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林
(濟南大學泉城學院 山東蓬萊 265600)
高校乒乓球教學改革的分析與研究①
梁春林
(濟南大學泉城學院 山東蓬萊 265600)
該文就濟南大學泉城學院乒乓球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指出目前各高校乒乓球課程教學中存在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理論學習時間過少、練習方法枯燥、考核評價單一片面等問題。進而提出乒乓球教學改革措施,即課堂講授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論與技術學習相結合,以比賽促進技術,課內課外一體化,借助網(wǎng)絡教學手段,考核評價過程化,以便進一步提高乒乓球課程的教學質量。
乒乓球教學 技術 比賽 改革措施
乒乓球運動于19世紀末起源于英國,流行于歐洲。乒乓球運動的特點是球小、速度快、變化多,趣味性強、設備比較簡單[1],不受年齡、性別、身高等條件的限制,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較高的鍛煉價值,比較容易開展和普及。通過數(shù)據(jù)調查分析,表明乒乓球這一運動項目是目前各高校最受學生喜愛的四大體育運動項目之一(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隨著乒乓球選課人數(shù)的增加,呈現(xiàn)出課程學時不足、場地條件限制等問題,導致了乒乓球課程教學質量下降。如何在有限的條件范圍內提高學生的技術動作掌握程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的課外活動參與,成為目前各高校乒乓球課程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
高校體育課一般是一周1~2次,學生學習技術的時間比較短,不利于學生對乒乓球技術動作的掌握與定型。乒乓球課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乒乓球技術、技能,使沒打過球的學生會打;會打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進入到實戰(zhàn)中,在學習中得到樂趣得到鍛煉。所以,在乒乓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介紹一些國內外乒乓球名將的專業(yè)技術打法和獎項榮譽,增加學生對乒乓球的了解以及學習乒乓球的興趣,提高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例如,我國乒乓名將孔令輝的技術特點是右手橫握球拍弧圈結合快攻,擅長雙打;有“乒乓皇后”之稱的鄧亞萍使用的球拍為橫拍,弧圈球結合快攻打法,反手彈擊速度快,正手反膠反手長膠,打法兇狠、進攻意識強、落點變化多[2]。結合他們的打法特點,分項分節(jié)地講解乒乓球的理論知識,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另外,在激發(fā)興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分小組對“乒乓球打法”進行訓練,所有的打法學完后學生可以按照快攻結合弧圈打法、功球打法、弧圈打法、怪膠打法(正膠打法、生膠打法、長膠打法)削球打法進行分組,通過自己的興趣形成自己比較擅長的打法。最后,教師還可以以乒乓球比賽的形式作為檢驗學生對乒乓球打法掌握程度的方法,甚至作為期末的考核標準。
乒乓球運動是我國在奧運會上奪取金牌的重點優(yōu)勢項目,在乒乓球的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與技術知識缺一不可,二者相輔相成,理論學習是技術練習的開始,技術練習是理論學習的繼續(xù)。技術學習可以鍛煉身體,積累實戰(zhàn)經(jīng)驗;理論學習可以提高乒乓球文化的綜合素質。筆者通過一項問卷調查分析得出,目前我國多數(shù)高校乒乓球課程的理論教學時間比例偏小,約占總數(shù)的5%左右,不利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及乒乓球人才的培養(yǎng);而技術教學時間所占比例偏大,約為85%以上,技術內容多且難,競技性較強,學生難以掌握[3]。以該校為例,協(xié)調乒乓球的理論教學與技術、戰(zhàn)術教學所占的比重,制定統(tǒng)一的教學指標,以理論教學讓學生掌握乒乓球運動的特點、技術動作的結構和擊球的原理,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并指導實踐,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標。
在乒乓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乒乓球的專項技術訓練,組織一些比賽,還可以成立校內乒乓球隊、高校乒乓球俱樂部等類似的團體,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乒乓球的興趣,而且,比賽帶來的榮譽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心里成就感;學生也可以在實戰(zhàn)中鍛煉所學的技術,體會實戰(zhàn)的氣氛;同時也可以順便掌握乒乓球的比賽規(guī)則與裁判法的相關知識[4-5]。該校每年秋季都會舉行教職工乒乓球團體,男、女單打比賽,乒乓球愛好者、學生都可以積極參與進來。
乒乓球課同時承載著理論知識與技術知識的傳授,但是由于學時有限,課堂上老師大多數(shù)只能完成技術方法、身體動作的傳授,如何鞏固和提高技術動作,則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外進行大量的練習。社團和比賽只針對很少一部分有乒乓球天賦或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以社團作為橋梁,合理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外的鍛煉,充分利用學校體育館等場地,使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與地方上的乒乓球協(xié)會聯(lián)系,組織友誼比賽,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還能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
現(xiàn)如今,隨著各高校校園網(wǎng)絡技術的普及,網(wǎng)絡教學已經(jīng)成為高校課程教學的主要技術手段。基于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體育老師除了課堂上的傳授、課后的引導鍛煉之外,也可以基于網(wǎng)絡技術,創(chuàng)建一個乒乓球課程學習平臺[6],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與學生互動,分發(fā)多媒體教學課件及課程教材;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討論自己所關注的有關乒乓球的熱點問題,也可以將自己在實戰(zhàn)中遇到的問題說出來共同討論。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QQ、E-mail、論壇等方式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
在乒乓球模塊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存在身體素質、運動技能、乒乓球專項技術等方面的差異,教學進度會出現(xiàn)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為了克服乒乓球模塊教學的這一難點,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促使各類學生都得到發(fā)展。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分學期安排乒乓球的專項選修課,比如第一學期正手攻球、第二學期橫拍打法等等,讓學生有針對性、有層次地選修學習。另外,每個學期初,教師首先進行技術摸底,了解情況,把學生分成幾個層次,若干個小組,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具體情況,分別指導,多個層次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同一個課堂中,在自己的基礎和起點上都有自己的目標、練習內容及方法,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7-8]。
目前,高校乒乓球課程的評價標準多數(shù)還是以期末最后的分數(shù)為準。這樣的教學評價過于重視結果,但是忽略了教學與學習的過程;這樣的評價結果太片面,把課程的學習與教學的評價分離開來,不能及時反饋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老師可以為每個學生建立一個訓練檔案,把每次訓練態(tài)度的積極性、考勤、成績等等作為評價的內容,另外,比賽的獎項可以作為加分的標準,最后進行綜合評估,得出總成績。這樣的評價標準比較客觀、全面,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訓練積極性。
該文通過分析目前各高校乒乓球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條相應的解決措施,并在該校的乒乓球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進一步提高乒乓球教學質量有很大的意義。
[1]王英.高校乒乓球選項課教學效果探析[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9(4):119-120.
[2]谷穎.沈陽師范大學乒乓球必修課教學改革思路探討[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2(1):80-84.
[3]王鐵偉.淺析高校乒乓球選項課的教學改革[J].科學大眾,2007 (2):111.
[4]揣佳凡,王紅光.高校體育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4(3):132-133.
[5]郝勝利.對新課改下高校乒乓球選修課教學內容的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12):195.
[6]李帥.淺談大學生乒乓球之教學策略[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17):52-53.
[7]夏仲文.“微課”更新教育理念[J].科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11):84-87.
[8]張小龍,李鳳華.高?!捌古仪颉睂嵺`課引入比賽激勵機制教學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29(1):93-95.
G807
A
2095-2813(2017)01(b)-011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2.110
梁春林(1974,4—),男,漢,山東蓬萊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