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敏
摘要:隨著教育領域里的改革不斷深化,學生的主體性逐漸成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的焦點,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呼聲越來越高,從事教育工作者也在反思研究這一課題,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實施者,首先就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對學生的看法和要求,從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開始。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觀;學生主體性
憑借以往的教育觀點,普遍認為教師一節(jié)課的主角,教學活動完全由教師操縱者,學生只作為旁聽者,但如今在新時期恰好相反,學生在教育中地位備受關注,教師變成了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由注重教師的教轉向注重學生的學,所以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做出適當?shù)恼{整。
一、教師加強自身素質,變革舊觀念
教師這一職業(yè)要求教師要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信息化社會,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知識量也不斷增加,社會對學生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教師要想教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學生,就必須不斷的充實自己,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帶給學生更多新的東西,時常的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并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起來。教師在強化自己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在教師眼里始終覺得學生在各方面發(fā)展上不完善,一切都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社會生活所必須的技能和知識,教師也把學生當成小孩子,所以對于學生的一些觀點和建議不以為然,沒有放在心上,從小就壓制了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主精神,學生在家要聽從父母的要求,在學校要服從老師的管理和約束,教師和家長一方面希望學生按照要求去做,管理和束縛學生;另一方面又希望學生對待事物能夠有自己的見解、獨立自主的意識,自相矛盾。要想提高學生的主體性,首先教師要承認和認同學生的獨立人格,并且尊重學生的想法,
小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他們的思考問題的方式與成人不同,但他們?nèi)匀皇蔷哂兄黧w性的人,人格應該得到家長和學生的認同,語文中的學生主體性是來自于學生平日里養(yǎng)成的自主意識,而這種意識需要教師在班級日?;顒臃e極的幫助學生來構建,例如在活動中多鼓勵學生提建議,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生活氛圍,使學生在民主的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自主精神,形成獨立的人格,對自己有一定客觀正確的認識,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
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
小學語文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引導小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教師為了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基礎知識,鞏固字詞,常常通過自己整理知識,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然后再教給學生,幫助學生節(jié)省時間,降低學習的難度,學生學到的都是教師整理過之后的知識點,雖然方便了不少,但是也使得學生在學習上逐漸養(yǎng)成依賴的心理,不需要動腦就可以輕松獲得系統(tǒng)化的知識,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時間一久,學生對教師的依賴越重,學習上的惰性也會越來越明顯,教師原本是好意,結果卻適得其反,學生非但沒有因此更加用功學習,而是對于學習越來越懈怠,認為學生的學習是教師的任務,而不是學生自己分內(nèi)的事情。為了避免類似事情的發(fā)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試著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課堂的主體,學習更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首先在學習新知識上要自主,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將直接傳授變?yōu)橐龑?、啟發(fā),倒逼著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并配合著一定的提問,使得任何一個知識的獲得都需要學生付出一定的努力,教會學生“沒有不勞而獲”的道理,學習是一個進步的過程,每一名學生能有多大的進步,不僅需要教師的輔助,但更多卻是學生自己的那份耕耘,學習上有問題要先自己動腦想辦法解決,教師盡最大的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減少對學生的限制,尤其是對學生的想法和建議,語文的課堂應該是活躍的、熱烈的,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以學生為中心,不搞專制的課堂,不做絕對權威的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教學設計、教學活動以學生為出發(fā)點
教師的教學對象是學生,教學也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服務的,所以教師教學的出發(fā)點是學生,整個的教學過程也是圍繞學生而進行的。教師的成就不在于向學生傳授了多少知識,而是在于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能掌握多少知識,如果教師能在教學過程始終把學生放在首位,那么學生的主體性自然就顯現(xiàn)了出來。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進行之前,就要把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放到教學設計當中,考慮怎樣才能讓學生多發(fā)言、多動腦,自己可以少說些,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一些話題供學生來談論交流,為學生的自由發(fā)言提供條件,使得學生在相互交流、切磋的過程中相互啟發(fā)和促進,例如在學習《落花生》這一課時,就可以依據(jù)課文的主旨或是花生的品性,來組織學生討論,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廣泛的參與課堂互動,積極發(fā)表個人見解,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激發(fā)了學習語文的熱情,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
結束語:
要想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主體性,教師首先就要進行角色的淡化,師道尊嚴高高在上的教學觀念必然要進行改變,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更容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體,才是學習上真正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曹存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J],《中小學電教:下》,2011(10)
[2]鄭雪梅,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J],《中外交流》,20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