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芊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微信公眾平臺被廣泛應用,并成為高校學生的主要社交平臺,在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價值。作為高校德育的主要方式,思政課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高校只注重思政課的理論教學,忽略了其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導致思政教育的作用未能充分發(fā)揮。為了提高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我們將微信公眾平臺引入其中,希望能找到思政教育中理論和實踐教學的平衡點。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
目前,智能手機已經(jīng)普及,微信公眾平臺已經(jīng)成為和QQ、微博比肩的社交平臺,并成為高校學生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微信在高校中的使用率較高,這就為高校思政課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實踐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群眾基礎。針對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本文首先對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和主要優(yōu)勢進行了概括分析,然后對其應用方法展開了具體分析,論述如下。
一、 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 智能手機普及
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智能手機的使用率迅速增加。尤其是在高校學生中,智能手機已經(jīng)成為必不可少的工具。智能手機可以打破計算機網(wǎng)絡的時空限制,隨機隨地連接互聯(lián)網(wǎng)。再加上微信強大的社交功能和優(yōu)勢,微信公眾平臺成為大學生最主要的社交平臺。在這種背景下,利用這一平臺進行思政實踐教學,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二) 具有便利性和經(jīng)濟性特點
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其價格逐漸降低,而且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可以為無線上網(wǎng)提供優(yōu)質(zhì)的服務,手機上網(wǎng)的成本出現(xiàn)了大幅度下降,與大學生的消費能力匹配。同時,微信公眾號的申請比較簡單,添加好友的方式簡單,也為學生提供了便利。
二、 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
(一) 用戶的粘連度高
高校通過建立思政教育的微信公眾平臺,在其中發(fā)布與學生生活和學習具有密切關聯(lián)的信息,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引發(fā)他們的廣泛關注,對他們的行為和思想進行指導。過去,思政教育的內(nèi)容主要是和課堂聯(lián)系,很容易讓學生對思政學習產(chǎn)生疲倦,抵觸情緒嚴重。但是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思政教育,可以拓展其范圍,實時性較強,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打開微信,接受各種形式的思政教育。
(二) 實現(xiàn)了面對面?zhèn)鞑?/p>
借助微信公眾平臺,高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實現(xiàn)了面對面的傳播。在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中,需要經(jīng)過繁雜的程序,包含了學校、思政教師、指導員、學生干部、學生等諸多中間環(huán)節(jié)。微信公眾平臺有效避免了這一弊端,能讓思政教育直接面向學生,讓他們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思政教育的信息,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三、 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中應用微信公眾平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開拓教學的內(nèi)容,增加教學途徑,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但是作為自媒體時代的新產(chǎn)物,它在和思政課實踐教學結合的過程中,也會存在一定的矛盾。為了充分發(fā)揮微信公眾平臺的作用,我們對其實際應用提出了如下建議:
(一) 提高思政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
為了將微信公眾平臺和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有效結合起來,思政教師作為控制教學進程的主體,要提出實踐的目標,并對實踐活動進行搜集、組織和控制,就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能力。首先,具備扎實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在微信公眾平臺中,面對海量的復雜信息,思政課教師的政治信心必須堅定,富有高度的責任感,敏銳地捕捉信息,并能對信息進行準確鑒別。其次,具備豐富的網(wǎng)絡知識。面對現(xiàn)代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思政課教師要積極接受新事物,掌握一定的網(wǎng)絡基礎知識,能夠熟練地運用相應的軟件和硬件。最后,具備較強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近幾年來,思政課注冊微信公眾號的數(shù)量迅速增長,要吸引更多的用戶,就要不斷提高微信公眾號的影響力,以取得良好的實踐效果。
(二) 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思政課教師除了要完成實踐教學之外,還要開展日常管理和科研,工作比較繁重,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實際操作中,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其進行管理,所以導致其流于形式。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可以采用師生共同管理的方式,即師生共建。在這種模式下,思政教師主要負責,明確微信公眾平臺的定位,把握其中的內(nèi)容框架,并對部分比較敏感的信息進行審核。學生則主要負責編輯平臺上原始的文字和圖片材料,整理后發(fā)布在平臺上。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承擔一部分的管理工作,并及時總結,統(tǒng)計相關的數(shù)據(jù),定期向指導教師匯報。通過這種師生共同管理的模式,不僅可以增強大學生對自我的認同感,明確其在實踐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還能夠為學生提供服務,使微信公眾號推送的信息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滿足他們的需求,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除了上述兩項措施之外,要促進微信公眾平臺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結合,還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例如,在不同的高校之間建立校園微信的聯(lián)動體系,創(chuàng)建資源共享平臺。
結束語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應用微信公眾平臺是有必要的,而且因為其具有用戶粘連度高的特點和實現(xiàn)面對面?zhèn)鞑サ膬?yōu)勢。為了能充分發(fā)揮微信公眾平臺對于提升思政課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作用,我們從提高思政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以及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等兩個方面,對其應用方法進行了闡述,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羅先輝,劉允,康小麗.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的應用研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32(09):46-48.
[2]吉鎧東.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PBL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政課中的應用——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為例[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7,17(01):136-138.
[3]劉智.基于SWOT分析的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07(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