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山林
希臘先民的人生覺解
——希臘神話的人生解讀
胡山林
古希臘神話是原始氏族社會的精神產(chǎn)物,是希臘乃至世界文學、文化的源泉之一。從社會歷史視角看,希臘神話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童年”時期希臘人的世界觀和氏族社會的生活狀況。從人生視角看,神話故事表現(xiàn)了希臘先民對人生基本問題的理解和認識,不妨說它是希臘先民對人生的覺解。
希臘神話;人生解讀;人生覺解
古希臘神話是原始氏族社會的精神產(chǎn)物,是古希臘人集體創(chuàng)造的文學瑰寶,是希臘乃至世界文學、文化的源泉之一。從社會歷史視角看,希臘神話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童年”時期希臘人的世界觀和希臘原始氏族社會的生活狀況。①朱維之等主編:《外國文學史(歐美卷)》,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版,第8頁。從神話和生產(chǎn)力的關系看,它是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低級階段的反映;從神話和時代特征的關系看,它是氏族公社社會基本特征的表現(xiàn);從神話和希臘宗教的關系看,它也是希臘宗教崇拜的起源。②鄭克魯主編:《外國文學史》(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版,第11-12頁。這些觀點,是專家學者長期潛心研究的結(jié)晶,筆者充分肯定而沒有疑議。筆者所想補充的一點是,換個角度,即從人生視角看,不妨說希臘神話是希臘先民對人生的覺解。
人生視角與社會歷史視角的區(qū)別是,社會、歷史問題具有特定的時空性,而人生問題(如生老病死、人性、人生意義等)則具有永恒性、超越性和普遍性。換句話說,社會、歷史問題隨時變化,變動不居;而人生問題卻與生俱來與生俱去,永遠不變。從人生視角看,希臘神話中思考的人生問題至今仍然存在,希臘先民的思考成果至今對我們?nèi)杂袉l(fā)意義。
全面考察希臘神話對人生的覺解是不可能的,那應該是一本或多本書的事。本文掛一漏萬,挑選幾個中國讀者最熟悉的人物故事,試著解讀其中的人生意蘊。
對希臘神話哪怕只有一點點了解的人,都知道有個宙斯。宙斯是主宰宇宙的天王,眾神之主,奧林波斯山(神的居住地)上的統(tǒng)治者,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法力無邊的霹靂手段。他既是神界統(tǒng)治者,也是人間統(tǒng)治者,他不允許任何人、神向他的權威挑戰(zhàn),他一心要維護的是自己的絕對統(tǒng)治。
作為人神兩界的最高領袖,按理說應該為他治下的大眾做好事,謀福利,這才能證明自己統(tǒng)治的合法性,才能讓治下衷心服膺??墒?,縱覽希臘神話,有誰見過宙斯做過什么好事,有過什么政績么?好像沒有,甚至連一個為大眾謀福利的念頭都沒有過。那么他整天干什么呢?神話告訴我們,他整天只干一件事,即怎樣尋花問柳追女人,怎樣把人神兩界的美女弄到手。
希臘神話中宙斯追女人的故事不勝枚舉,限于篇幅,本文從略??傊嫠闺m然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領袖,卻是一個追女人的好手。他“往往違背女方的意愿勾引誘奸她們。與宙斯通奸的那些凡間情人經(jīng)常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她們會遭受赫拉的嚴懲。神祇赫拉是宙斯的妻子,她喜好猜忌,嫉妒成性。宙斯和非凡的女神們交合,生下了很多孩子,和凡間女子所生的孩子更是不計其數(shù);希臘神話里那些偉大的英雄很多都是宙斯在凡間的私生子”。①[美]菲力普﹒弗萊曼:《噢,諸神:希臘羅馬神話人物現(xiàn)代解讀》,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年版,第19頁。不僅如此,“為了滿足自己的性欲,宙斯不光把目光投到女人身上,英俊帥氣的男孩兒也是他追逐的目標”。②同上,第31頁。
如此頻繁地不顧女性(乃至男性)的意志對女性的騷擾、侮辱,直至強奸、強暴,現(xiàn)代讀者一定感到驚奇,地位那么高的神,他怎么能、怎么敢、怎么好意思如此大膽地做如此不堪的事?原因很簡單,他是超神,是神之主,地位至高無上,權力至大無邊,沒人監(jiān)督,沒人敢管,所以他敢橫行霸道,肆無忌憚。這種情境,這種心理,正應了19世紀英國著名學者阿克頓的名言:“凡是權力集中在少數(shù)幾個人手中的地方,那么掌控這些集中權力的人往往具有強盜心理和特性。歷史已經(jīng)證明這一論斷。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③轉(zhuǎn)引自辛向陽:《從人類政治激進規(guī)律看中國的國家治理》,《理論探討》2015年第2期。(李澤厚先生等認為后一句的準確譯文應該是“絕對權力絕對導致腐敗”)宙斯的腐敗不表現(xiàn)在金錢上,因為他從不缺錢,而表現(xiàn)在對女人的貪婪占有上。
也許有人會為宙斯辯護,說那時代的道德標準和現(xiàn)在不一樣。是!我們當然知道不一樣。但即使按當時的道德標準,宙斯的行為也是不合道德的。別的不說,就從宙斯每每做了不堪之事不敢直面妻子赫拉,赫拉可以對他理直氣壯地聲討和控訴,就證明他做的事在神那里也是不道德的。換句話說,即使那時,女人,對宙斯來說也是“稀缺資源”。
凡是稀缺的,正是人們所渴求的,于是貪婪地占有女人就成了宙斯的最大愿望。但道德規(guī)范不允許怎么辦?對宙斯來說,沒有什么“怎么辦”,他想怎么辦就怎么辦。因為他有權力,而且沒有約束,沒人敢管。是權力給他底氣,讓他發(fā)瘋。由此可見,沒有約束的權力是多么害人,多么可怕;也由此證明,把權力關進籠子是多么重要。
筆者常想,“神”本身就意味著神圣,令人尊敬甚至敬畏,宙斯是神界老大,希臘先民為什么不賦予他神圣的道德讓他的形象莊嚴高大,從而引起人們的敬仰乃至敬畏呢?后來明白,這種想法的背景是中國傳統(tǒng)觀念,而創(chuàng)造希臘神話的人們,腦子里并沒有這些條條框框。他們只是按照本心,怎么想就怎么說,毫無顧忌。一代代創(chuàng)造宙斯的先民們也許想,如果我是宙斯,我也會那樣。手中握有巨大權力而又沒有約束,誰不想任性亂來呢?!因此,從創(chuàng)作心理看,宙斯的所作所為其實是反映了創(chuàng)作者的理想,形象地道出了創(chuàng)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隱秘愿望,用弗洛伊德的話說即個人潛意識。換句話說,從人性角度看,宙斯就是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者就是宙斯。而神話的創(chuàng)作者無名無姓,其實就是一代又一代的普通人,由此看,讓我們再引申一步,從深層心理看,人人都是宙斯,宙斯就是每個人。
話說到這一步,一個深邃而嚴肅的問題出來了。宙斯形象,從精神實質(zhì)上看,體現(xiàn)了、代表了人性的弱點,宙斯是古希臘人塑造的人性弱點的典型,為人們剖析人性提供了一個理想標本。這是古希臘先民對人類文明史的一個貢獻。
在中國讀者心目中,普羅米修斯是希臘神話中僅次于宙斯,或者說是和宙斯齊名的神。在所有神中,他對人類最好,貢獻最大。他對人類的貢獻主要表現(xiàn)于以下幾方面:首先,他創(chuàng)造了人類。其次,他教會了人如何生存,人類生存所需要的所有技能,都是他傳授的。再次,他為保護人類,不惜一次次地冒犯宙斯。而最為人熟知的是,他公然違抗宙斯意志,盜火給人類,為此得罪宙斯也在所不惜。
一次又一次公然冒犯宙斯,惹得宙斯一次又一次地盛怒,于是,他吩咐火神用鐵鏈把普羅米修斯綁在高加索山上,下臨可怕的深淵,讓他永遠不能入睡,疲憊的雙膝不能彎曲,在他胸脯上釘金剛石釘子。他忍受著饑餓、風吹和日曬。事情至此宙斯還不解恨,他又派兀鷹每天把他的胸膛撕開,啄食他的肝臟。他的肝臟每天夜里重新再長出來,第二天再被啄食,如此周而復始,直到將來有人自愿為他獻身為止。①[德]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臘神話故事》,廣州: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第1-4頁。
普羅米修斯創(chuàng)造了人類,教會人類如何生存,為了人類,他甘愿接受殘酷的懲罰,他這樣做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呢?能得到利益的回報嗎?沒有,什么也沒有!他不求任何回報,他為人類完全是自愿的,沒有任何功利目的。對于人類來說,普羅米修斯是徹底的無私、無我,徹底的獻身、利他。自開天辟地,這樣無私利他之人,普羅米修斯可以說是第一個。他是人類的大恩人,一個偉大崇高的人。正如馬克思所說,普羅米修斯是人類哲學日歷上最崇高的圣者和殉道者。
然而,對人類來說這么一個偉大崇高的人,在神那里卻受到如此殘酷無情的懲罰,這讓人無論如何無法接受。按人類常情常理,好人應該得到好報,然而普氏的命運與此正相反,好人不得好報。這叫什么?叫“悲劇”!正如魯迅所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雹隰斞福骸遏斞溉返谝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03頁。
普羅米修斯做好事為什么反而受懲罰?原因很簡單,以宙斯為代表的特權階層認為自己利益受損了,因而果斷而殘忍地出手了。給普羅米修斯招來大禍的,主要是盜火給人類。他所做的,并不是損神而利人,而只是想把人類生活的必需品帶給人類。但以宙斯為代表的神界想的是,享用火是神的特權,人類是低等物種,不應該擁有與神相等的享受。而你,竟然把火傳給人類了,這就相當于把人和神拉平了,所以宙斯不能容忍。由此可見,特權階層的特權意識是多么頑固,心胸是多么狹隘,維護自己利益的手段是多么殘忍。
縱觀歷史,特權階層和非特權階層的對立是永遠存在的,因而可以料定,兩個階層的斗爭將是永遠的,而且是不可調(diào)和、不可避免的。由此看,普羅米修斯的遭遇應該也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換句話說,為非特權階層的弱勢群體請命的好人得不到特權階層的好報,這種荒誕處境的存在也將是必然的,永遠的。
當然,話也不能說絕。希臘神話中宙斯時代畢竟是人類早期的事,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社會的進化,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類似普羅米修斯所遭遇的荒誕處境肯定會有所軟化、弱化,直至消失。但小范圍的荒誕恐怕還是免不了的。
古希臘早期先民借助普羅米修斯形象,發(fā)現(xiàn)了人類生活中荒誕處境的存在,實在是個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
希臘神話傳說中有一個震撼人心的愛情故事,即美狄亞與伊阿宋的故事。
美狄亞本是科爾喀斯國王的女兒,還是月亮神廟的女祭司,精通法術,本領高強,而且富有智慧,敢作敢為,在遇上伊阿宋之前過著無憂無慮、幸福安寧的公主生活。伊阿宋是伊俄爾科斯的合法王位繼承人,但是他的叔叔陰謀篡奪了他父親的王位,并把他們父子趕出國門。伊阿宋長大成人后要求他叔叔歸還王位,他叔叔答應只要他能取來金羊毛就把王位還給他。
金羊毛是傳說中的稀世珍寶,象征財富、幸福和尊貴,象征著理想和對幸福的追求。為得到王位,伊阿宋異常激動和興奮,他立刻奔赴希臘各地邀請各路高手相助,歷經(jīng)千難萬險來到視金羊毛為國寶的科爾喀斯國。國王埃厄特斯是太陽神的兒子,性格殘暴,心胸狹隘。當伊阿宋要求取走金羊毛時,他提出兩個任何人都無法做成的事作為條件,伊阿宋當然也不例外。但巧的是國王的女兒美狄亞被伊阿宋的美貌和英雄氣質(zhì)所吸引,已經(jīng)瘋狂地愛上了他,答應幫助他。但幫助的條件是要伊阿宋對天發(fā)誓成功后要娶她為妻,帶她一起去希臘,而且終生對她忠誠不渝,永不變心。伊阿宋莊嚴宣誓答應了美狄亞。
在美狄亞的幫助下伊阿宋完成了兩件事,順利取得了金羊毛。就在他們準備離開之時,美狄亞的父親帶著她的哥哥追殺過來,不許美狄亞跟伊阿宋出走。無奈之下美狄亞殺死了哥哥,并將尸體砍成碎塊扔進海里,趁父親忙于揀哥哥尸塊之時匆促逃離家鄉(xiāng)來到希臘?;貒笠涟⑺蔚氖迨宄鰻柗礌柌粌冬F(xiàn)承諾,美狄亞又使用毒計害死了他。美、伊二人報仇的手段過于殘忍,引起國人痛恨,被驅(qū)逐到科林斯。在科林斯兩人幸福地生活了十年并養(yǎng)育了兩個可愛的兒子。
然而好景不長,伊阿宋貪圖權勢,為了科林斯的王位,要遺棄美狄亞和孩子,準備與科林斯國王女兒結(jié)婚,還要求美狄亞帶孩子迅速離開這個國家,以免妨礙他的美好前程。美狄亞百般規(guī)勸無果,終于痛下決心報復他。先是設計害死了即將和伊阿宋結(jié)婚的公主,國王來搶救時跟著死亡。之后,為了懲罰狠心的伊阿宋,她咬牙親手殺死了兩個兒子。在殺兒子時,她告誡自己:“我的心啊,不要軟。為什么在做這可怕卻又十分必需的事情時要猶豫呢?忘掉他們是你的孩子,忘掉你是生養(yǎng)他們的母親,只要在這一瞬間忘記他們,以后你可以為他們痛哭一輩子!”當伊阿宋急忙趕回家中向美狄亞報仇時,他聽到里面?zhèn)鱽砗⒆觽兊膽K叫聲。他在屋里找美狄亞沒有找到。當他絕望地離開自己家時聽到空中傳來陣陣聲響。他抬頭一看,看到美狄亞坐在用魔法召來的龍車上升上天空,離開了她用一切手段復仇的人間。伊阿宋無法懲罰她,絕望中拔劍自刎,死在自己家的門檻上。①[德]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臘神話故事》,第95-120頁。
至此,希臘神話中一宗美好的愛情故事以震撼人心的悲劇終結(jié)。故事給讀者最深刻的印象是,情愛,作為情感,遠遠不是一般的情感,而是一種特別熱烈、激烈,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極端的情感。情愛具有核爆級的威力,既可以成就刻骨銘心的愛情,亦可以制造驚心動魄的悲劇。
美狄亞與伊阿宋素昧平生,憑什么愛上了他?這是因為愛神派兒子將愛情之箭射中了美狄亞的心,她隨即瘋狂地愛上了美貌出眾的英雄伊阿宋。她和他在神廟幽會,情愛使她身體顫抖,忘卻了一切,愿意為他獻上一切。就這樣,情愛瞬間戰(zhàn)勝親情,戰(zhàn)勝理性。在情愛的支配下,美狄亞欺騙父親,殺死哥哥,背叛祖國,心甘情愿背井離鄉(xiāng)到了伊阿宋的家鄉(xiāng)。還是為了情愛,她殘忍地殺死不兌現(xiàn)諾言的丈夫的敵人,以至于惹惱國人也在所不惜。作為一個女人,她為丈夫的付出可以說夠多、夠大,無以復加了。
由此我們知道情愛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大到不可思議、不可想象,大到超出常情常理讓人害怕。但是,也正因為愛得深愛得烈,所以當丈夫背叛自己的時候她的恨也就同樣深同樣烈。擲出的力量有多大,反彈的力量也就有多大,二者相反相成。
美狄亞和伊阿宋的故事,在讀者心里激起的感情相當復雜。憑心而論,美狄亞為情愛付出了那么多,那么決絕和義無反顧,是她給了伊阿宋一切,面對這樣一個女人,伊何宋應當永不變心地忠于她,永遠不能負于她??墒?,情愛既是熱烈的,同時又是最容易冷卻最容易變化的。伊阿宋為了權欲竟然無情地背叛了她,所以她的報復,她的復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伊阿宋罪有應得,死有余辜。但是,美狄亞的復仇手段又實實在在太殘忍了,傷及無辜了。不但殺死了無辜的新娘和新娘的父親,甚至連自己親生兒子都成了他復仇的手段和犧牲品,實在太說不過去了。于是讀者對美狄亞由同情反過來變成怨她乃至恨她,她走得太遠了,過了分了,讀者感到,這女人太狠了!
但是,情愛是一種極端的情感,不可以以一般的“情”和“理”衡量之。如原子核一樣的力量一旦爆裂起來,哪還顧得上理智,哪里還有理性??!
美狄亞的故事告訴人們,濃情烈愛如烈火,既可給人以溫暖,亦可奪人以生命。世世代代陷于情愛的男男女女們?nèi)f萬不可輕易玩火,不可不慎之又慎!
希臘神話傳說中,讀者最為熟悉的,還有一個金蘋果的故事。
宙斯決定嘉獎他的凡間孫子珀琉斯,遂把美麗的海之女神忒提斯許配給他為妻。婚禮隆重而豪華,奧林匹斯山上眾神都親自出席了盛會??娝古駛凈骠嫫鹞?,其樂融融。因為害怕喜慶的氣氛遭到破壞,所以專門制造紛爭的女神厄里斯沒有得到宙斯的邀請,這讓她十分惱怒。為了報復,厄里斯不請自來,偷偷溜進婚宴,故意把一個金蘋果扔到舞池的正中央,上面赫然寫著“獻給最美麗的女人”。
宙斯妻子赫拉、智慧女神帕拉斯和美神、愛神阿佛洛狄特三個最有身份地位的女神,都認為自己最有資格獲得金蘋果,因而互不相讓,爭執(zhí)得不可開交。無奈,宙斯不得不用雷聲震住了她們,然后宣布,這件事情要本著公平原則解決,要找一位對美女有所研究的人來判決,而這個人就是特洛伊年輕漂亮,頗似今天所謂“小鮮肉”的王子帕里斯。
帕里斯作為王子,出生時被預言會讓其國家滅亡,因而被拋到荒山野嶺任其自生自滅,后被牧羊人撫養(yǎng)成人,經(jīng)國王認親恢復王子身份。一天夜里,赫爾墨斯突然帶著三位女神來到他的面前,傳達宙斯的命令,讓他從三位女神中選出一位最漂亮美麗的。帕里斯欣喜若狂,但三位同樣漂亮美麗,帕里斯挑花了眼,猶豫不決。女神們看出了他的為難,分別向他展開攻勢。
赫拉許諾的是權勢和地位,帕拉斯許諾的是智慧和名聲,阿佛洛狄特許諾的是最美麗的女人。三種禮物(賄賂)都是人和神最渴望得到的東西,都具有超級誘人的魅力,然而最終,帕里斯把從赫拉手里得到的金蘋果遞給了美神阿佛洛狄特。①[德]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臘神話故事》,第247-248頁。
帕里斯的選擇說明了什么呢?說明在他心里,美女高于大于權勢地位和智慧名聲。美女屬于原欲追求的對象,權勢地位和智慧名聲屬于精神追求的對象,換句話說,在帕里斯這里,原欲大于精神,高于精神,壓倒了精神。
這沒什么不可理解的。站在帕里斯角度考慮問題,毋寧說這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帕里斯正值青春年少,荷爾蒙的分泌正旺盛,況且,他一直跟著牧羊人長大,對權勢名聲之類尚無感覺,所以支配他做出選擇的,主要是原欲和本能。赫拉和帕拉斯迷戀于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不會換位思考,只拿自己喜歡的東西去誘惑他,所以失敗了。而美神深諳美少年的心理,投其所好,直接許以美女,所以如愿以償了。
帕里斯的選擇,既符合人性、人情,又符合現(xiàn)代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論。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美女對應的是生理需求,權勢地位和智慧名聲對應的是高層次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生理需求基于原欲即本能,力量頑固而強大,相比起來,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的力量要弱小得多。當然,需求層次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現(xiàn)不一樣,不可一概而論。如在文明修養(yǎng)高的人那里,精神需求的力量往往大于原欲的力量,他們的需求可能會倒過來。但是,具體到帕里斯這里,一個牧羊人帶大的孩子,尚談不上文明修養(yǎng),談不上更高的精神追求,所以,他可能正是馬斯洛理論的一個好案例,好標本。
自然性和社會性,原欲和理性,肉體和精神,都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元素,它們作為兩極,共同構成人的精神生活張力場。在這一張力場中,哪個力量更強大,誰戰(zhàn)勝誰,不可一概而論,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過,就一般情勢而言,往往是前者的力量更強大一些。美少年帕里斯如此,現(xiàn)代社會中許多身處高位的貪官,不也如此嗎?!他們明明知道什么應該什么不應該,但“眼里看得破,肚里忍不過”,他們還是讓精神敗給了原欲,自覺不自覺地做了原欲的俘虜。
潘多拉不僅是中國讀者,而且是全世界讀者所熟知的人物。那么她及她手中盒子又有什么寓意呢?
傳說提坦神的兒子普羅米修斯不僅創(chuàng)造了人類,還從天上盜火種送給他們,這讓宙斯極為憤怒,為了抵消火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好處,宙斯決定讓災難降臨人間,讓人類經(jīng)受各種痛苦和折磨。
宙斯命令火神依女神為模特兒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個女人,然后命令眾神參與后期制作:愛神教給她媚惑男人的手段,智慧女神雅典娜把她打扮得嬌美如新娘,赫爾墨斯傳授說謊的本領,宙斯在她身上灌注了惡毒的禍水。這位眾神合作的女人,名曰潘多拉,意即“擁有一切天賦的女人”,是諸神為損害人類送的禮物。
接下來,宙斯命令把潘多拉帶給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為“后覺者”)成為他的妻子。普羅米修斯深知宙斯不懷好意,曾預先警告弟弟絕不能接受宙斯送的任何東西??墒堑艿苋毙难?,一看見近在眼前的美眉,春心蕩漾,立刻忘記了哥哥的警告,愉快地接受了潘多拉。
宙斯給潘多拉一個密封的盒子,里面裝滿了災禍,如戰(zhàn)爭、洪水、疾病、地震、瘟疫等,囑咐她送給娶她的男人。洞房花燭之夜,潘多拉被好奇心驅(qū)使,打開了那只盒子。頃刻之間,盒子里的災害像股黑煙似的飛了出來,迅速地擴散到地上。盒子底還深藏著唯一美好的東西:希望,但潘多拉依照宙斯的告誡,趁它還沒有飛出來的時候趕緊關上了蓋子,因此,希望永遠關在盒內(nèi)了。從此,各種各樣的災難充滿了大地、天空和海洋。疾病日日夜夜在人類中蔓延、肆虐而又無聲無息,因為宙斯不讓它們發(fā)出聲響。各種熱病在大地上猖獗,死神步履如飛地在人間狂奔。①[德]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臘神話故事》,第3-4頁。
關于潘多拉故事的意蘊,古往今來人們從不同角度進行了不同解讀,各有各的道理。但從故事的基本情節(jié)看,筆者認為應該是希臘先民對災禍和苦難原因的解釋,深一層說,是對存在奧秘的探詢。
人類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災禍和苦難,讓人痛苦不堪,煩不勝煩。人們想,這些災禍和苦難是從何而來的呢?人類不是普羅米修斯創(chuàng)造的嗎?他創(chuàng)造的人類,一切都很美好,沒有災禍和苦難呀!后來為什么有了呢?那肯定是宙斯因為忌恨人類,同時也為了報復普羅米修斯,所以才制造了種種災禍、苦難強加給人類——你讓我看不順眼,我就讓你不好過。由此看,潘多拉只是宙斯手中的工具,而宙斯才是人類災難的總根源。
這樣解釋人類災禍的根源,符合馬克思對希臘神話性質(zhì)的判斷: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話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頁。
探詢?yōu)牡湹母?,原因是對生存現(xiàn)狀不滿,所以才追索為什么如此的原因。這種思考,從哲學上看,即對于存在奧秘的探詢。這就是人類,哪怕是早期的先民,也已經(jīng)不僅僅滿足于生存,而是生存之外還要對生存進行形而上的哲學思考。但受人類發(fā)展階段以及知識的限制,先民們無力對此進行深入的思考,只好借助神話做一個簡單的解釋。
幾千年過去,存在的奧秘依然是人類思考的問題。那么人類現(xiàn)在思考的結(jié)果如何?結(jié)論是什么?結(jié)論是,奧秘畢竟是奧秘,奧秘依然是奧秘,宇宙的、大自然的、人生的,簡言之,存在的奧秘是不可破解的。因為,宇宙、自然、人生、存在是整體——至大無邊、囊括無遺的整體,而人類只是整體中的一部分,以部分認識整體,是困難的,或者說是不可能的。對于整體來說,人類的所有思考成果只是破解整體奧秘的一部分,而對于整體的奧秘依然處于無知狀態(tài)。整體對于部分,永遠是神秘的。面對整體,人們的反應永遠是驚奇:不但驚奇于世界為什么是這樣,而且驚奇于世界竟然是這樣。
你無法知道為什么是這樣,只能接受它竟然是這樣,人們對存在的奧秘保持興趣,保持敬畏,這其實是人類認識的進步。在探詢存在奧秘的隊伍中,中國當代作家史鐵生應該算是成績突出的一位,他對于存在的奧秘曾有過深入的思考。
在著名散文《我與地壇》中,他寫到一個漂亮但卻弱智的小姑娘,受盡流氓無賴的欺負。漂亮而聰明,符合人們的期待,但漂亮卻弱智,人們卻為此糾結(jié)。那么上帝為什么不能把漂亮和聰明都給了小姑娘呢?讓漂亮的姑娘弱智,上帝居心何在?——由此,引出了史鐵生對存在奧秘的思考:“誰又能把這世界想個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說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諸多苦難給這人間,你也可以為消滅種種苦難而奮斗,并為此享有崇高與驕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會墜入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苦難,世界還能夠存在么?要是沒有愚鈍,機智還有什么光榮呢?要是沒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維系自己的幸運?要是沒有了惡劣和卑下,善良與高尚又將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為美德呢?”人們渴望消滅所有痛苦和不幸,讓所有人一樣健康、漂亮、聰慧、高尚,結(jié)果會怎樣呢?怕是人間的劇目就全要收場了,一個失去差別的世界將是一潭死水,是一塊沒有感覺沒有肥力的沙漠。①《史鐵生作品集》第三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176頁。
史鐵生關于苦難、關于存在奧秘的思考,中心是什么?是——“看來差別永遠是要有的。看來就只好接受苦難——人類的全部劇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笔疯F生的意思是,苦難之類是存在本身的構成部分,剔除了這一部分就不是存在,于是沒有辦法,人類只好接受苦難。
這是一個多么令人悲哀傷心的結(jié)論,但再想想,這又是一個多么理智多么透辟的一個結(jié)論。看破了存在的奧秘,理解了苦難存在的必然性,就釋放了、消解了遭受苦難的怨氣(“理解了也就寬恕了”),就增加了承擔苦難應對苦難的勇氣。既然苦難是宇宙、世界、人生、存在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誰也無法消除,那就別和宇宙規(guī)律(存在)鬧別扭了,那就坦然平靜地接受吧!接受之后再想辦法與它做抗爭,再超越它。從這個角度看人生,史鐵生說,人生的實質(zhì)就是與困境相周旋。這就是人生智慧。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看破了人生而后愛它,這才是明智之舉。
幾千年前的先民沒有想通的道理,現(xiàn)代人想通了;那時的先民們沒有做到的,現(xiàn)代人應該能夠做到了。讓我們在對苦難的接受和承擔中,一路高歌,堅韌勇敢地前行吧!
【責任編輯 鄭慧霞】
胡山林,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學理論與文藝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