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甘志平
體育教學中的激勵制度
文/甘志平
通過對練習方式的設計,就可以提升學生練習積極性,提高練習強度,提升練習效果。本文創(chuàng)造性地建立了激勵學生努力練習、達成練習目標的一種管理手段。
體育教學;激勵制度
體育教學激勵制度,理解為激發(fā)學生努力練習而制定的規(guī)定。體育教學中的激勵制度是教師運用某些手段或方式讓學生在心理上處于興奮和緊張狀態(tài),積極行動起來,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實現(xiàn)教師所期望目標而制定的規(guī)定。制定激勵制度教師應該清楚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需求多樣,如練習時間短、娛樂玩耍、參與感興趣體育項目、不受懲罰、尊重、挑戰(zhàn)、個人成長、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等。在滿足學生需求的基礎上,再提供有效的獎懲措施,就能夠產(chǎn)生激勵效果。教學活動,建立體育教學的激勵制度,能夠激活學生,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迅速提升教學活動的效果與質(zhì)量。
一個男女生各約20多人的班級中,男女生分組進行跑步排名,讓學生在一個一個名次的競爭與攀升中,激發(fā)學生潛能,力爭上游,提升能力。光有排名當然不能激發(fā)學生努力跑步的情況,關(guān)鍵是排名之后的練習設計。舉例來說,跑步結(jié)束后,按照名次排隊站好,集體做立臥撐,集體做一個,第一名休息;集體做第二個,第二名休息,以此類推,做到最后,跑步最慢的同學做得最多,如果是28個同學,他就做28個,做了這樣的設計之后,激勵效果就出來了,體現(xiàn)出優(yōu)勝的可以少做俯臥撐,會激勵學生進步。它符合了訓練安排這樣的邏輯:在排名過程中優(yōu)勝的學生強度更高,理應獎勵學生練習時間短;優(yōu)勝的學生更認真、更努力,理應獎勵學生少練習;而較弱和不夠認真的學生,自然有必要多練習;練習過程表現(xiàn)出水平不夠的同學,自然有必要多練習;練習沒有達到足夠強度的同學,自然有必要多練習。這種激勵如果是一個名次做兩個立臥撐或者更多的立臥撐呢?如果是7人或者以下,用幾何倍數(shù)增長呢?是指第一名做1個、第二名做2個、第三名做4個、第四名做8個,以此類推,肯定會有加強性的激勵效果,用幾何倍數(shù)增長的方法可以很靈活,如果再多幾個學生,可以在第六名或者第七名之后,每增加一個名次,增加2個俯臥撐的辦法來執(zhí)行。還可以這樣設計,做兩輪練習或三輪練習,第一輪立臥撐,第二輪俯臥撐,第三輪跑步,或者一個名次追加跑步100米或者200米;還可以設計成,達到要求的免做下一個練習,這些規(guī)定都可以帶來激勵效果。
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不管怎樣激勵,學生還可能會消極跑步。對待消極跑步的辦法,可以設計第一名做5個、10個不等的立臥撐來完成跑步后的練習,或者消極跑步者重跑或者部分靠后同學重跑的辦法來激勵學生,使學生不敢消極跑步。而對于積極跑步的,可免除排名靠前的幾名或者全部免除練習的辦法來實行。如果只有三、五個同學需要追加跑步,再附加一個激勵規(guī)定,通過再排名,用一個名次做3~5個立臥撐的辦法來激勵。
在跑步過程中,誰抄近路,在他后面的三名同學就有權(quán)在排名次的時候把他排擠到他們?nèi)酥螅屚蹬艿娜硕嘧隽⑴P撐,這就造成了每一個同學后面有三名同學在監(jiān)督的效果,就從制度上杜絕了偷跑與抄近路的情況出現(xiàn)。
各種練習,有集合、準備運動與練習,總會有不認真的同學,對于不認真、調(diào)皮搗蛋者,教師采用點名激勵制度,對他們點名,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n名,在做立臥撐的時候,采用一個或者幾個不等的立臥撐來激勵學生,然后倒過來做立臥撐,假使是點了5個不認真練習的名,假使一個名次做3個立臥撐,那么第一名做15個、第二名做12個、第三名做9個,以此類推。
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一個跳繩目標,如1分鐘跳200個的目標,差一個、二個或幾個做相當數(shù)量的立臥撐的辦法,也可以設計封頂制度,如差得多有三、四十個,就以15個或10個立臥撐來封頂執(zhí)行。如果學生忘記帶跳繩,就制定跳繩期間,沒帶跳繩的同學做立臥撐或俯臥撐,或排名跑步的練習來激勵學生準備好跳繩上課。
假設一個年級是五個班,對重大體育活動進行班級排名,如校運會的團體總分、期末考試班級平均分排名等。排在最后一名執(zhí)行200米10圈,第四名8圈,第三名6圈,第二名4圈,第一名免跑的制度。這樣的制度設計,就可以激發(fā)班級的競爭力,推動整個年級整體實力的進步。一個年級如果是5個班或者以內(nèi),可以設計一個名次跑步2~5圈;一個年級如果是7個、8個、10個班,跑步可以設計成先確定一個基數(shù),每增加一個名次跑1圈的制度。班級體育實力與班級領(lǐng)導班子的工作有重要關(guān)系,為了加強領(lǐng)導班子對班級的管理,幾名班長與體育委員加在一起,跑步時執(zhí)行跑步追加0.5倍距離的制度,以此促進班干部努力工作,承擔更多班級管理的責任。班干部在班級體育工作上,要幫助老師承擔起校運會選人與訓練方面的工作;要幫助老師承擔起期末體育考試班級成績的一定責任,班里面體育成績差的幾名同學對班級整體實力與排名有重要影響,要幫助老師承擔起監(jiān)督、鼓勵、幫助、組織訓練的責任,以此來提升班級的整體實力。
1.訓練強度。訓練效果往往由刺激的強弱決定,高強度刺激,身體產(chǎn)生高強度的適應,比賽強度的刺激能使身體產(chǎn)生比賽強度的適應,通過激勵制度可以讓學生在訓練中達到足夠高的目標強度,達成預期訓練效果。如果學生在課堂練習中達成了4圈、40秒、200米一圈的強度,這就達到了刺激身體的訓練效果。根據(jù)學生希望時間短、參與感興趣運動項目的需求,學生就可能因為有時間參與感興趣項目而興奮,最終達到想要的強度,這種辦法正好符合了高強度訓練提升成績的規(guī)律。而若達不到這樣的強度,學生就必須進一步練習,再用排名的辦法跑600米,400米來刺激他,就可以把激勵作用發(fā)揮到極致。訓練以達到練習效果為目標,如果平時的體育課,對于男生1000米,如果他具備了800米跑每200米40秒的強度,或者達到每200米41秒的強度,那么他就具備了正式考試中達到5圈每圈200米40秒的能力,這是因為正式體育考試,學生休息調(diào)整更充分,更加重視,激發(fā)的潛能更多,所以在期末考試或者比賽中,能夠獲得比平時更好的成績。
2.競技體育的核心是競爭。激勵制度的運用,真正把握體育教學競爭核心,使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比通過思想工作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來得更直接有效。
3.解決后進生重點培訓與分層教學的問題。優(yōu)秀學生一般能夠完成強度目標,優(yōu)秀學生完成任務后,讓他們參與自己喜歡的球類練習而得到全面發(fā)展。而后進生一般完不成目標,教師就可以留下時間對其進行有針對性指導,讓其繼續(xù)參與專門訓練。
G633.96
A
1005-2410(2017)08-0029-02
(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東風中學 5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