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瑞昌
摘 要: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以后,古希臘雅典城邦的禮法制度遭遇了重創(chuàng),這不僅體現(xiàn)在雅典政治體制的墮落上,也體現(xiàn)在城邦中個人生活的腐化敗壞上。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書正是在此種背景之下,順應時勢地提出了正義的問題并討論了人們應該如何生活得更好。據(jù)此,先從對正義定義的解讀開始,轉向正義的城邦的討論,其次關注個人靈魂的正義,最后指出正義的理論對當下社會的啟示。
關鍵詞:正義;城邦美德;個人美德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6.058
正義的理念起初在古希臘是作為一種宇宙的原則,地位崇高。但隨著古希臘的思想家們(例如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等)的關注重點從宇宙轉向人類的社會,關于正義的理念也從注重天道轉而面向人事,正義作為一種最高原則,能夠很好地穩(wěn)定社會秩序。柏拉圖的《理想國》描述了一種盡善盡美的城邦,從城邦和個體的角度提出了正義的要求和期許。
1 對正義觀點的辯證法式的反駁
在《理想國》的第一卷,蘇格拉底討論了什么是正義的問題,他通過辯證法的方式駁斥了當時存在的幾種關于正義的觀點,讓其表現(xiàn)出諸種定義的虛幻與矛盾。當然,第一卷蘇格拉底沒有正面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正義。但筆者認為,辯證法本身只是分析事物本身的一種哲學方法,但涉及事物本身時,辯證法也與未必能起到作用。
《理想國》中呈現(xiàn)了以下幾種正義的觀點:首先第一種是欠債還錢;其次正義即強者的利益;再次正義即助友損敵;最后不正義比正義更有利。因為助敵損友是在欠債還錢的結論下引申出來的,因此將兩者合二為一進行討論。下文將詳述之。
1.1 正義就是欠債還錢
該定義的提出最先是源于克法洛斯關于對財富的好處的討論。蘇格拉底指出,克法洛斯年老時俞感交談的歡愉并不是因為天性,而是因為他是個富翁,“財產(chǎn)是一種很大的安慰”。玻勒馬霍斯引用西摩尼得斯的觀點,“欠債還錢理所當然”,此即正義。蘇格拉底則指出,寄存作為一種債務,在叫我歸還的人神志不清的時候,如果把金子歸還給他,無疑是給他帶來了傷害,這與西摩尼得斯的“對朋友永遠應該善而不能惡”的思想矛盾。進而玻勒馬霍斯將正義定義為將善良給朋友、將惡毒給敵人的技藝即助友損敵。蘇格拉底卻指出此種情形即正義在戰(zhàn)爭時候有用,在和平時期似乎是無用的。他進一步指出,“在下棋時,正義的人與下棋高手”,下棋高手是更有用、更好的伙伴,引申出“所有的別的東西,當他們無用時正義有用,當他們有用時正義無用”;并且如果正義的人善于看守東西,那他也長于偷竊,這樣正義作為一種盜竊的技藝反而受到了贊揚;再次,人們會常常在善惡的問題上犯錯,敵友實則會判斷失誤。玻勒馬霍斯再次修正為“那些看上去而且真正善的人才是朋友,而看似善其實不善的人只能像而并非真正的朋友?!睂橙艘部赏瑯舆m用。而蘇格拉底最后指出正義是人的美德,正義的人利用美德益于他人,傷害朋友或其他人不是正義的人的作為。
對于“欠債還錢”的觀點,是以行為產(chǎn)生的效果來衡量行為本身是否正義,是以一些能期待的結果來定義正義的,例如效用、利益等。正義被用作工具論意義上的一種工具,它淪為了一種失去獨立領地的道德,失確了絕對普遍性,一種關于善良的意志。
蘇格拉底認為正義絕非技藝,正義是知識,能讓正義之人行事恰如其分;與其他的目的或用途無關,不依靠任何其他技藝,純粹干凈。
1.2 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
特拉敘馬霍斯認為強大者的利益即正義?!八械某前疃甲裱瑯拥年P于正義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政府的利益?!钡K格拉底指出,統(tǒng)治者偶爾也會失誤,現(xiàn)實的法律與他們的利益并不總是相符。但臣民又必須遵守該種法律。也就是說,正義既服從強者的利益,又違背強者的利益,而這無疑是矛盾的。緊接著,蘇格拉底引用醫(yī)生和馬術的例子來說明“無論是什么樣的統(tǒng)治者,只要他還是統(tǒng)治者,他就不會不考慮,或為了他自己的利益而發(fā)號施令,而只考慮或只為了他的臣民的利益及與他技藝相適應的東西而發(fā)號施令”即他所考慮的是所統(tǒng)治的對象的利益。特拉敘馬霍斯關于正義的定義自然就顯得很根基太薄。
1.3 不正義比正義更有利
特拉敘馬霍斯認為不正義的人較正義者更有利,并將不正義與智慧、美德劃為一類,把正義與愚昧、罪惡劃為另一類。蘇格拉底則辯解道,正義者的所欲不會多于他的同類,而多于與他相異的人,而不正義的人的欲求則既想超越他的同類,也想超越于與他相異的人;與此相類似,有知識的人與無知的人也是如此。
對于特拉敘馬霍斯的不正義比正義更強大的論斷。蘇格拉底指出,不正義的人由于他無法與自己一致,不正義使他無法很好地行為,不正義制造分裂、仇恨與爭斗,正義帶來和諧和友誼。任何東西的目的就是其他東西無法完成或不能很好完成的事情,靈魂也有其目的,美德的靈魂必然是自我的主宰,正義是靈魂的長處,因此正義的人是幸福的,不正義的人是不幸的,正義比不正義有利。
綜上,正義是一種超越具體理念的概念。但當正義被置于利益的對立面時,卻沒有任何利益的優(yōu)勢,這是通過經(jīng)驗的歸納得出的定義,而并不是正義的本質。
2 正義的城邦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構造了一個完美的城邦來說明什么是正義。柏拉圖認為,從起源來看,城邦產(chǎn)生于人們的需求,沒有任何人能夠自給自足,但需求卻多種多樣。一個人為了某個目的找一個幫手,別人也是如此。當這些幫手與伙伴們聚集在一個居住地時,這個居民體就被稱作城邦。在對城邦的各項制度的安排中,柏拉圖處處都想貫徹正義的原則。
2.1 正義即各司其職、各安其分
柏拉圖認為城邦應由商人、輔助者和保衛(wèi)者構成。因為每個人的天性千差萬別,適合從事的職業(yè)也大相徑庭。一個人在恰當?shù)臅r間去作天然適合于他做的事情,這樣所生產(chǎn)出來的東西的數(shù)量才更充足,質量也更好。作為城邦的保衛(wèi)者,他應該是集愛智、精神、敏捷于一身。他們是以城邦的全體幸福為原則的,他們除了他們自己之外是不會擁有任何財產(chǎn)的。而最高的統(tǒng)治者是哲人王,他是完美的保衛(wèi)者,他的靈魂始終向善,并把他作為自己全部行為的目的。endprint
2.2 城邦的禮法與美德
在對城邦的每個人進行了分層并讓他們各盡其職之后,柏拉圖主要將視角轉向了城邦的保衛(wèi)者階層,來討論完美城邦的建設。在柏拉圖構建的完美城邦中,城邦的禮法不在于類似通過立法來消除契約欺詐等類似微不足道的改革,而在于要通過立法“制定一切中最大、最高貴、最主要的東西”,即神廟和獻祭的制度,祭神、半神、英雄的整個儀式,墓地的安排,以及他為撫慰冥界居民而不得不遵守的儀式等。
完美的城邦具有四種美德。首先,第一種品質是智慧。城邦是智慧的,是因為擅長于建議。這種建議是一種知識,是關于保衛(wèi)者的知識,是為整個城邦提供建議,考慮的是一個城邦怎樣才能更好地應對自身的問題、與其他城邦交往,而不是為城邦中的特殊事務提供建議。保衛(wèi)者階層具有的這種知識才是真正的智慧的知識。其次,是勇敢的美德。賦予城邦勇敢之名的是為了城邦而遠征的那群人,他們是城邦中的一部分。勇敢是一種拯救,那些挑選的戰(zhàn)士,通過接受音樂和體育訓練達到這樣的目標:“為讓他們做好接受禮法浸染的準備,讓他們的先天本性和后天訓練牢牢固定住他們對危險以及其他觀念的色彩,讓那些色彩永遠不磨滅,永遠不會被快樂、悲傷、恐懼、欲望等強堿液洗得褪色”。再次,是節(jié)制的美德。人的靈魂中有較好的部分也有較差的部分,一個完美的城邦是城邦被描述為它自己快樂和欲望主人。節(jié)制是一種和諧,就像音樂的曲調(diào)一樣存在于整個城邦之中,貫通于弱勢階層、強勢階層以及中間階層,而勇敢和智慧只存在于一部分人即保衛(wèi)者階層中。最后,是正義的美德。它是基于這樣一條規(guī)矩:一個人只應該從事一種工作,亦即最契合他天資的職業(yè)。它存在于節(jié)制、勇敢、智慧的美德內(nèi)部,并起到防腐劑的作用。因為每個人選擇自己工作的權利與前三種美德存在沖突,又由于“存在三個不同的階層,任何形式的相互干擾,或任何形式的互相交換都會對城邦造成極大的傷害”,因此讓商人、輔助者和保衛(wèi)者三個階層各司其職就是正義。
3 正義的靈魂
個人的靈魂之中也能發(fā)現(xiàn)在城邦中發(fā)現(xiàn)的那三個部分即激情、理智與欲念,它們與正義的城邦一一對應。我們的靈魂之中存在著兩個部分:理性與非理智。激情就正如剛出生的小孩就充滿精神一樣,它是靈魂的第三部分。人的理性部分是智慧的,它應該照顧整個靈魂,并讓精神和激情的部分附屬并協(xié)助它。因此,個人要通過音樂和體育的聯(lián)合作用來協(xié)調(diào)他們,用高尚的言辭和教訓來振作和保持理性,用和諧和韻律來節(jié)制、緩和魯莽的精神并使之開化。正義即靈魂的康健、美麗、幸福。正義與人的表相無關,而與人的內(nèi)心深切關聯(lián),與人真正的自己和關切有關,而并不像傳說中帶著正義的戒指古阿斯那樣,履行表面的契約正義,是表面正義實質極其不正義的人。正義的人“他將他內(nèi)在的生命安排得井井有條,成為他自己的主人和他自己的法律,并且與他自己和平相處”。
4 總結
柏拉圖所謂的正義是超具體現(xiàn)實的理念,是普遍的,是國家與個人美德的統(tǒng)一。當然,現(xiàn)在的許多作家對正義的問題也多有著述,且啟迪著大眾關于正義的觀念。如機會平等的理念就很是符合市場經(jīng)濟體制發(fā)展的要求。羅爾斯的《正義論》提出的兩條正義的原理也啟發(fā)了現(xiàn)代中國人對正義的思考,讓人們意識到與各種道德說教相比,社會結構對年輕人的心靈和品質具有更重要的影響。
縱觀古今的人類發(fā)展歷史,有幸生活在最正義的時代和社會中人總是少數(shù)。多數(shù)時候,我們總是生活在不那么正義的社會之中,生活中也總是會碰到這樣或者那樣不正義的對待,只有在此時我們討論正義的設計問題才顯得十分重要。我們?nèi)绾尾拍茉谏鐣Y構的普遍不正義之下,還能不改初衷,做一個堅守正義、幸福快樂的人,是我們值得深思與踐行的。相對于羅爾斯等現(xiàn)代作家所關注的制度設計的正義而言,我認為正義這類問題或許才更應是我們關注的本質的和永恒的話題。
在我國深化改革的今天,各類矛盾與沖突層出不窮,如何突破效用論的正義觀的桎梏,探尋正義的本質,過一種幸福的生活,是我們今天重讀柏拉圖的《理想國》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泮偉江. 《理想國》的正義理論[J]. 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5,(06):71-84+170.
[2]李永華. 《理想國》中的正義思想[J].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1):35-38.
[3]李秋華. 試析柏拉圖的正義論———《理想國》的政治哲學解讀[J]. 江西社會科學,2007,(03):64-67.
[4]申林. 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正義理論[J].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6):12-16.
[5]李鑫. 什么是正義?《理想國》第一卷解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6]柏拉圖 . 理想國[M] . 劉國偉譯 . 北京:中華書局,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