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美術教育中滲透德育知識是美術教學中一種途徑,新藝術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把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能力與德育教育結合在整合發(fā)展的教學總目標,讓學生真實體驗美術的生活韻味,感受美的生活存在,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樂觀地創(chuàng)造生活,彰顯美術學科的人文特性。
關鍵詞:德育滲透;人文素養(yǎng);課堂實踐;多媒體應用
“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德育教育是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教學工作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美術教育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審美情趣,給學生以情感的陶冶,使學生在認識自然與社會,掌握知識與技能,發(fā)展智力與能力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德育滲透。美術教師應根據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努力挖掘美術教材中極為豐富的德育資源,恰當運用各種現代教育媒體,運用多種藝術形式,感染學生、激發(fā)情感,進行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教育,振奮學生的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覺悟。通過豐富多彩的美術教學活動、鍛煉學生能力,陶冶學生審美能力和情操,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意志品格。那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呢?
一、在導入新課中生動形象地滲透德育
在教學中導入新課時,教師應用生動形象的電化教學和富有情感的語言,將學生的思想感情帶入教材所描寫的情境之中,引起學生內心世界的共鳴,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他們受到了愛國教育。在美術鑒賞課《古代園林藝術》中,以蘇州園林為代表的私家園林,學生們均對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紛紛自告奮勇的參與發(fā)言。同學們都情不自禁的感嘆祖國的園林太美了,紛紛感慨中華先人造園藝術的精湛,一股愛國情懷油然而起。
二、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
美術課不是政治課、品德課,不是靠理論說教和標語口號式的教育,而是靠視覺藝術形象或通過藝術審美活動感染、熏陶,使學生得到啟迪領悟,受到教育。在美術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蘊含著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如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教育的內容;還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的教育。在教學中介紹大畫家徐悲鴻的畫時,學生們都提到徐悲鴻畫的馬很有特色。他的《奔馬圖》,創(chuàng)作于1941年。此時抗日戰(zhàn)爭正處于敵我力量相持階段,徐悲鴻聽聞國難當頭,心急如焚,他連夜畫出《奔馬圖》以抒發(fā)自己的憂急之情。在此畫中,徐悲鴻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并以干筆掃出馬鬃,是濃淡干濕的變化渾然天成。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又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毛的弧線很有彈性,富于動感。這種濃濃的愛國之情也深深地感染了學生,使得學生在藝術鑒賞中得到了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抓住美術的情感調節(jié)功能自然地滲透德育
美術教育屬于情感教育,它對于陶冶學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情感的調節(jié)功能。米勒的《拾穗者》描寫了一個農村中最普通的背景:秋天,三個農婦正彎著身子十分細心地拾取麥穗,扎紅色頭巾的農婦正快速地拾著,另一只手握著麥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袋子里小有收獲;扎藍頭巾的婦女已經顯得疲憊不堪,將左手撐在腰后來支撐身體;右邊的婦女側臉半彎著腰,正仔細巡視那已經拾過一遍的麥地,按是否有漏撿的麥穗。婦女們就是如此往復地勞動著,懷著對每粒糧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辭辛苦地拾著麥穗。從中不難看出對勞動的甘苦,特別對“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義有著切身的深刻體驗?!妒八搿返乃囆g魅力在于通過刻畫勞動著的美,表現出一種淳樸自然的情感,用堅實凝練的筆調描繪出農婦樸實、勤勞、誠摯的品格。作品賞析中我們不難看出作品所隱含的深刻思想。在鑒賞中我們不難體會到,勞動著的身軀和臉龐都因為勞動而別具光彩,整個民族是勞動者在滋養(yǎng),整個國家是勞動者在締造。因此以勞動者為主題的繪畫總能在某種程度上引發(fā)人們內心情感的流動,學生們一定會身臨其境地從作品中體會到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情感調節(jié)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啟迪他們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美術作品中的視覺形象與道德觀念就自然的水乳交融結合在一起。
四、在美術技能訓練和實踐中自覺地滲透德育
在美術技能訓練和實踐活動中,美術技能訓練是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質、文化修養(yǎng)和個性特長的重要形式。在純技法訓練課上,嚴格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以培養(yǎng)鍛煉學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質; 有時搞一次集體創(chuàng)作,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互相幫助,取長補短,使他們學會了顧全大局、團結合作,樹立了集體主義觀念。美術實踐是美術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實踐中滲透德育,使美術課教學具有育人功能。可以配合學校德育處組織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主題活動,讓每個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將自己親手繪制的一幅畫或一件小制作展示,既深化了主題,又使學生的特長得到了展示,從而激起學生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愛國熱情,使他們從小就樹立保衛(wèi)祖國的信念。
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正如教育行家所說:“教無定法,貴在實效”。美術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著的德育因素,捕捉最佳的“潛入”時機,充分利用美術學科的課型特點,采用切實有效的教法,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領略美術教學獨特的道德美。真正使學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響,在心靈上受到啟迪,讓德育之花愈開愈美麗!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
[2]《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解讀》
[3]《美術教育》楊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