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萍
摘 要: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教師應該在課堂中積極創(chuàng)設(shè)條件,激發(fā)小學生的識字欲望,教給他們認識漢字的方法,培養(yǎng)識字能力,努力提高識字效率。漢字來源于我們的生活,識字的教學也應該最終回到生活。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加留意身邊的事物、漢字,通過日積月累增加小學生的識字量。
關(guān)鍵詞:識字;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提高效率
語文是一門基礎(chǔ)學科,工具性是它最大的特點,只有把語文學好了,才有可能去學習其他學科。而識字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基礎(chǔ),是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教師應該在課堂中積極創(chuàng)設(shè)條件,激發(fā)小學生的識字欲望,教給他們認識漢字的方法,培養(yǎng)識字能力,努力提高識字效率。
一、 低年級重視識字教學的必要性
《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為識字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其煥發(fā)出蓬勃的生命活力。識字也是學生閱讀的基礎(chǔ)、學生收集資料獲取知識的途徑、進行寫作的有效手段。在《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指出,“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其中,第一學段,也就是一、二年級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左右,其中800~1000個左右會寫?!毙陆滩淖⒅貙W生大量識字,一年級兩冊共計837個,以此來幫助學生順利地進行閱讀和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但是,目前在農(nóng)村小學低年級小學生識字教學現(xiàn)狀令人堪憂,教師隊伍結(jié)構(gòu)不合理,教師老齡化嚴重,中堅力量的老師競聘到縣市學校,年輕教師的人數(shù)在學校所占比例越來越小,上世紀八十年代民辦轉(zhuǎn)正、函授的老師占據(jù)了一大部分。他們的教學方法很多仍停留在上個世紀,雖然也經(jīng)過新課程改革的培訓,但是收效甚微。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逐年增加,是農(nóng)村小學識字教學越來越難的主要原因。它導致了小學生的識字、認字能力徘徊不前,只是依靠單純的機械式的記憶漢字,讓學生感受到識字教學課堂的無聊與枯燥。新型的語文教師應該在識字教學中改變過去的陋習,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提高識字的有效性。
二、 創(chuàng)設(shè)識字教學情境,增強識字的趣味性
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苯處煾鶕?jù)教學內(nèi)容別出心裁地設(shè)計出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極大樂趣,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集中精力,投入語文的識字教學中來。
1. 借助猜字謎幫助學生識字
在教學過程中遇到難記、易錯的字,教師可以借助猜字謎的形式輔助識字教學,降低識記難度。如“工”字可以編成“二加1”;“告”字編成“一口咬掉牛尾巴”;“苗”字編成“田上長草”;“坐”字編成“兩人土上坐”等。利用這種簡單易記的方法,學生樂于參與其中,課堂氣氛活躍,在不知不覺的朗讀中在學生的頭腦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跡,記住了這些字。
2. 利用直觀的形象圖片或動畫促進學生識字
在我們的低年級教學中,最初認識的很多獨體字是象形文字,對于這些象形文字可以結(jié)合最初的造字原理,利用直觀、形象的事物圖片、動畫加深對這些字的認識。如在教學“木、禾、竹、水、火”,教師先出示事物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學生很快就能說出物體的名稱,這時候,教師再從造字的方面入手,播放漢字演變的動畫,隨著講解,書寫出來現(xiàn)在的漢字,這樣學生既明白了字的由來,又記住了字的寫法、筆順。
3. 開展適當?shù)挠螒?,鞏固識字成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的小學生,有意注意力時間短,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好奇心強,善于探索奧秘等是他們主要的心理特征。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因為游戲是低年級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在游戲中可以充分調(diào)動小學生積極性參與其中,在玩的過程中完成鞏固識字成果的任務(wù)。游戲前,教師設(shè)計好游戲規(guī)則,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出示生字進行搶答,看哪一個小組得到的紅旗最多,哪位小朋友記憶能力最強。一場游戲下來,小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diào)動起來,鞏固漢字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4. 制作水果卡片,創(chuàng)設(shè)情境,隨文識字
學習漢字是為了能在生活和學習中使用,只學不用,小學生很容易就把字給忘記了。創(chuàng)設(shè)口語交際的情景,學以致用,在使用中不僅可以加強記憶已經(jīng)學習過的漢字,還可以隨文認識新的漢字。如,在教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松鼠和松果》一文的識字教學時,可以把“聰、活、潑、忽、然、如、意、?!边@8個生字寫在事先準備好的松果卡上,再用雙面膠粘在松樹上,讓學生扮演“松鼠”的角色來玩“摘松果”的游戲,把會認的摘下,看誰摘得多,誰就最棒!作為獎勵可讓學生把摘到的精美的“松果”帶回家,與家長分享。這種游戲教學,既調(diào)動了課堂氣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認識了本課生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利用多媒體播放動感畫面輔助學生識字
我國古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薄皹分笔莾和哪挲g心理特點,激發(fā)了學生興趣,這正是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之一。運用課件,把識字教學變得形象、生動、有趣,并加以聲音畫面,吸引孩子,如,我在教學“休”字時,播放了色彩鮮艷的畫面:一個烈日當空的下午,一個身穿大紅色衣服的小姑娘站在一棵大樹下乘涼、休息,左手抬起搭在大樹上。動感的畫面,形象的解說,艷麗的色彩,吸引著孩子,把畫面與相關(guān)聯(lián)的漢字“休”聯(lián)系起來,很快記住了四個字。又如我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我通過動畫處理讓課文中描字的馬、雞、狗、鴨這些小動物都“動”起來,在雪地上畫畫吸引學生注意力,激活學生興趣神經(jīng),從而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和強烈求知欲,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學生掌握識字方法,自主識字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的不教”。教師教給學生的應該是識字的方法,最終讓學生形成獨立識字的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可讓學生掌握學習生字方法。endprint
在識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互換角色的方式,給學生留有一定的識字空間和時間,在出示生字后,根據(jù)個人實際,選擇難記字,尋找記憶方法。小學生在識字過程中,記憶的速度比成年人要快,但是遺忘的速度也更快。教師要針對兒童這一特點,通過比較、加減換等方法,反復練習,達到熟練程度,識記生字。
1. 加一加的方法。就是用學過的熟字加上偏旁的方法來學習生字,如,學習“肚”時,“月”加“土”變成“肚”。再如,發(fā)給學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請學生動手擺一擺,加上一筆會變成什么字。如“大”加一筆變成“天”,“木”加一筆變成“禾”……
2. 減一減的方法。比如,“主”字,就是“柱”去掉木字旁變成“主”,“孫”字沒了“子”就是“小”,教學時小學生雙手各執(zhí)一字部件,說一說分開后各個部件是什么新字,并且要求學生讀出來,怎么組詞。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記住了新字,從而達到良好的識字效果。
3. 換一換的方法。我國的漢字絕大一部分是形聲字,這些字便于我們記憶與書寫。教師可利用換偏旁部首的方法認識新字,拓展識字范圍,還可以對這些相同聲旁的字進行比較,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字形,讀準字音,懂得字義。比如,在教學“城”字之前先出示熟字“誠”,然后用“土”旁換下“讠”旁為“城”,城市的“城”。此時,學生沒花多大力氣,就認識了一個新字,而且鞏固了新知,對區(qū)別形近字有明顯效果。在換的過程中發(fā)展了識字能力。
五、 結(jié)合生活實際提高識字能力
漢字來源于我們的生活,識字的教學也應該最終回到生活。因為學習漢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生活中應用它,為我們的生活服務(wù),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加留意身邊的事物、漢字,通過日積月累增加小學生的識字量。結(jié)合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在實際的生活中進行識字教學,降低識字的難度。比如,在教學《菜園里》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從超市里或者讓學生從自己的家里帶些蔬菜來學校,如黃瓜、茄子、豆角、蘿卜等,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認識蔬菜的樣子,再去記憶蔬菜的名稱,滲透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jié)合的識字方法。又如,在學習《操場上》一文時,先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識字,滲透看圖識字的方法……這樣每節(jié)課都突出一種識字方法,逐漸引導學生在掌握學知識的過程中,學到識字方法,了解規(guī)律,學會學習。
總之,識字教學是一項艱巨而繁瑣的學習任務(wù),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總結(jié)自己有效的教學方法,仔細琢磨品味,精心設(shè)計,認真準備,讓枯燥、無味的識字課堂充滿樂趣,讓小學生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成長。
參考文獻:
[1]劉麗霞.讓小學生識字充滿情趣[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小學專輯),2005.04.
[2]蘇志霞.趣味識字教學舉隅[J].教學與管理,2005,(03):52-53.
[3]楊自敏.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方法和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201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