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煜+席貴麗
摘 要: 新課改全面實施后,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快速發(fā)展。中小學語文教學是中小學教育的基礎性課程,也是關乎中小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性科目。新課改的實施使中小學語文教學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改革效果。因此,本文針對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學面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積極對策,以此來實現(xiàn)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理想效果。
關鍵詞: 新課改;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對策
中小學教育時期處于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其教育質量直接關乎中小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初始階段及發(fā)展階段,中小學語文教學關乎中小學生當下的心靈成長和未來發(fā)展,是學生文字水平的基礎性教育,也是影響今后語文素質的重要因素。因此,新課改下的中小學語文教學是當下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關鍵。
一、 新課改下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
受到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影響,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方面。教育教學也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不符合時代要求的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傳道授業(yè)。
(一) 教師教學觀念陳舊
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師尤其是農村地區(qū)和西部地區(qū)的教師仍存在一些陳舊的教學觀念不愿摒棄。教學的過程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而且還是不斷自我更新、自我成長的過程。然而在實踐中,有些經(jīng)驗較豐富的教師認為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培育了許多人才,有突出的成果而懷疑新的教學觀念,難以接受新的教學方法,這種態(tài)度在教學實踐中是不可取的,教學經(jīng)驗固然重要,但需要與時俱進,能夠被時代接受和容納的方法才能歷久彌新。另外,整個中小學語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并未深刻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導致教學內容不夠突出,課堂效率低下。
(二) 教師教學方法簡單
在中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難以擺脫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的課堂環(huán)境,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學生仍然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處境之中。這種過于簡單化的教學方法導致中小學生喪失對語文課堂的興趣。中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很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精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自制力不強,而教師單方面主導的教學方法不注重課堂的吸引力,不注重師生互動與反饋,忽略學生的主體意識,這造成了學生機械化學習,很難提高學習效率。
(三) 教師教學評價單一
新課改要求中小學語文教學要對中小學生有正確價值觀指引,內容與中小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在結合日常生活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中體現(xiàn)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而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標準過于單一,以學習成績作為教學質量的衡量指標,指標過于單一,沒有體現(xiàn)學生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精神活動狀況,忽視了學生課堂狀態(tài)、情感表達。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們在解決生理需求、滿足安全需求后,情感上的需求也是至關重要的。中小學生的情感需求也是成長的關鍵因素,只有各個方面的需求都滿足之后才能自我實現(xiàn),為社會貢獻力量、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二、 新課改下中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一線的中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是新課改實踐的主體,要想實現(xiàn)新課改下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應當轉變教師的傳統(tǒng)的課堂主導式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形成更加客觀公平的教學評價體系。
(一) 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
學生不僅是教育的目標,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應當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擔任主人翁的角色,教師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要進一步貫徹這一新的教學觀念,選擇師生合作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學生資源,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獨特的潛能,幫助他們挖掘潛能,關注學生身心成長。在合作中,學生的自主意識增強,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提升,教師循循善誘,師生共同成長進步。
(二) 開展以課堂為主的教學方法
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盡量實現(xiàn)課堂效果最大化,開展以課堂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素質,認真選取課堂內容,盡量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側重學生為主的課堂環(huán)境,突出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改變單一化課堂模式和被動性的知識,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咏邮埽瑢W生的主導意識一旦被激發(fā),課堂效率隨即得到提升,課堂事、課堂畢,避免占用課余時間,為教育松綁,為學生減負。
(三) 注重教學評價的客觀公平
改善原有的較為單一的教學評價標準,形成中小學語文教學多樣化綜合性的教學評價體系,時刻關注學生的身心成長、全面發(fā)展、綜合素質,并將其列入教學評價體系的衡量指標之中。建立評價的雙重體系,在對教師評價中注重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更好地體現(xiàn)學生需求。可以在每個學期期末,讓學生對其任課教師進行評價,從教學方法、教學態(tài)度、能力水平、對學生的關心程度等方面衡量,并將學生的評價記入教師的教學評價之中。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是我國教育界的一次深刻變革,任何事務的發(fā)展變化都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揚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反思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不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部分,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這項系統(tǒng)的工作也是循序漸進的,對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是成長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走在時代的前列,不斷探索新路徑,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尋找中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促進中小學語文教學朝著新課改的方向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 劉純.新課改下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5,12:212.
[2] 曹建.新課改下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亞太教育,2016,23:2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