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瑩瑩
【摘要】小學美術教育運用創(chuàng)造性教育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并且能夠讓美術教育教學效果得以顯著提升。創(chuàng)造性教育促使教學模式及成果不斷完善,而且主要是圍繞創(chuàng)新展開。小學美術知識中存在很多的創(chuàng)造性東西,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展開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文章對此展開深入的探究,然后提出具有建設性的策略,提升小學美術教育效果。
【關鍵詞】創(chuàng)造性教育;小學美術教育;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189-01
從教育發(fā)展的角度分析,創(chuàng)造性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是教育的創(chuàng)新,是對以往教學模式的推陳出新,讓學生對小學美術學習給予極高的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對于教師的教育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從學生的角度組織美術教學活動。文中具體論述了小學美術教育中創(chuàng)造性教育的具體實施策略,謹以此為之后的教學給予參考依據(jù)。
一、創(chuàng)造教育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目的
小學美術教育從本質上分析屬于藝術教育,學習美術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藝術情操,使其具有極佳的審美情趣。而從另一個角度分析,藝術是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學習掌握藝術具有極為現(xiàn)實的意義,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美術教育的興趣,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
在對學生展開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美術的基本技巧,而且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藝術思維,但是從目前我國美術教育現(xiàn)狀分析,很多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及模式都是非常落后的,這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導致美術教育具有極大的局限性及發(fā)散性。創(chuàng)造性教育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取得了相對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激情得以最大限度調動起來,而且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得以顯著改善,學生能夠更好的將情感融入到實際教學之中,并且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創(chuàng)造過程中線條及情感融入的重要性,借以提升小學美術學生學習的整體質量。
二、美術教育中學生應該具有的能力
美術教育本身屬于藝術教育的范疇,通過美術教育能夠促使審美能力得以改善,并且能夠創(chuàng)新學生思維,提高教育效果。所以美術教育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明確教育目標,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應當具有什么樣的學習能力,如何培養(yǎng)才能使學生具有這樣的學習能力,這些都是教師需要思考的范圍。目前中國小學美術教育效果相對來說并不理想,基本上都是以傳輸灌輸為主,應試教育對學生的摧殘極為嚴重,這其中落后的觀念則是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美術學習中,學生能夠發(fā)展現(xiàn)階段的思想結構,為學生打開發(fā)散性思維的大門,通過不斷的思考能夠讓學生具有更全面的美術學習能力。
三、小學美術教育中創(chuàng)造性教育的具體實施
(一)開放性的知識講解
在以往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導致美術教育也基本上采取灌輸式教育,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低下,而且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無法得以有效發(fā)揮。為了最大限度改善當前小學美術教育的實際效果,必須要創(chuàng)新教育觀念,對美術教育給予學術上的指導,這樣能夠讓小學生發(fā)展途徑更為廣泛,教育效果更為理想。對于教師而言,他們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及組織者,其本身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而且專業(yè)技能過硬,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引導學生了解每個作品的知識輪廓,更需要幫助學生了解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故事,同時還包含情感因素,這使得學生了解到美術作品中不僅僅是線條及色彩,這樣能夠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美術具有全新的認知,在光線的轉換之中,感受色彩變化,特別是其中多姿多彩,教學效果自然很理想,在教育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從而消除以往教學的弊端,教師在實際教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在對美術感興趣的前提下進行展開有效的創(chuàng)造。
(二)利用問題引導
在教育問題上,教育者必須要完善自身的教學技能,精心設計教學課程,而學生在臺下則需要認真聽講,美術教育在某種層面上屬于開發(fā)思維的課程,這就要求教師與學生能夠進行良性的互動,最好的方式是以問題為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好的問題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使其能夠進入到思考的海洋,獲取自己的見解及感悟。
教師的問題必須是恰到好處,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美術興趣,同時還能使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的興趣,學生能夠在不斷的問題互動過程中積極主動思考,并且不斷創(chuàng)新,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的實踐都是與自己的所視所想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從而能夠讓學生在創(chuàng)新過程中提升他們的動腦動手能力,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模式,獲取良好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組織學生討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很多好的想法基本上都是在驗證中得以不斷優(yōu)化,在改進過程中獲取真理。而對于美術作品來說,每個人的思維模式不一樣,繼而他們創(chuàng)造出的作品也是存在極大的差異性,因而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還需要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還需要兼具多方的討論及驗證的決心。然而小學生由于他們年齡的限制,很少有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特別是針對部分內向的學生,他們更是怯怯不言,因而在實際教育過程中,美術教育必須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及方法,要讓學生能夠敢于驗證及合作,并且提升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由此才能促進小學美術教育能夠得以不斷創(chuàng)新,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改善,并且他們的學習效能能夠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還可以讓學生從小具有與人合作論證的能力。所以從發(fā)展角度分析,小學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其進行討論式學習,創(chuàng)造更有效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四、結語
總體來說,創(chuàng)造性教育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是非常必要的,這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優(yōu)化教育效果。文章對此展開深入的探究分析,提出相應的教育改進措施,以期達到最優(yōu)質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守業(yè).創(chuàng)造性教育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實踐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20):143+146.
[2]李志宏.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2):120.
[3]劉井池.創(chuàng)意理論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26):21.
[4]李傳明.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J].赤子(中旬),2014,(01):370.
[5]張羨姬.小學美術教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由創(chuàng)造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3,(3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