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高語文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感情性誘導物,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世界,做課文的知音者;啟迪學生于課文內(nèi)涵豐富處、隱約朦朧處和思想深刻處發(fā)現(xiàn)疑點,讓學生做課文的咨詢者;點撥學生領悟課文中以高尚、真摯為特征的情感之美,以逼真?zhèn)魃駷樘卣鞯男蜗笾?,以深刻、縝密為特征的真理之美,以新穎、巧妙為特征的形式之美,讓學生做課文的審美者。
關鍵詞:人文主義;語文;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薄罢Z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闭Z文新課堂上,我們應當讓學生學會什么?應當使他們有怎樣的收獲?我想,除了使他們具有初步的“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更應當引導學生在新課程的指導下,抓住課文中的感情性誘導物,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世界,做課文的知音者;啟迪學生于課文內(nèi)涵豐富處、隱約朦朧處和思想深刻處發(fā)現(xiàn)疑點,讓學生做課文的咨詢者;點撥學生領悟課文中以高尚、真摯為特征的情感之美,以逼真?zhèn)魃駷樘卣鞯男蜗笾?,以深刻、縝密為特征的真理之美,以新穎、巧妙為特征的形式之美,讓學生做課文的審美者。我可以大聲地為語文新課程呼吁:還“我”一片蔚藍的天空,讓人文主義的思想閃爍在我們語文課堂。
一、 把知識的灌輸和記憶變?yōu)樗季S方法的指導和查找運用語文資料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成為有思想、會學習的人
我以為語文教學的核心應該是思維方法和運用語文資料能力的培養(yǎng)。面對目前信息爆炸的時代特點,我們簡單地把語文教學定位在知識灌輸上,顯然是極端錯誤的。因為,即使我們給學生的知識浩如煙海,也無法與網(wǎng)絡所帶來的方便快捷、運用靈活的極其豐富的信息資源相媲美。無論我們教授的記憶方法多么高效,也無法記下信息技術(shù)提供給我們的大量的、不斷更新的知識。所以,在語文課堂上,知識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思維方法和運用資料的能力。比如,在《阿Q正傳》一文的教學中,我在布置預習任務時,讓同學們自己先查找作者和時代背景的有關情況,引導他們學會結(jié)合作者和背景理解文本內(nèi)涵。課上以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的形式交流資料,對學生迅速領會文章內(nèi)容起到極大的輔助作用,順利完成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在布置作業(yè)時,我讓大家上網(wǎng)查閱有關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阿Q正傳》的意圖、目的,《阿Q正傳》的思想性、藝術(shù)性及其在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上,乃至世界文學中的地位。上課時,學生積極踴躍的交流自己獲得的資料,對作者的斗爭主張有了明確的認識,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更重要的是,學生實踐了如何利用課外資料輔助課內(nèi)學習。
二、 變滿堂灌的講授為自主探究的過程,使學生成為有獨立見解與尊嚴的人,而非記憶機器
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應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而非統(tǒng)治者。同時,堅持“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tǒng)一的原則”,不以標準答案扼殺學生求知、抒發(fā)個人獨特見解的積極性,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舞臺。比如學習《羅密歐和朱麗葉》時,我先讓同學們分成五個小組,各小組根據(jù)自己對劇情的理解,排練出不同版本的《羅密歐和朱麗葉》。有忠于課本的原裝版,有港臺搞笑版,有劍膽狂情的武俠版,有情意纏綿的柔情版,還有狂歌勁舞歌舞劇。同學們在排練課本劇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課本內(nèi)容的理解,把握了羅密歐、朱麗葉和帕里斯的性格特點,領悟到作者的資產(chǎn)階級人文主義的理想;還學會了與人合作,營造了互為補充、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氛圍。
三、 引導學生歷史地、世界地看待和分析問題,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其歷史的、生活的責任感
如在學習《陳奐生上城》時,我讓同學們討論陳奐生這一普通農(nóng)民身上的優(yōu)缺點及其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通過對陳奐生性格特點的討論和分析,同學們清醒地認識到陳奐生身上的封建等級觀念和落后愚昧心理,在他周圍的農(nóng)村干部和農(nóng)民身上同樣存在。因為陳奐生坐過吳書記的汽車,住過五元錢一夜的房間,人們馬上對他友好、羨慕、尊重。可見,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是導致陳奐生落后的土壤。而他的進取心、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是與十一屆三中全會分不開的。由此可見,人的何何一種思想都有其歷史、人文淵源。通過對其歷史、社會背景的分析都能找到答案。這些討論使教學的重點、難點順利得以突破的同時,也讓學生學會了結(jié)合歷史、生活來認識問題,培養(yǎng)了他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意識,更讓他們對自身的歷史和道義責任有了深層思索,這對其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產(chǎn)生了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 重視思考過程,不僅要問“是什么”,更要問“為什么”
人文主義教育摒棄那種只強調(diào)“是什么”的知識灌輸形式,而重視多問“為什么”的自主探究過程。比如學習《阿Q正傳》,我們不僅認識到阿Q的愚昧、自尊、自負、自大、自卑虛榮、嫉妒以及一切喜怒哀樂。更重要的是魯迅先生通過阿Q,給我們展示了當時的中國國民劣根性,他正是黑暗中國的鐵屋子中的清醒著的人,他把國民劣根性撕裂開給我們看,以引起療救者的注意。這正是阿Q形象價值之所在。
五、 總結(jié)
“人文思想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靈魂的教育,沒有強大的人文精神支持就沒有崇高的獻身精神,就難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業(yè)績?!币虼?,作為職高語文教師,要把人文素質(zhì)的養(yǎng)成滲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和社會實踐中,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訓練貫徹人文精神,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充滿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滿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語文學科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基礎學科。
總之,構(gòu)建思想豐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底蘊深厚、啟發(fā)思考、重視體驗的新型語文課堂是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主義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讓人文主義的思想閃爍在我們語文課堂。
作者簡介:
李百川,安徽省宿州市,安徽省宿州應用技術(shù)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