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亞東
摘 要 近年來高校、中小學及干訓院校(本文中干訓院校是指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及其他干部培訓類院校)都掀起了智慧校園熱潮,智慧校園的建設對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關鍵詞 干訓院校 智慧校園建設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1智慧校園概述
1.1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進程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教育行業(yè)帶來巨大的影響,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CAI應用為主要特征,這一階段起源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多媒體技術的興起,也可以說是教育信息化的起步階段。第二階段以信息管理系統(tǒng)應用為主要特征,如教務系統(tǒng)、科研系統(tǒng)的應用,源于網絡技術的普遍應用。這時的系統(tǒng)大多為C/S架構,整個信息化建設缺乏統(tǒng)一規(guī)劃,各個系統(tǒng)之間信息相互獨立,是教育信息化的初級階段。第三個階段是統(tǒng)一門戶、統(tǒng)一身份認證、協(xié)同辦公及數據整合為主要特征,大多數系統(tǒng)為B/S架構或B/S和C/S混合架構也就是數字校園階段。第四個階段是以個性化教育為主要特征,改變了以往教學以教師為中心這一特點,這是因為物聯(lián)網、大數據及云計算等技術的發(fā)展,使個性人定制成為可能。也就是我們所說智慧校園階段,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級階段。
“智慧校園”一詞首次出現是在2010浙江大學“十二五”規(guī)劃中,該規(guī)劃中提出建設一個“令人激動”的“智慧校園”。這幅藍圖描繪的是: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融合創(chuàng)新的網絡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主要核心是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全面的智能感知環(huán)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通過智能感知環(huán)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學校與外部世界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簡而言之,“要做一個安全、穩(wěn)定、環(huán)保、節(jié)能的校園?!焙髞砗芏鄬W者都對智慧校園進行了詮釋。筆者比較認同黃榮懷所提出的智慧校園概念。“智慧校園”是指一種以面向師生個性化服務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環(huán)境,識別學習者個體特征和學習情景,提供無縫互通的網絡通信,有效支持教學過程分析、評價和智能決策的開放教育教學環(huán)境和便利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
1.2干訓院校智慧校園建設
由于對象、學制、授課方式的不同,不同類型的學校在制定智慧校園方案時的也應有所區(qū)別。干訓院校與高校及中小學教育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培訓對象不同,干訓院校的培訓對象是公務員、領導干部及企事業(yè)單位的管理人員為主。(2)培訓學制不同,干訓院校培訓學制由一周到一年不等。(3)培訓內容及方式,干訓院校培訓課程在不同班次是不一樣的,相同班次不同時期培訓內容也不相同,授課方式也多樣化。由于以上的區(qū)別,導致干訓院校在建設智慧校園時要結合這些特點制定出適合自身的智慧校園方案。
2干訓學院智慧校園建設的思考
2.1智慧校園的建設的框架
目前智慧校園的框架大體分為軟硬二大部分,軟件部分主要是指智慧一體化管理平臺、相關應用系統(tǒng)及數字資源;硬件部分主要是網絡、服務器、存貯、安全設備、功能性教室及安防系統(tǒng)。軟件硬件之間的聯(lián)系紐帶有ESB、一卡通及相關的傳感器。其總體框架如圖1。
2.2智慧干院建設的重點
如前文所述,在智慧校園建設不能千篇一律,在建設智慧干院要重點建設以下幾個系統(tǒng):
2.2.1平臺建設
干訓院校一般也是同級黨委或政府的智庫組成部分,培訓的學員也是黨委或政府工作人員中的骨干力量。在建設智慧干院時應注重我覺得在平臺建設時要特別注意大數據的抓取與推送。例如在平臺建設時要根據對象的不同向其推送不同的信息。對于學員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學員在校培訓時向其推送與培訓內容相關聯(lián)的資訊,畢業(yè)后也要向他們定期推送與之工作崗位相適應的信息,以利于其開展工作。向教研人員推送與其研究方向相關的信息以及目前在該領域著名學者,以減少他們搜索相關材料的時間。
2.2.2功能性教室的建設
干訓學院培訓對象大多數都不缺乏相關知識儲備,來培訓的主要目的是黨性的教育、國家政策的解讀、實際工作能力的提升等。我們在建設智慧校園時建設一些與之相對應的功能性教室:應急管理、輿情應對、黨性體驗、金融操作、模擬法庭等情景模擬類教室,使學員在培訓中能切身體會到培訓的針對性、實戰(zhàn)性及實用性。在建設這些教室時為了提高教室的使用率可以建設二合一、三合一及多合一的教室。針對目前工作人員壓力比較大的情況可以建立心理調適類教室,這樣可以緩解工作壓力,舒緩緊張情緒,在接受培訓后能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針對培訓對象的不同,如以培訓初任公務員為主的院校可以建設一間團隊協(xié)作教室,讓他們參與到其中,以增強其團隊精神。
2.2.3直錄播平臺
在學員比較集中的地方定時播放一些微視頻,以彌補課堂教訓的不足。用移動APP推送資訊,使學員可以合理利用碎片時間來學習和了解院校的情況及當前熱點。
2.2.4網絡安全系統(tǒng)建設
目前一些院校在智慧校園建設中往往注重系統(tǒng)與相關硬件的建設,卻忽視了安全設備的投入。很多縣級甚至市級院校在安全設備方面可能只有一套防火墻,在網絡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這些院校往往成了病毒的重災區(qū)和黑客攻擊的目標。據瑞星網2017上半所網絡安全報告稱:2017年1至6月,瑞星“云安全”系統(tǒng)共截獲病毒樣本總量3,132萬個,病毒感染次數23.4億次,病毒總體數量比2016年同期上漲35.47%。今年4月份爆發(fā)的勒病毒橫掃全球,都彰顯了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在規(guī)劃智慧校園建設時要重視安全產品的配備,防火墻、企業(yè)版毒軟件、堡壘機、IPS、IDS、漏掃系統(tǒng)、數據庫審計系統(tǒng)及網頁防篡改系統(tǒng)等安全產品都應在考慮范圍內。
2.3智慧校園的建設及維護團隊
干訓院校主要是社科類人才,信息化人才相對匱乏,有的院校只有一二個專業(yè)人員,所以在智慧校園建設時期方案的編制與審核及后期的設備的使用與維護都存在一定困難。
在方案繪制時期如果以院校的自身力量來編制方案可能出現方案不完整,如果請相關專業(yè)公司編制會出現照搬高校或中小學模式,這就需要本校的專業(yè)人員來進行甄別。這個問題可以由省級干訓院校組織一個團隊對市級縣級干訓機構方案及相關設備的選型進行審核與修定,以達到適用、好用、安全的標準。智慧園院建成后,相關設備較多,對所有設備進行使用和維護也是一個挑戰(zhàn)。在本校自身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可以采取服務外包方式來解決。
3結論
智慧校園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在智慧校園建設初期要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做好方案的規(guī)劃與編制,并留有一定的可擴展的空間。對于后期的使用與維護也在做好規(guī)劃,使智慧校園真正成為教育工作的一大保障與助力。
參考文獻
[1] 黃榮懷.智慧校園:數字校園發(fā)展的必然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2,18(04):12-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