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婷
艾拉莫德階段性聯(lián)合甲潑尼龍與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伴白細胞減少的療效觀察
羅 婷
目的探討艾拉莫德階段性聯(lián)合甲潑尼龍和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RA)伴白細胞減少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內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RA伴白細胞減少患者共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甲氨蝶呤片治療,根據(jù)患者情況加減甲潑尼龍,試驗組患者給予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艾拉莫德,兩組療程均為12周,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3個月后兩組患者ESR水平、CRP水平、DAS28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白細胞計數(shù)水平較治療前增高,且試驗組患者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疾病活動指數(shù)28(DAS28)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白細胞計數(shù)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試驗組對白細胞減少癥治療的顯效率、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試驗組患者的ACR20(86.67%)、ACR50(46.67%)、ACR80(16.67%)緩解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ACR20(63.33%)、ACR50(20.00%)、ACR80(0.00%)緩解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艾拉莫德階段性聯(lián)合甲潑尼龍和甲氨蝶呤治療RA伴白細胞減少能顯著提高療效,更好的改善癥狀及實驗室指標。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白細胞減少;療效
類風濕關節(jié)炎(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致殘率非常高,可對患者生命質量造成較大影響,在我國患病率約為0.35%[1]。患者一般以滑膜關節(jié)炎為基礎,逐漸出現(xiàn)軟骨及骨質破壞,最后形成關節(jié)畸形或致殘等,目前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主要集中于免疫分子機制方面。目前,國內治療措施主要是以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及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物(DMARD)為主,輔以糖皮質激素和植物藥物等,該治療方法對于控制大多數(shù)RA效果尚可,但藥物不良反應較多,且對伴有白細胞減少的RA患者仍效果欠佳。本研究就艾拉莫德階段性聯(lián)合甲潑尼龍和甲氨蝶呤治療 RA伴白細胞減少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內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風濕免疫科門診或住院部治療的RA伴白細胞減少患者共60例作為研究對象。診斷標準參照《內科學》(第8版)[2]制訂:晨僵;至少1個關節(jié)活動時疼痛;至少另1個關節(jié)腫脹;對稱性關節(jié)腫脹;骨隆起部或關節(jié)附近伸側皮下結節(jié);X線片可見受累關節(jié)附近骨質疏松;類風濕因子陽性;病理見明顯的絨毛增生、炎性細胞浸潤、灶性壞死、纖維沉積等。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RA診斷標準,且外周血中白細胞計數(shù)≤3.5×109/L;②患者及家屬愿意參與本調查,并同意配合檢查。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心腦血管病變、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精神疾病;③妊娠期、哺乳期及對治療藥物過敏;④不能堅持完成治療或中途退出患者。隨機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已經(jīng)內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患者在門診或入院后完善血常規(guī)、類風濕因子、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輔助檢查,試驗組患者根據(jù)血常規(guī)結果分為兩類。A類:尚未治療或未經(jīng)系統(tǒng)治療的患者血常規(guī)中白細胞大于 2.0×109/L,粒細胞大于1.0×109/L,給予艾拉莫德(先聲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10084,規(guī)格:25 mg),25 mg/次,2次/d,甲潑尼龍(Pfizer ltalia S.r.l,批號:20150245,規(guī)格:4 mg),8 mg/次,1次/d,地榆升白片(成都地奧集團天府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26497,規(guī)格:0.1 g),0.3 g/次,3次/d,利血生(江蘇吉貝爾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5444,規(guī)格:20 mg),20 mg/次,3次/d,治療維持1個月;1個月后復查血常規(guī),在白細胞升至3.0×109/L以上后加用甲氨蝶呤(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644,規(guī)格:2.5 mg),7.5 mg/次,每周1次,甲潑尼龍調整為每次4 mg,每天1次,停生血藥如利血生及地榆升白片,本次治療維持 4周(維持期間不服用艾拉莫德);4周后停甲潑尼龍,繼續(xù)維持艾拉莫德25 mg每天2次+甲氨蝶呤7.5 mg每周1次,治療期間必要時予以NSAID對癥減輕疼痛治療。B類:白細胞低于2.0×109/L、粒細胞低于1.0×109/L的患者,予以重組粒細胞刺激因子(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063065,規(guī)格:0.9 ml/支),1支/次,1次/d,皮下注射治療,治療期間動態(tài)監(jiān)測白細胞、粒細胞等指標,待白細胞大于2.0×109/L、粒細胞大于1.0×109/L并穩(wěn)定1周無減少后停止用藥,治療周期平均為7 d,根據(jù)復查白細胞水平調整用藥時間,停藥后給予同上治療方案。
對照組中A類患者:白細胞大于2.0×109/L、粒細胞大于1.0×109/L,給予地榆升白片0.3 g/次,3次/d,利血生20 mg/次,3次/d,并予以甲潑尼龍8 mg/次,3次/d,維持治療1個月,同上1個月后白細胞升至3.0×109/L以上時加用甲氨蝶呤7.5 mg/次,每周1次,甲潑尼龍調整為4 mg/次,1次/d,停生血藥如利血生及地榆升白片,必要時予以NSAID對癥治療。B類患者:白細胞低于2.0×109/L、粒細胞低于1.0×109/L的患者,同試驗組B類予以重組粒細胞刺激因子,1支/次,1次/d,皮下注射治療,治療期間動態(tài)監(jiān)測白細胞、粒細胞等指標,待白細胞大于2.0×109/L、粒細胞大于1.0×109/L并穩(wěn)定1周無減少后停止用藥,治療周期平均7 d,根據(jù)復查白細胞水平調整用藥時間,停藥后給予同上治療方案。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月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疾病活動指數(shù)28(DAS28)、白細胞計數(shù)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采用美國風濕病學會(ACR)對RA的療效評價標準進行評估[3],ACR20標準中對關節(jié)的疼痛及腫脹數(shù)目改善要達到 20%,并對患者的疼痛指數(shù)及患者自我評分、醫(yī)師對患者的病情評分、健康評估問卷以及急性期的CRP、ESR的水平改善5項指標至少3項改善達20.00%。ACR20緩解率=治療后達到 ACR20的患者/總例數(shù)×100.00%,同理計算50%、80%的值。
白細胞療效評價標準根據(jù)《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指導方案[4],顯效:白細胞計數(shù)高于 4.0×109/L,并能夠維持療效直停藥1周;有效:白細胞<4.0×109/L,比治療前上升(0.5~1.0)×109/L,且維持療效至停藥 1周;無效:白細胞增高<0.5×109/L??傆行剩?)=(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本研究采用 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則用t檢驗,對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ESR、CRP、DAS28評分、白細胞計數(shù)比較治療3個月后兩組患者在ESR水平、CRP水平、DAS28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白細胞計數(shù)水平較治療前增高,且試驗組患者ESR水平、CRP水平、DAS28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白細胞計數(shù)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2。
2.2 對白細胞減少癥的治療療效試驗組患者白細胞減少癥治療的顯效率、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SR、CRP、DAS28評分、白細胞計數(shù)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SR、CRP、DAS28評分、白細胞計數(shù)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ESR(mm/h) CRP(mg/L)對照組 30 49±22 29±16* 31±27 23±12*試驗組 30 50±20 21±12*# 32±26 15±12*#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DAS28評分(分) 白細胞計數(shù)(×109/L)對照組 30 5.4±1.3 3.9±1.0* 3.11±0.31 4.4±0.9*試驗組 30 5.3±1.5 3.1±0.7*# 3.25±0.27 5.5±1.2*#
表3 兩組患者對白細胞減少癥的治療療效[例(%)]
2.3 RA的臨床療效試驗組患者的 ACR20、ACR50、ACR80緩解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RA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例(%)]
2.4 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藥品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例(%)]
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國內的患病率較高,約占35%[5],該疾病病因目前尚未明確,主要考慮方向為自身免疫和藥物引起,但該疾病的具體致病機制也尚未明確,而且對于該疾病的研究較少,治療上難度較大。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艾拉莫德階段性聯(lián)合甲潑尼龍和甲氨蝶呤治療 RA伴白細胞減少的臨床效果。
白細胞減少主要是因RA自身抗體介導的中性粒細胞被破壞,或者出現(xiàn)功能失常,以及骨髓粒系細胞增生被抑制有關[6],而對于RA伴白細胞減少患者而言,白細胞的減少表示RA處于活動期,需要臨床干預。此外,常規(guī)應用的 NSAID、DMARD以及生物制劑均可對白細胞有損傷作用,其中 DMARD作用最強。有臨床研究認為[7],在骨髓穿刺表明骨髓增生狀況良好的情況下,臨床上仍可以繼續(xù)使用該類藥物,但該觀點臨床認可度低,大部分對 DMARD的使用仍較謹慎,兩種藥物聯(lián)用情況更少,臨床上經(jīng)常由于藥物劑量不足導致RA的控制效果不好。目前,RA患者在治療中出現(xiàn)白細胞減少,一般在停藥后白細胞水平會自行恢復,對于RA病情較重的患者,白細胞損傷更嚴重,臨床上經(jīng)常采用一些生物制劑提升白細胞水平,但目前該類藥物較貴,適用范圍相對較低。因此,針對臨床上出現(xiàn)白細胞減少后,目前尚無明確方法確定白細胞減少是藥物引起還是RA疾病本身所致,成為臨床治療過程中尚未攻克的一個難關。
艾拉莫德作為一種新型DMARD藥物。陳艷霞等[8]報道其可抑制 NF-Kb的生物活性,從而減少炎性細胞因子釋放,主要用于RA的治療,因其起效迅速,療效穩(wěn)定,不良反應較甲氨蝶呤少且輕微,受到臨床醫(yī)師青睞。甲潑尼龍作為一種糖皮質激素,能迅速緩解患者的關節(jié)癥狀,同時有升高白細胞的作用。艾拉莫德聯(lián)合甲潑尼龍可以迅速改善 RA病情,當白細胞升至正常水平后予以適當劑量的甲氨蝶呤,對RA的病情能有更好的控制[9]。因此本研究針對艾拉莫德分階段聯(lián)合甲潑尼龍、甲氨蝶呤治療RA合并白細胞減少的效果分析,從試驗數(shù)據(jù)可看出試驗組治療3個月后ESR水平、CRP水平、DAS28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白細胞計數(shù)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ACR20、ACR50、ACR80緩解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在對白細胞減少癥的改善效果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RA的控制效果較對照組更有效,此結論與王莎莎等[10]報道結論一致。艾拉莫德不良反應主要為胃部不適、納差、皮疹等,而甲氨蝶呤除胃腸道反應外還存在肝損傷,甲潑尼龍不良反應較多,常見于電解質紊亂、胃腸道反應、皮膚及軟組織等方面。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較對照組少,且肝損傷患者較對照組例數(shù)更少,癥狀更輕,但不足處在于研究樣本數(shù)量較少,無法明確藥物不良反應之間的具體效應關系。
綜上所述,艾拉莫德階段性聯(lián)合甲潑尼龍和甲氨蝶呤治療RA伴白細胞減少能顯著提高療效,更好地改善癥狀及實驗室指標。
[1] 史曉東,張秀靈,段新旺.甲氨蝶呤聯(lián)合艾拉莫德治療活動期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療效和安全性[J].南昌大學學報,2015,55(1):33-40.
[2] 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811-812.
[3] 張春華.甲氨蝶呤與來氟米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5,44(4):511-513.
[4]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73-176.
[5] Scarsi M,Zanotti C,Chiarini M,et al.Reduc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T cells producing IFN-γ and IL-17 after therapy with abatacept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J].Clin Exp Rheumatol,2014,32(2):204-210.
[6] 許韓師.風濕免疫病血液系統(tǒng)損害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及其治療[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3,7(7):2780-2781.
[7] 曾小威.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治療及免疫分子機制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5,29(11):1044-1046.
[8] 陳艷霞,蘇研,房向東,等.系統(tǒng)評價艾拉莫德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療效與安全性[J].重慶醫(yī)學,2015,44(18):2572-2574,2582.
[9] 徐輝,陳永平,張榜碩,等.艾拉莫德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機制及臨床安全性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11):120-122.
[10] 王莎莎,吳斌,邵勤,等.艾拉莫德階段性聯(lián)合甲潑尼龍和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伴白血胞減少的臨床觀察[J].新醫(yī)學,2017,48(2):114-117.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11.030
內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四川內江 641000
羅婷(1984.9-),本科學歷。研究方向:風濕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