強烈。在學生們的錯誤或挑釁面前,教師應表現出成熟的風度,這不僅可以避免師生間的矛盾,而且也會讓學生從教師身上學到正確處理問題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師在管理班級工作中也難免會出現差錯,處理問題時不能做到完全公平,因此,要經常換位思考為學生著想,避免師生之間的沖突??傊?,教師只有動之以情多關心,工作中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彼此諒解,就會增進感情,打開護生心靈之窗,得到學生的大力支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