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又稱校園網貸,是互聯(lián)網金融發(fā)展的產物,大學生無需擔保和任何抵押,在網上填報信息后就可輕松得到貸款。2009年,銀監(jiān)會要求銀行不得給未成年學生辦理信用卡,這給校園貸款提供了發(fā)展契機。又由于網絡貸款流程簡單,且供貸雙方無需面對面,動動手指就可貸到幾千到幾萬元不等的資金,再加上大學生不合理的物欲追求和較差的自制力,使得校園貸在學生間較有市場。校園貸目前可分為三類:一是以大學生為對象的分期購物平臺;二是P2P貸款平臺;三是各類電商提供的信貸消費服務。不管是哪種貸款,其盈利方式都是鼓勵學生超前消費,通過貸款收取一定利息,或在學生不能及時還貸的情況下,收取其他費用。近兩年,“校園貸”負面事件頻頻發(fā)生,甚至有學生因未能及時還貸被威逼而自殺。由于社會監(jiān)管不完善,平臺的唯利性及大學生不合理的消費觀,導致校園貸款出現“裸貸”等“異化”現象。
在普遍意義上,進行貸款的群體,應該多是家庭經濟較為困難、無力負擔學業(yè)和生活等方面支出的學生??稍陬l發(fā)的“校園貸”事件中,進行校園貸款的大學生,家庭條件多數是中等偏上,父母的經濟狀況也足夠供給學生正常支出。這說明,進行“校園貸”的學生群體,并不是一般認為的“弱勢”學生,而是家庭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學生群體。而那些家庭情況一般或較差的學生,因對自身經濟狀況的清晰認識,很少進行“校園貸”。正確認識“校園貸”學生群體,能夠幫助我們精準分析“校園貸”在大學生間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因,為分析大學生發(fā)生校園貸行為的心理因素,有針對性地進行價值觀、人生觀疏導,提供了前提。
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地看待。社會上對于“校園貸”的認識,大多持負面消極評價,但就“校園貸”本身進行分析,它有著存在的合理性。
“校園貸”滿足了大學生在消費、學習、創(chuàng)業(yè)等方面的資金需求,這也是“校園貸”的初衷。若“校園貸”被叫停,“逼貸”事件的確可以不再出現,但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當大學生的經濟能力無法滿足消費需求時,類似的“校園貸”事件還會發(fā)生。社會上出現有關“校園貸”的負面事件,不能就此進行完全的否定。毒害大學生的,不是“校園貸”這個事物,而是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社會、學生、服務平臺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異化”。
(1)助長歪風,扭曲大學生的價值觀?!靶@貸”最直接的消極影響是對大學生的消費觀、人生觀等思想觀念產生沖擊。由于“校園貸”的監(jiān)管不是很完善,部分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利用貸款平臺,盲目跟風攀比,逐漸沉溺于物質享受之中。在過度物質消費的同時,其消費觀和人生觀也逐漸扭曲。
(2)“污染”校園,破壞良好校風學風建設?!靶@貸”的消費群體是在校大學生,其主要宣傳方式是網絡廣告和校園內小廣告。此類隨處可見的宣傳形式,會極大“污染”校園的學習環(huán)境,不利于良好的校風、學風建設。
(3)滋長腐朽文化,影響社會文明健康發(fā)展。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也影響著日后社會風氣的趨向。社會要持續(xù)全面進步,必須注重大學生的成才培養(yǎng),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而“校園貸”對大學生的誘導,不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這對社會的文明發(fā)展也產生著間接的不利影響。
大學生自身不合理的消費觀念,才是“校園貸”能夠存活并發(fā)展的最根本原因。透過“校園貸”,應該思考其折射出的大學生消費觀問題,進行正確的歸因,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校園貸”亂象。
在研究已有關于“校園貸”的案例中發(fā)現,大學生貸款多是用于物質享受,購買一些超出消費能力的產品。而購買這些“奢侈品”的起因,多是學生自認為物質能帶來優(yōu)越性和受關注度,實質上是滿足自身的虛榮心理。正是由于物質上的相互攀比,這類大學生愿意在“校園貸”上進行貸款,負債消費。大學生沒有立足于自身的經濟狀況,超前消費,負債消費,這些錯誤的消費觀成為了“校園貸”的發(fā)展助推器。
大學生在校期間應以學習為主,每月的生活花費應大部分用于學習支出。但現今大學生每月的消費結構較以往有了很大改變,物質消費、享受消費占了很大部分,而學習消費卻很少。當經濟狀況不能滿足消費時,大學生又不愿通過兼職等其他方式改善經濟狀況,而是直接訴諸于校園貸款,這是大學生惰性行為的表現。這種不勞而獲、貪圖享樂的錯誤消費觀,成為“校園貸”發(fā)展的直接動力。
理性消費是基于自身經濟情況和實際需求深思熟慮后而產生的消費,當代大學生的很多消費行為是不理性的,一般會有跟風現象。從眾心理的存在,會誘導大學生沖動消費,而沖動消費,最終可能會帶來資源的浪費及大學生經濟狀況的緊張。沖動消費需要錢,“校園貸”正好為大學生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平臺。盲從、沖動的錯誤消費行為是大學生在消費前沒有理性思考的結果,跟風盲從心理、沖動消費是“校園貸”發(fā)展的催化劑。
大學生錯誤的消費觀念是“校園貸”存在的根本原因,但社會監(jiān)管的不完善,網貸相關政策、法規(guī)的不全面,也是“校園貸”能夠發(fā)展的重要原因。要規(guī)范校園網貸,必須實現相關政策、法規(guī)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ヂ?lián)網金融的快速發(fā)展,使得政策、法規(guī)不能及時有效地跟上創(chuàng)新步伐,規(guī)范“校園貸”,必須加強相關立法,相關監(jiān)管制度也要不斷完善。社會要加強對校園網貸的管理,規(guī)范校園網貸的發(fā)展環(huán)境,積極引導校園網貸的發(fā)展,才能促進校園網貸正面價值的實現。
社會加強對“校園貸”監(jiān)管力度,規(guī)范其發(fā)展,還能有效遏制腐朽思想的滋長,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和社會環(huán)境。在良好的社會風氣氛圍中,大學生的消費觀、價值觀等思想觀念才能得到正面引導和樹立。
高校是培養(yǎng)大學生、向社會輸送人才的地方,但現在社會上的很多不良思想、觀念等都向校園滲透,影響大學生這一社會建設主力群體。高校必須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建設積極的風氣學風,遏制“校園貸”及類似不良事物在校園中肆意發(fā)展。同時,高校還要大力開展消費觀教育,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發(fā)展,高校老師需要和學生保持緊密聯(lián)系,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學生進行針對性的交流。高校要努力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建設良好的校風學風;教師要真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在高校和教師的積極幫助下,才能給學生提供較好的成才環(huán)境和正面的人生引導。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面對的各種新鮮事物也越來越多,而大學生的辨別分析能力還不夠,易受外界影響,大學生必須清楚認識自己在大學階段的任務,對自己進行合理定位。大學生存在的錯誤消費觀念是促進“校園貸”發(fā)展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學生必須做到自省自查,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腳踏實地,不攀比盲從,對自己進行合理定位,堅持理性、適度消費,同時,還應該學會和老師、家長及時交流溝通。大學生只有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才能真正學會面對各種誘惑挑戰(zhàn)。
“校園貸”的無序發(fā)展給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帶來了沖擊,必須對“校園貸”進行全面的分析,不能只是完全的否定,要認識到其折射出的當代大學生虛榮、從眾、超前的消費觀念。在規(guī)范“校園貸”環(huán)境、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對策中,社會需要完善監(jiān)管機制,高校需要建設良好的校風學風,教師需要加強積極的價值觀教育,學生需要務實自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樣,在社會、高校及大學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校園貸”就能真正發(fā)揮其本質作用,而大學生也能樹立積極全面的思想價值觀念。
[1]張政:《淺述大學生與校園貸》,《科技展望》2017年第3期。
[2]林燕霞,許再佳:《關于“校園貸”亂象的背景分析及對策》,《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7年第2期.
[3]葉巖:《校園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16期。
[4]趙劍莉,魏繼業(yè):《新形勢下輔導員如何應對“校園貸”》,《西部素質教育》2017年第3期。
[5]趙劍橋:《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分析》,《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