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是的口語表達能力,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革新教學方法,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學習能力,以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口語表達;能力提高;策略;方式方法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能力
想讓學生有很好的表達能力,除了教師的引導外,還需要學生多閱讀、多觀察、多積累,將閱讀與表達兩模塊緊密結(jié)合,不斷充實,形成教學合力。例如建立班級課外書架,讓學生把課外書拿來共享,老師還要組織孩子到閱覽室去看課外書,此外每周設立一天的讀書日,讓生專門看課外書,這樣就逐步增加了孩子的閱讀量,積累了孩子的知識量。這些方式都促使了孩子多看、多想,增長了見識,自然就有話可說了。此外,讓學生把積累的詞匯,句子都積累在本子上有助于學生的記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吸收新信息,不斷完善并深化個體學習收獲,促進其閱讀理解的正確性、獨創(chuàng)性和表達中語言的流暢性,這樣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會逐步得到提高。
二、采取多種教學開展形式
訓練內(nèi)容豐富多彩,容易激發(fā)小學生說話的欲望。平時布置學生聽廣播,看電視,閱讀課外讀物,觀察圖畫,觀察實物,參加勞動實踐和科技實驗活動等,目的在于使學生在五彩繽紛的實際生活中攝取大量的有價值的說話材料,尋到說話的源頭。訓練的方式一般有看圖說話、觀察說話、想象說話、聽后復述、聽后辯論、討論、講故事、演講、排演課本劇等。例如,可以利用一些課文的空白,進行適當?shù)难由旌脱a充,我教課文以后,讓學生圍繞“文中人物人會說些什么?您想說些什么?等問題展開合理想象,說一段話,學生經(jīng)過討論后,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沒有固定的答案,說得自由多了?!蔽矣肿寣W生扮演總統(tǒng)現(xiàn)場演說,不要拘泥于太多的束縛,盡情地發(fā)揮。這些也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彰顯了小學生的個性。
三、激發(fā)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已經(jīng)可以從別人的動作、姿態(tài)、聲調(diào)了解對方說話的內(nèi)容,有自我表達的欲望,傳達出生理上的需求,如餓了、渴了、想上廁所。希望這些基本要求會獲得滿足,漸漸地也會說出心理的需要,如不明白的事想問清楚、希望老師提問自己、需要同學幫助自己等,當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漸強時,也會說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閱讀課文時會說出自己對課文中人物的好惡,然后經(jīng)由教師和同學的反應來肯定或修正自己的認知。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用“什么地方有什么”、“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來進行說話,根據(jù)小學生爭勝好強的特點,采用"比一比,看誰說得好,就給誰戴紅花"的方法,用比賽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說話興趣。讓學生扮課文中的角色表演,鼓勵站在臺前當眾表演,習慣成自然后便逐步提高要求,人人都講,訓練面由窄到寬,中下生講得不夠準確、流暢時,教師或?qū)W生可以馬上更正、補充和鼓勵,大家都能得到提高。讓學生積極參與辯論,引導學生圍繞課文提示的是非問題,充分說出自己的見解,學生一個接一個熱烈發(fā)言,很多學生都想用自己的意見說服對方??谡Z表達情景中,語意清晰,獲得別人的稱贊,因而增強自信,氣氛活躍,興趣盎然,個個爭著講話,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步得到提高。
四、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有趣的交際環(huán)境,營造民主、和諧、融洽的交際氣氛,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交流欲望。只有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1.聯(lián)系日常生活,創(chuàng)設表達的情境。
生活是口語交際訓練的廣闊天地,是口語交際的源頭、活水。學生的日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關(guān)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學生就會感到親切,樂于表達。
2.緊扣主題,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
興趣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經(jīng)常設計一些主題鮮明、有趣的活動,讓學生互相進行交流,使他們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圍繞主題,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同時在與外界接觸的過程中,觀察、想象及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以家庭作業(yè)來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
家長在教育中承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因為,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們的“社會”教師。平時,我一方面,提醒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早期的口語交際訓練,做孩子的忠實聽眾,及時糾正孩子口語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語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在家庭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五、開展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
引導和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從課外閱讀中收集、摘抄優(yōu)美詞語,可以使學生積累佳詞佳句的同時拓展知識面。教師可以要求每名學生準備摘抄本、剪貼本,同時建立班級圖書管理小組,保證每位學生每周至少能讀一本書,摘抄十句佳詞佳句,并要能理解其意、靈活運用。每月組織一次評比,以獎勤促懶,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的口語表達是一個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一種綜合能力。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漫長的等待。作為教師應該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在工作中,應正視學生的不足,切實擬定好實施計劃、有步驟的進行。
參考文獻:
[1]郝杰羽,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策略[J].學苑教育,2010年19期.
[2]楊麗,利用導學是提高物理教學效率的關(guān)鍵[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