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愛
(三明學院外國語學院 福建三明 365004)
文化走出去語境下典籍英譯中零式連接的英漢對比研究
——以《朱子家訓》為例
吳 愛
(三明學院外國語學院 福建三明 365004)
針對前人對《朱子家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譯,而較少對其中英文零式連接進行對比分析,以《朱子家訓》及其英譯本為語料,量化對比增補、條件、轉折、因果、時空、闡明零式連接在原文以及譯文中的出現(xiàn)頻率,得出結論零式連接在原文的使用頻率高于譯文。在探討其使用的認知根源時,得出譯者的“主觀性”會影響零式連接的使用頻率,理想化認知模型(ICM)可以有效的詮釋零式連接。通過此研究,以期指導典籍英譯中零式連接的處理方式,促進國學傳播。
朱子家訓;零式連接;英漢對比;認知
零式連接,屬于隱性銜接的一種形式,它指的是語篇所載的信息本身的邏輯關系非常清楚,情景語境提供了充分的條件的情況下省去連接性詞語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1]。對《朱子家訓》的研究中,僅有對幾個譯本的比較,對文中的銜接方式,特別是零式連接這種特殊的隱性銜接方式,研究的較少,也缺乏系統(tǒng)的研究報告;因此,我們以張香桐的譯本為主,對比分析原文與譯文在零式連接上的區(qū)別,并基于認知理論分析其文化差異,以期對國學外譯有所裨益。
朱子著述乃國學典藏,不用連接詞表達上下文邏輯語義關系也能實現(xiàn)語篇連貫,是零式連接的經(jīng)典語料。根據(jù)Halliday后來的抽象邏輯語義分類法,把邏輯語義關系分為“延伸”“增強”和“詳述”三類[2]。其下各有次類,如“延伸”的次類有增補、轉折;“增強”的次類有因果、條件、時空、方式等;“詳述”的次類有同位、闡明。零式連接屬于不使用連接性詞語的銜接方式,但是其邏輯語義關系仍然屬于此三個類別。由此本文以此為基礎,對朱子語料進行選取與分析。《朱子家訓》共有30條,主題各異,經(jīng)過分析與統(tǒng)計后得出結論:
表1
從表1可見,《朱子家訓》是零式連接的語篇,其類型以增補和條件為主。
(一)詳述。
例1:守分②安命,③順時④聽天;①⑤為人若此,庶乎近焉。[3]
①省略的邏輯連接詞為“總之”,它隸屬“詳述”邏輯語義關系中的“闡明”。此例是《朱子家訓》的最后一條,意為“總之,如果能做到這些的話,就差不多了能成為一個好人了?!?/p>
(二)延伸——增補。上例中的②③④均為“延伸”邏輯語義關系中的“增補”類語義,省略了連接詞“并且”。其中②④屬于小句內省略,③屬于小句間。
(三)增強——條件。上例中的⑤隸屬“增強”邏輯語義關系中的“條件”類語義,在小句間省略了表達的假設的連接詞“如果”。
(四)增強——時空。
例2:⑥黎明即起,⑦灑掃庭除,⑧要內外整潔。[4]
⑥⑦隸屬“增強”邏輯語義關系中的“時空”類邏輯語義,省略的邏輯連接詞分別為“當”、“然后”,表時間上的承接關系。
(五)增強——因果。上例⑧是前文的原因或者結果,省略的邏輯連接詞為“因為”,隸屬“增強”邏輯語義關系中的“因果”類。
(六)延伸——轉折。
例3:祖宗雖遠,⑨祭祀不可不勤;子孫雖愚,⑩經(jīng)書不可不讀。[3]
例文中⑨⑩隸屬于“延伸”邏輯語義關系中的“轉折”類語義,省略的邏輯語義連接詞為“但”。
《朱子家訓》為家庭倫理啟蒙讀物,它以對聯(lián)句和韻句為主,雖不似詩歌強調押韻的效果,用字的平仄,但形式上也注重對聯(lián)句字數(shù)、句式、內容和韻律的對稱[2]?!吨熳蛹矣枴吩诤M饬鱾鲝V泛,共有詩體和散文體的譯本5種,本文集中對比原文與詩體譯本Master Chu’s Homilies for Families(張香桐譯)的區(qū)別。張香桐的譯本以詩體的形式,“除盡可能不喪失其原意外,還特意保留其優(yōu)美的節(jié)拍韻律,并試圖符合西洋詩的規(guī)格要求”[4]。在 MasterChu’sHomiliesforFamilies中,在句內和句間使用連接性詞語的有23處,使用零式連接的有33處。
表2
據(jù)表2分析,零式連接的類型以增補為主;轉折,因果零式連接較多于顯性連接;而方式、時空、條件語義關系以顯性連接為主。
原文與譯文使用零式連接的比較:
表3
通過對比,原文與譯文使用零式連接的主要區(qū)別體現(xiàn)在:
a.零式連接是原文中主要的連接方式,而在譯文中,比例有所下降。
b.條件類零式連接在原文中使用了30處,而在譯文中沒有出現(xiàn),這是零式連接在原文和譯文中的主要區(qū)別。
c.增補類和轉折類零式連接的使用在譯文中也大幅減少,分別由原文中的35處降低為22處,5處降低為2處。
d.因果、闡明等語義關系在零式連接上譯文也少于原文。
e.時空類在原文和譯文中均使用顯性連接,故零式連接都只用了一次。
(一)條件類對比。例1的譯文為:
You are notfar frombeinga good person
Ifyou……[5]
原文中省略的條件連接詞在譯文中變成了顯性,才能使句意完整。
例4:施恩勿念,受恩莫忘。[3]
In proclaimingyour virtue goslow;
And…….[5]
《朱子家訓》是朱子告誡后人的行為標準,所以文章內容都是對以后處事的種種假設。原文中省略了表示假設的條件連接詞“如果”。即:如果給予別人恩惠,不要祈求回報;但是如果受到別人的恩惠,要常記于心。但是其譯本受到英文詩體語篇與語法所限,表條件的語義關系轉換成增補關系。
譯文中條件類零式連接以顯性形式出現(xiàn),或者轉換成其他連接詞,故原文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條件類零式連接在譯文中并沒有出現(xiàn)。
(二)增補類對比。
例5: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3]
……
Sowhen the clouds burst
They snugly may rest;
“未雨綢繆”“臨渴掘井”已成為大家所熟知的成語。原文不用使用連接性詞語就能達到語篇連貫。上例中,兩小節(jié)之間處省略了表示增補的連詞“and”,但是中表示并列的連接詞and又以顯性的方式承擔語意連貫。譯文中此類例子較多,由此可見,增補類連詞的省略不論是在原文還是在譯文中,都是連貫的主要方面;但譯文中部分增補類邏輯語義關系以顯性連接出現(xiàn),以致增補類連接詞減少。
(三)轉折類對比。例4“施恩勿念,受恩莫忘?!敝惺÷缘倪壿嬚Z義連接詞為表示轉折的“但是”,而在譯文中則傳達為增補的連接詞“and”。例5,原意為最好未雨綢繆,“但是”不要臨渴掘井。與例4一樣,表示轉折的零式連接均在譯文中表達為增補類關系,這個是轉折類連詞減少的情況之一。
例6: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勤;[3]
Memorialservice forforebears
……To learn from them and show you care,
……[5]
原文中零式連接隱含了表達轉折的連接詞:祖宗雖遠,(但是)祭祀不可不勤。但譯文中,遵循譯者的理解與翻譯方法,轉折類譯成了因果類,省略了因果連接詞because,此為轉折類減少的因素之二。
(四)因果類對比。
例7: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事戒多言,言多必失。[3]
Don’ttake into court……,
Unpleasantendings emerge from lawsuits;
To comportyourself……
Restrain loose tongue’s impropriety.[5]
原文中,因果類零式連接有兩處:居家戒爭訟,因為爭訟的結果總是不好;處事戒多言,因為講的越多可能會出錯。然而在譯文中,只有表現(xiàn)的為因果類邏輯連接,而為增補類邏輯連接??梢?,因果類零式連接原文與譯文大部分表達一致,但是受到英文表達方式的影響,部分因果類零式連接可能轉換成其他邏輯關系。由此,因果類零式連接減少程度不高。
(五)闡明類對比。例1中,“為人若此,庶乎近焉?!笔÷缘氖潜砜偨Y關系的闡明類邏輯語義關系“總之”。全文只此一處。而譯文中,從翻譯的角度做了語序調整的處理,因而闡明類語義關系轉變?yōu)闂l件類。
根據(jù)上述分析討論可知,原文及其譯文均以零式連接為主,然而原文中零式連接為主導方式,其中增補類和條件類零式連接使用頻率高;譯文中零式連接仍然是主要方式之一,但只有增補類零式連接使用頻率較高,其他都使用較少。在零式連接的使用規(guī)律和方式的異同方面,譯文中條件類零式連接數(shù)量的驟降是其一,因果類和時空類使用頻率幾乎相等是其二,轉折類和闡明類的減少是其三。
(一)語言的主觀性。語言的主觀性是指說話人的語言表達含有說話人“自我”的表現(xiàn)成分,也就是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還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tài)度和情感,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印記。[6]認知語言學認為,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敘述是基于事件在人腦中的反應,對于相同的事件,不同的認知主體從不同的認知立場、態(tài)度和情感出發(fā),形成不同的概念和表達形式,因而語言具有“主觀性”。Langacker指出:語言主觀化程度的高低跟語言編碼形式的多少成反比,主觀化程度越高,在語句中呈現(xiàn)的語言形式就越少[7];Traugott也指出主觀化是說話人從自我的視角出發(fā),用會話隱涵義或語用推理來表達未用語言形式表達的意義,結果也是主觀化程度越高相應的表達形式越少[8]?!吨熳蛹矣枴窞橹熳邮鲋?,其文風受時代影響,主觀性表現(xiàn)明顯。而英文原本是注重“形合”的語言,作者為了展現(xiàn)詩體的特色,配合文章的平仄,契合原文的風格,省略了大量的連接性詞語,這些都與“主觀性”密切相關[9]。如:
例8: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3]
原文乃朱子對后繼子孫的教誨。原文中小句之間省略了表示條件的連詞“如果”。小句內,“器具”指容器和用具,中間省略了表示增補的連詞“和”;而“質而潔”則表示質量好和干凈,則使用了表示增補的“而”。同樣,“飲食”使用了零式連接,而“約而精”則使用了表示增補的連詞??梢娮髡吡闶竭B接的使用與否取決于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主觀性”,即從“自我”的視角出發(fā),表達思維,滿足語篇的完整性。上例譯文中,“金玉”譯作goldandjade,“珍饈”譯作 exotic,unknownfoods??梢娺B接詞的選用,除了要配合語法,文體的需求,也與“主觀性”緊密相關。
(二)理想認知模型對語義空位的有效補充。理想認知模型是人類與外部世界相互影響的結果,是人認知外部世界的方式,是特定文化背景中發(fā)話者對某領域的經(jīng)驗和知識所做出的抽象的、統(tǒng)一的、理想化的理解,是建立在許多認知模型上的一種復雜的、整合的完型結構,是一種具有格式塔性質的復雜認知模型。[10]它具有體驗性、選擇性、開放性等特征,對語義空位的篩選,缺省信息的填補,具有有效的解釋力。翻譯的過程就是譯者根據(jù)自身體驗解碼語篇信息,把源語言轉換成目的語的過程。在解碼的過程中,譯者基于已有認知背景和ICMs知識,對源語言中的字詞、句法、主題等信息進行分層次處理,快速搜索出語義空位,利用各個CM信息的選擇性與關聯(lián)性,篩選出符合源語言所傳達的信息,進行“搭橋”操作;如遇到對語義空位的預設信息與文章主題不匹配時,解碼中斷并重新開始再次選擇與之相匹配語義,并根據(jù)主題不斷調整修正,直到找到與之匹配的語義信息,重構目的語的ICMs。對零式連接語篇的解碼如下圖所示:
圖1
在《朱子家訓》及其譯文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譯者對于空位語義的搜索、匹配,與ICM信息的重構。
例9:( )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 )須平心暗想。[3]
And when with friend……;
It may be that fault is with you.[6](張香桐譯)when you are involved in an argument, you should……[11]郭著章譯)
在對原文的解碼中,兩位譯者都對原文ICMs進行了再次重構以在現(xiàn)原文信息。(如果)因事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怎么知道不是我的過錯呢?(所以)務必平心靜氣多想想?;谧g者自身對《朱子家訓》的熟悉度高,所以對于原語篇的理解采取的是自上而下(top-down)而不是自下而上(bottom-up)的模式,他們先對整個語篇進行解碼,搜索定位語義空位,篩選出與之匹配的信息進行ICM意義重構。把原文中表條件和因果的零式連接轉換為表時空類顯性連接,并基于自身理解與原文重現(xiàn)的基礎上,把“須平心暗想”,提前到“焉知非我之不是”前面,完成語碼轉換與信息重構。
通過對《朱子家訓》及其譯本中零式連接的對比分析,我們以量化的方式獲得了比較詳盡的數(shù)據(jù),彌補了以往語篇對比研究的缺陷,比較客觀的反映了中英文零式連接的使用差異?!吨熳蛹矣枴吩闹辛闶竭B接的使用頻率高于譯本;零式連接的類型有增補、條件、轉折、因果、時空、闡明,其中增補和條件類在原文中使用頻率遠遠高與其他類型;譯文中零式連接的使用數(shù)量會因為譯者的“主觀性”有不同傾向;理想化認知模型(ICM)可以對零式連接引起的語義空位進行有效補充。
[1]夏日光.英漢語篇零式連接說略[J].婁底師專學報,1999(2):27.
[2]M.A.K.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C].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
[4]陳德民,秦艷艷.《朱子家訓》兩個英譯本的比較—典籍英譯初探[J].當代外語研究,2010(4):31.
[5]張香桐.朱子家訓英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6]Lyons,J.Semantics[M].2vol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7]Langacker,R.1990.Subjectifica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1):5-38.
[8]Traugott, E. 1995. Subjectification in grammaticalization[A]. In D. Stein&S. Wright (eds.).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sation[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4):268-275.
[10]La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11]郭著章.漢英對照蒙學精品[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H312
A
2095-0438(2017)12-0081-04
2017-07-21
吳愛(1983-),女,湖南新化人,三明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語篇分析,認知語言學。
國家社科基金西部扶持項目基金“基于朱子語料及其翻譯的中英零式連接對比研究”(FJ2015C250);三明市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課題“文化走出去視閾下的閩學研究——朱子語料中的隱性銜接”(M1610)。
[責任編輯 靳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