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華
摘 要:三四年級的孩子處于小學語文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過渡階段。他們一方面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詞匯量,從一句話的寫作到片段寫作有一定的練習,但另一方面又缺乏寫作方法的積累。這一時期的訓練重點是一篇完整的文章的寫作,所以不僅要講究作文的篇章結構,也要求用上一定的寫作方法,為以后高年級的寫作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作文;寫作;訓練;方法
由于小學生在三四年級時過早地訓練“篇”的完整性,忽略了對于每一段內容的具體、充實和生動的敘寫訓練結果,學生到高年級后,往往就形成了一種寫作上的“寫勢”,水平難以進一步提高,其主要表現(xiàn)就是一篇文字只有幾根脈絡,就像流水賬一樣。我在總結以往三四年級作文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歸納了進行寫作訓練的幾點做法:
一、圍繞一個中心寫作
一段話表達一個中心意思,寫作時要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材料,與中心無關的字、句要堅決刪掉。比如有一次,我讓學生寫一篇題為“一個勤奮學習的人”的文章。李XX同學寫的是一位“三好”學生。他的先進事跡很多,其中有些還很感人,例如:在體育課上,一個同學不慎摔傷,他背那位同學到了醫(yī)務室,又和老師一起送那位同學上醫(yī)院,一直到很晚才回家;一次老師發(fā)一本新書,他的同桌拿到的那本封面弄臟了,他毫不猶豫地拿自己的一本好的跟他換了等等。這位“三好”學生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然而,其中好多例子都和題目中的“勤奮學習”沒有什么關系。第一次寫,李XX同學沒有考慮到題目的要求,把一些與勤奮毫無關系的材料也寫了進去,里面雖然有些還挺感動人??墒牵铱戳艘院?,說她寫的和題目無關,并且寫得太松散。后來李XX同學重寫了一遍,重新以勤奮學習為標準去尋找材料,選擇了這位“三好”學生刻苦學習英語的例子。這位同學是從其他地區(qū)轉過來的,以前從來沒有學過英語,而進入三年級后很多英語基礎知識沒學過,怎么辦呢?他只好平時抓緊分秒時間學習英語,虛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終于在四年級的時候趕上了大家,還參加了英語朗讀比賽。
二、要有真情實感
讓學生懂得“真實”是寫作的前提。憑空編造、說大話是有害無益的。要對所寫的內容有深刻的了解,無論寫人還是記事,如果不了解寫作對象,只是憑空編造,怎么能做到言之有物呢?又怎能達到寫得“具體”呢?這就需要平時認真觀察,積極積累,不斷豐富自己的材料“倉庫”。只有材料“庫存”多了,寫作時“支付”起來,才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確定文章的重點,并做到重點突出。文章的重點,就是文章中最能突出中心的部分。如《記一件難忘的事》一題中“難忘”是重點。在動筆之前就要深入考慮,這件事中哪些情節(jié),哪些人的話語使你難忘?為什么使你難忘,抓住“難忘”一詞進行具體描寫,展開豐富的想象,談出自己的感受。這樣從重點著手寫具體,文章的內容自然會充實起來。至于其他部分就可以寫得簡略些。
三、要有具體內容
為了讓學生能寫出具體內容,教師必須教會學生觀察。觀察時要仔細,要有順序,重點給予指導。例如,對物、對人或對事的觀察方法是不同的,重點也不一樣,把觀察到的寫出來,這樣就會言之有物了。另外,還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積累豐富的語言,能夠使所寫的東西不但具體,而且生動。內容要具體是小學生作文的一項基本要求?!熬唧w”一詞的意思是:細節(jié)方面很明確,不抽象,不籠統(tǒng)。這里所說的“具體”就是指同學們寫出來的一段或一篇文章要有具體的內容,不空洞。這一點對于初學作文的同學們來說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我就常常遇到這樣的小朋友,初寫作文時,總是不能把要寫的人或事具體地表達出來。即使要寫的內容很動人,也只是三言兩語就寫完了,內容空洞干癟。要想抓住重點部分寫得具體感人,除了觀察仔細,思考周密之外,還要有語言表達方面的功力。有時因詞匯貧乏或不善于描寫,有時因為不善于聯(lián)想與想象,即使重點明確了也寫得不具體,這就是語言文字基本功太差的緣故,要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達到“筆到情至”,隨心所欲,就需要平時多讀書,多觀察,多思考,不斷地由課外讀物中吸取營養(yǎng),學習好的語言,積累豐富的詞匯。我相信到那時你們的習作水平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文章一定能寫得生動感人。
四、要注意寫作順序
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最后寫什么,要安排妥帖,使得寫出來的文字層次清楚,語句連貫。段的結構方式有:以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動作的連續(xù)變化為序的承接式;先總述后分述的總分式;分別描寫幾種情況,或描寫同一事物的幾個方面的并列式;有先說原因后說結果或先說結果后說原因的因果式;句子之間的關系是一層層加深的遞進式。具體要認真審題,精心安排,應該先列出寫作提綱,比如要寫一件親身經歷過的事。那么在寫之前先要認真回憶一下這件事的全過程。列一個寫作提綱,想一想這件事是怎么發(fā)生的?什么時間發(fā)生的?有什么人參加?周圍環(huán)境是怎樣?事情的經過如何?有哪些具體情節(jié)?最后結果怎樣?理清了這件事的思路,再按照提綱先后順序來寫,事情的過程也就完整了,文章也就有了條理。
五、寫作后要注意反復修改
這是一個良好的習慣,一定要從這時開始,在修改中形成能力,提高水平。要讓學生懂得: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從內容上看看材料有無需要增、刪的地方。有時材料太多要刪減;材料若不夠,內容空泛,不足以表達中心的,則要增補。有時內容沒有符合實際的地方,還要糾正。從結構上主要考慮段落是否分明,層次是否清楚;敘述的順序是否合理,如有顛倒的,要調整;缺少過度的,要補充;缺少照應的,要增加。從語言上檢查用詞是否準確;描寫能不能形象一些;有沒有病句;有沒有多余的字、句或遺漏的字詞句;有沒有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等等。通過反復修改潤色,可以使文章的文字更準確,語言更有條理,思想更清晰。修改是對文章內容和形式的深加工,是寫作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話說,寫文章“三分作,七分改”。一篇作文的完成,大致要經歷觀察、積累材料、構思表達、修改潤色四個環(huán)節(ji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