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磊+李艷+李宏宇+趙洪偉
【摘要】 目的 對直腸癌患者接受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研究。方法 70例直腸癌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5例。對照組使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 觀察組使用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 對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并發(fā)癥情況、3年生存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4.29%, 高于對照組的62.8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267, 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1.4%, 低于對照組的31.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58, P<0.05)。對患者進行3年隨訪, 觀察組有30例生存, 生存率為85.71%, 對照組有22例生存, 生存率為62.86%;兩組生存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86, P<0.05)。結論 直腸癌患者接受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的效果突出, 不良反應少, 3年存活率高, 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明顯,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腹腔鏡;前側切除術;直腸癌;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1.025
直腸癌是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 該疾病患者的發(fā)病部位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 臨床中該疾病的發(fā)病率在不斷上升, 造成了人類健康的極大威脅, 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1, 2]。本院為了探討分析直腸癌的臨床治療效果, 選取了70例患者開展研究, 對比分析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手術的治療效果差異性,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來本院接受治療的70例直腸癌患者進行研究, 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5例。對照組中男16例, 女19例, 年齡最小30歲, 最大72歲, 平均年齡(50.8±7.0)歲。觀察組中男17例, 女18例, 年齡最小29歲, 最大70歲, 平均年齡(51.1±6.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為患者提供了纖維電子腸鏡檢查和活體組織檢查, 均確診為直腸癌, 核磁共振成像(MRI)結果表明患者的腫瘤直徑≤6 cm, 患者及其家屬對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參與。排除標準:遠處轉移和盆腔側壁廣泛淋巴結轉移患者。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者進行開腹手術, 術前進行靜脈復合麻醉。
1. 2. 2 觀察組 患者行腹腔鏡直腸癌前側切除術[3], 具體方法:①為患者使用靜脈復合麻醉, 調整為頭低足截石位, 置入腹腔鏡, 在穿刺孔置入手術器械, 右下腹10 mm穿刺孔是手術主要操作孔, 使用腹腔鏡對腹腔進行觀察, 然后使用乙狀結腸用紗布帶結扎, 保護正常的組織。②使用超聲刀游離直腸系膜, 處理結腸內的小血管, 用鈦夾夾閉血管, 用超聲刀切除大血管組織。③使用直線切割縫合設備關閉和切斷直腸上的動靜脈。④將直腸系膜游離之后, 于腫瘤下方3 cm部位進行切斷, 做5 cm的切口, 使用無菌塑料袋拉出游離直腸, 標本切除, 然后將30 mm吻合器頭座放置在近端結腸所斷位置, 固定荷包然后放入腹腔中, 從體內行直腸下段吻合縫合步驟。⑤術后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提供常規(guī)護理。
1. 3 觀察指標 兩組術后1個月使用影像診斷復查腫瘤標志物,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并發(fā)癥情況、3年生存率。
1. 4 療效評定標準 治療4周后, 參考WTO制定的腫瘤評價標準對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定[4], 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wěn)定(SD)、疾病進展(PD)。CR:腫瘤完全消失;PR:腫瘤縮小50%以上;SD:腫瘤面積減少不到50%或增大未超過哦25%;PD:腫瘤增大超過25%或出現新病灶??傆行?(CR+PR)/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CR 21例、PR 12例、SD 1例、PD 1例, 總有效率為94.29%;對照組患者CR 15例、PR 7例、SD 6例、PD 7例, 總有效率為62.86%;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267, P<0.05)。
2. 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1.4%(4/35), 低于對照組的31.4%(11/3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58, P<0.05)。
2. 3 兩組患者3年生存情況比較 對患者進行3年隨訪, 觀察組有30例生存, 生存率為85.71%;對照組有22例生存, 生存率為62.86%;兩組生存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86, P<0.05)。
3 討論
1991年Jacobs進行了關于直腸癌行腹腔鏡輔助結直腸切除手術的報道, 在此之后相繼出現了關于該手術的報道以及治療效果研究[5]。腹腔鏡行直腸癌前側切除手術的近期療效指的是手術后的并發(fā)癥情況, 此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患者進行3年隨訪, 觀察組有30例生存, 生存率為85.71%;對照組有22例生存, 生存率為62.86%;兩組生存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86, 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吻合口出血是該手術發(fā)生率較低的并發(fā)癥, 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 手術吻合口出血的幾率大約是0.71%~6.40%, 此次手術中的吻合口出血發(fā)生率是2.85%。endprint
根據研究表明, 腹腔鏡直腸癌前側切除治療和開腹手術相比, 治療效果不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但是前者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更小, 術后的并發(fā)幾率更低, 患者生存質量較高, 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手術需要的時間比較短, 患者出血量少, 因此術后的恢復更加快速[6-10]。研究中, 觀察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4.29%, 患者3年生存率為85.71%, 該結果和相關文獻資料相符合[1], 該結果表明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手術是非??煽康闹蹦c治療方式。
綜上所述, 直腸癌使用腹腔鏡下直腸前側切除手術治療的效果突出, 不良反應率低, 患者的3年生存率較高, 生活質量改善明顯, 臨床中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楊春雷, 董建敏, 朱培謙, 等.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效果觀察.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4, 21(25):54-56.
[2] 趙運平, 譚智明.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效果.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5, 12(11):101-104.
[3] 張逖, 張建都, 王泰岳, 等.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直腸癌156例療效觀察.山東醫(yī)藥, 2013, 53(23):81-82.
[4] 史自強.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臨床療效觀察.河南醫(yī)學研究, 2014, 23(3):88-89.
[5] 沈曉.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的直腸癌臨床效果分析.當代醫(yī)學, 2015, 25(7):39.
[6] 王東, 陳健.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4, 14(10):14.
[7] 夏金星. 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效果觀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0):152.
[8] 趙振海. 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效果觀察.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 14(33):52.
[9] 苗偉. 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效果觀察.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7, 15(3):99.
[10] 林東華. 觀察腹腔鏡下前側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療效. 包頭醫(yī)學院學報, 2015, 31(11):66-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