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芹
【摘 要】 水墨畫是幼兒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水墨畫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游戲為“經(jīng)”,引領幼兒體驗水墨意趣;以欣賞為“緯”,引領幼兒感受水墨韻味;以創(chuàng)作為“軸”,引領幼兒展現(xiàn)水墨風采。通過水墨畫學習,舒展幼兒身心,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 創(chuàng)新啟智;水墨畫教學;實踐探索
水墨畫是我國璀璨書畫藝術世界里的瑰寶,它意境幽遠,或妙趣橫生,或端雅和諧,擁有獨特的審美意境。在幼兒園,教師讓幼兒盡早接觸水墨畫,不僅能讓幼兒了解水墨的一些技法,更為重要的是讓幼兒通過水墨畫學習,培他們審美情趣,發(fā)展他們審美想象力、審美創(chuàng)造力。水墨畫的特質之一是“寫意”,它是介于“似與不似”之間的表現(xiàn)手法,契合幼兒認知方式和學習心理。傳統(tǒng)幼兒水墨畫教學往往過分重“技”,沿襲水墨畫臨摹教學法,總是用“對或不對”方式簡單而無意義地評價幼兒,其結果往往是傷害了幼兒,形成幼兒畏懼心理甚至失敗感。在幼兒水墨畫教學中,我們必須用“創(chuàng)新啟智”的理念來指導幼兒水墨畫教學,讓幼兒在快樂的水墨畫活動中接受藝術熏染。
一、以游戲為“經(jīng)”,引領幼兒體驗水墨意趣
游戲是幼兒的存在方式。幼兒教育要創(chuàng)設機會,讓幼兒展開水墨游戲活動。在幼兒玩水墨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除贊賞和鼓勵外,教師還須對幼兒水墨游戲給予適恰支持。教師要順應幼兒的好奇心、想象力。通過趣味游戲激發(fā)幼兒水墨興趣,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體驗到水墨畫魅力,并由此愛上水墨畫。
例如筆者指導幼兒畫懸崖峭壁,采用潑墨游戲形式,用濃墨畫石頭,讓淡墨在石頭中間行走,形成了造型不同、深淺不一的花草樹木。這種巧妙變化,讓幼兒百畫不厭。又如筆者指導幼兒用“畫筆”玩“小蝌蚪找媽媽”游戲,首先用毛筆在宣紙上頓一頓,用墨點上一個點,形成小蝌蚪的頭,然后輕輕地將筆提起,形成小蝌蚪的尾巴,繼而再用筆輕輕地劃過,形成小蝌蚪雙腳。一步步,幼兒看到了小蝌蚪的生長。在玩的過程中,幼兒自然而然地認識了墨的色階——焦、濃、重、淡、輕,了解到墨分五色。掌握了握筆的姿勢,如點、壓、提、印、染。初步學會了點、線、面等水墨藝術的基本語素。認識到宣紙的性能——滲化性。在玩的過程中,幼兒深深體驗到水墨畫特有的韻味。值得注意的是,幼兒在玩水墨游戲時,往往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因此,教師要順學而導、循畫開渠,完善幼兒的水墨想象,對幼兒作品進行補白、充實。
水墨游戲開拓了幼兒視野。孩子們在玩墨趣、潑墨趣、濺墨趣、印墨趣等各式水墨游戲中,感受、體驗到水墨的意趣之美。他們盡情地抒發(fā)自我的心情,表達自我的內心,甚至體驗和步入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水墨游戲展現(xiàn)著幼兒天真、自然,表現(xiàn)著幼兒的童真稚趣。
二、以欣賞為“緯”,引領幼兒感受水墨韻味
水墨畫的特質之一是善于抓住事物本質,以形寫神、計白當黑、以虛代實等。有人認為,幼兒由于年齡小,往往根本不知道欣賞。其實,我們切不可小看幼兒,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眼光、想象。實踐證明,水墨欣賞有助于幼兒對色彩、線條、疏密關系、形狀輪廓、構圖比例等產生敏銳直覺。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給幼兒提供一個欣賞環(huán)境,讓學生沉浸于水墨畫世界。同時,教師可以采用“梯度體驗”法,逐步引領幼兒欣賞,讓幼兒感受到水墨韻味。
例如筆者經(jīng)常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水墨作品懸掛于教室墻壁上,這些作品有的是幼兒的哥哥姐姐留下來的,有的是幼兒們自己創(chuàng)作的。盡管這些作品尚顯稚嫩,但能夠豐富幼兒感性經(jīng)驗的積累,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而這就夠了。在指引幼兒欣賞水墨畫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點撥幼兒,如“你覺得這幅畫中哪種顏色最恰當?”“這兒這種墨色能夠換成那兒的么?為什么?”通過這樣的話語引領幼兒美術觀察,啟迪幼兒美術思考。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將一些名家如李可染、齊白石、徐悲鴻、李方膺、鄭燮、邊壽民等的作品引入課堂,讓幼兒感受水墨畫和實物的差異,在不斷欣賞中領會水墨畫寫意內涵,初步懂得寫實與寫意的不同,感受到水墨畫的重寫輕描。
著名的美學家羅丹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彼嬓蕾p激發(fā)了幼兒發(fā)現(xiàn)美的積極性,開掘了幼兒的審美潛能,盤活了幼兒的審美想象力,讓幼兒在大量的欣賞中逐步領悟中國畫的意涵、意境。
三、以創(chuàng)造為“軸”,引領幼兒展現(xiàn)水墨風采
古人云,“墨法之妙,全從筆來”,“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對于幼兒水墨畫創(chuàng)作而言,他們的水墨創(chuàng)作是漸進的。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幼兒突破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手法局限,靈活運用拓印法、磨印法、噴畫法、潑墨法、積墨法、破墨法、濺滴法、指印法、揉搓法、撒鹽法等各種方法,盡情抒發(fā)、表現(xiàn)自我的性情。除此而外,在用筆上,教師可以讓幼兒采用木棍、手指、海綿、抹布、滾筒等各種工具來表現(xiàn),以豐富創(chuàng)作形式。在構圖方面,可以引導幼兒創(chuàng)新構圖,長方形、倒三角形、斜三角形均可,同時引領幼兒將動畫片、裝飾畫中的變形、夸張、抽象、修飾等表現(xiàn)手法融入其中。甚至,教師可以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電腦等將引領幼兒對自我的作品進行拉伸、翻轉、扭曲等。如此,幼兒創(chuàng)作才顯得更靈動、更上手,往往能夠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例如《馬》是著名國畫大師徐悲鴻的杰作,徐悲鴻寥寥數(shù)筆就能讓馬躍然紙上、栩栩如生。那是因為大師曾經(jīng)對馬進行過深入學習,對馬的肌肉、骨骼等身體結構組織了然于胸。大師大腦中有各種不同形態(tài)的馬的形象。據(jù)此,我想只要讓幼兒深入觀察一些動物,他們也一定能夠創(chuàng)作出他們心中的形象?;诖?,筆者從網(wǎng)絡上下載了微視頻《沙漠中的駱駝》,讓幼兒看微視頻,認識到駱駝顯性特征——駝背。通過觀察,在觀察力與想象力的驅動下,幼兒揮毫潑墨,形成了一幅幅趣味盎然的駱駝圖。
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齊老是告誡學國畫的人,只有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不會落入窠臼。在幼兒水墨畫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幼兒打破創(chuàng)作的條條框框,盡情盡興地表現(xiàn)自我,寫心立意、張揚個性。惟其如此,水墨畫創(chuàng)作對幼兒來說才是一種解放和舒展的力量。
對于幼兒來說,學習水墨畫不在于獲得多么精湛技能,而在于通過學習培植幼兒審美情趣,陶冶幼兒審美情操,激發(fā)幼兒捕捉事物主要特征的敏感性,增進幼兒對事物的了解。幼兒的水墨世界是一個童話世界,在幼兒創(chuàng)造自我充滿童真的水墨世界過程中,教師要啟迪幼兒智慧,培植幼兒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