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祺鳳
大綱指出:“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開展的難點所在。要閱讀,就要通過識字創(chuàng)造必要的前提條件;廣泛閱讀,就必須大量識字;寫文章,就要在識字的基礎上學會用字組詞,以詞造句。因此,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們識字的效率呢?下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將識字和趣味學習結合起來進行識字教學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有識字的樂趣。識字是枯燥的,想讓學生識字對識字有興趣,我們可以采用各種方式來達到讓學生牢記生字的目的。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呢?我們可以從以下途徑來培養(yǎng):
1.將識字融入游戲中。我們可以運用游戲的方式來進行識字的教學,游戲可以充分調動孩子們的識字興趣,從中感受快樂。課程中可以進行的游戲有很多,例如歌謠接龍、互猜字謎、尋找伙伴等等,把這些孩子們生活中經常玩耍的游戲融入到識字教學中,可以使我們的課堂上充滿歡樂。孩子們在興趣中尋找自我,快樂識字。
2.將識字融入繪畫中。教師在充分提高學生們的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達到識字的目的,教師可以把要認識的字與圖畫進行匹配,然后讓學生們進行聯想。想象能讓字以一種拓展的方式展開,從一個到幾十個再到幾百個,我依照學生們思考的方式,通過字體的符號化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們識字:例如針對“日”字的教學我就在紙上畫出一個嘴巴中間放個火柴棍;“休”字的教學,我就在紙上畫出一個人在大樹下休息……運用這些方式,學生們可以把這些生字深刻的印入頭腦中,把它們記憶下來。
3.將識字融入動作中。在課堂上,老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表達字的意思,如此的表演對于字的記憶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例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就可以學生表現出抬頭看天空,用手畫出一輪明月,而后低下頭沉思著發(fā)出故鄉(xiāng)情的感嘆。在課堂上指導同學們“蹦、走、吃、拍、拿、唱、跳、跑、扔”等字的時候,引導學生搭配上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表達,生字自然就浮現在腦海中,在同學們的思緒中流轉,學生們在肢體語言的運用中學會識字,懂得表達自我。
二、將識字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進行識字教學
漢字來源于生活,那么作為識字的教學也應該回到生活。日常生活中到處都能學習到文字,生活同時為學習文字提供了大量的資料。
我們在識字教學開始時,就要求家長配合,如:在家具上貼上其名稱標簽,孩子在家中接觸家具時通過這些標簽很快認識了名稱,增加了識字量。一個班級幾十個不同的名字,可以讓學生互相叫叫名字,識識名字。在學的過程中,學生有發(fā)現識字的快樂,激發(fā)了學生識字興趣。利用生活中識字調動識字積極性。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帶來各種生活中見到的字,比如報紙、零食包裝袋等等互相交流學習。在交流學習中分享識字的快樂,體會識字的成功感,提高識字的欲望,自然而然學生的識字能力在逐漸提升。
在這個豐富的社會中,文字到處都可以見到,去購物的時候,商場的標簽上有文字可以學習生字;去飯店吃飯的時候,菜單上很多文字,點菜的過程也是識字的過程;還有在上網的時候,也可以學到很多新穎的文字或者詞語;以及道路兩旁的路牌都是識字的載體。
三、將識字和學生們的自主學習結合起來進行識字教學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應該學會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更能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使得識字更加有效。在課堂上,我習慣指導學生運用真我的方式來記憶陌生的字,無論是字形和發(fā)音都是如此,激發(fā)出學生的未被挖掘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例如在學習“雨”字的時候,有的學生用與雪比較來記憶,還有的學生用想象法記憶,認識是雨傘下的雨點;還有的同學是以詞語的方式來記憶,比如雨雪、雨傘。這種教學的方法,把識字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得學生能更深刻和快樂的完成學習。當然,學生的識字能力培養(yǎng)不能急于求成。只要我們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利用靈活多變恰當的識字方法,結合思維特點,鼓勵想象實踐,培養(yǎng)識字習慣,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多學漢字,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識字教學決不能將識字成為學生的負擔,應該利用不同的有效的方法對不同的字進行科學有趣的教學。以“趣”為前提,讓學生開心識字。自然而然增強了識字的欲望。認識的字數量多了,興趣有了,孩子們自然就有了嘗試的欲望。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大膽地進行識字。教師的識字教學也就不難了。
總之,識字教學的方法還有很多,今后我還會繼續(xù)研究,將識字的方法逐步擴展開來,使得學生們對于文字的記憶更加有效,我們只要按照這個方向走下去,不斷發(fā)展自身的教學方法,鞏固好識字教學這個基礎性工作,對于我們未來的閱讀和寫作教學的開展,會起到建設性的作用,所以最終我們就肯定能培養(yǎng)出這個時代和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