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廣波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推進,如何有效的將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思想融入到具體的教學去,進一步的完善教學模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成為了大家面臨著的共同問題,因而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進一步的轉變模式,更加有效的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進行課程教學,重點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大家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 初中歷史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049-01
隨著整個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而實現(xiàn)全面的教育功能,為了更好的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不斷的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作為歷史老師,必須對歷史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以便更好的服務于學生學習的需要,符合國家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訉W習,激發(fā)學習的學習興趣
為了更好的適應學生學習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加全面的歷史文化知識,形成更加符合現(xiàn)代教育規(guī)律的學習模式已經(jīng)成為趨勢,老師應該把握歷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的定位,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理念,更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并將新的教學措施融入到實際的教學中去,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和分析,讓學生在和老師的共同探討下形成屬于自己的想法,可以對教材課本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并對相關的知識概念提出自己的思考。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主要是引導大家掌握自主探究的基本程序,學生可以根據(jù)這些程序逐步的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學會獨立解決問題。而老師的另一個作用就是為學生們的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資料和信息,讓大家有理可依。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置懸念,引發(fā)思考,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和創(chuàng)新意識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會文化背景下獲得的”。因而,對于初中生來說,由于其整體的知識水平和結構不夠完善,在認知上往往還處于一種感性階段,對相關的認識沒有很好的理解,因而老師在進行歷史教學的時候可以引入一種情景,認大家通過這樣的情景更好的去介紹知識,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必須把握信息時代的特點,通過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科技給課堂創(chuàng)造更加積極有效的教學環(huán)境,老師必須轉變角色。將情景互動模式和師生互動模式融入課堂之中,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情景教學和自主探究教學的結合,讓學生在學習歷史中可以更好擁有自主學習空間,合理利用學習資源,對相關的問題進行思考。老師應該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和自由,讓學生們在創(chuàng)新中感受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總結問題甚至直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也進行思維的創(chuàng)新。
三、加強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增強責任感
通過開展活動課,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時間和空間。在各小組成員中分工協(xié)作、取長補短、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啟發(fā),“眾人拾柴火焰高”。教師要在活動中引入競爭機制,更能充分調動學生合作的積極性。使學生們充分認識到,小組要想取得好成績,小組各成員間就要通力合作、互相幫助、相互信任,增強了小組成員的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合作學習在課堂上并不總是完全獨立的,它還會與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相互結合,共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在實施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中,小組合作學習逐漸成為我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特別是活動課的主要方式之一。老師在運用合作學習時應有所作為,進行有效調控,才能使之真正富有實效。
四、利用課堂競賽使學生愉悅地學習
多元活潑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究,知識的探究也能不斷的滿足大家個性需要,因而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歷史老師可以利用這一教學規(guī)律,不斷的探索符合學生思維和愛好特點的學習模式,讓學生愛思考、愛好奇的心理可以繼續(xù)被應用在歷史知識學習之中,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具引入競賽機制,利用知識競賽和獎勵激勵額辦法引導學生積極的進行問題的思考,讓學生活躍于課堂答疑,如老師可以利用口頭提問,書面提問,個別提問,集體提問等多種競賽方法,要注意提倡采用集體競賽,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精神。
五、結語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新世紀、新時代、新教材、新課標給目前的的初中歷史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嶄新的舞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歷史教師必須堅持解放思想,不斷創(chuàng)新,力求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加強自身學生,強化教學反思,引導學生更加積極有效的進行歷史課程學習,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海俠.淺談新課程背景下歷史教學方法[J].新課程,2013. 3(4) :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