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新,北京小學校長、北京小學教育集團主任,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首批中小學教授,特級教師,教育部課程教材審查委員會專家,兼任北京市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整體改革委員會副理事長等職,被聘為教育部名校長工程導師,北京市名校長工作室導師,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北師大、北京教育學院兼職教授。在辦學中主張堅守基礎(chǔ)教育本真,提出了“五養(yǎng)”教育理念,形成了“實與活”的教學思想,其推進的學校管理改革、四季課程建設(shè)、寄宿教育研究等具有較大影響。
最近,有人說有重要事情找我,見面才知,他想要包裝我和學校。他聲稱要讓我們學校成為名校中的名校,要讓我本人成為名校長中的教育家。他如數(shù)家珍地說著哪些校長是經(jīng)他包裝揚名的,哪所學校是他給設(shè)計宣傳的。我靜靜地聽他說,暗暗地又嚇了一跳,心里不斷地掂量:如果真如此,我們學校還是北京小學嗎?我還是李明新嗎?
為什么說“又”嚇了一跳呢?因為已經(jīng)不只一次有人要用公司運營的方式包裝我們,只不過這次包裝的設(shè)想更宏大而已。面對他們,我往往問:“有必要這樣轟轟烈烈地搞教育嗎?好的學校是包裝出來的,還是所有師生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難道學校好就一定要名氣大嗎?反過來,名氣大的學校就一定是好學校嗎?”對于我的死腦筋和不開竅,這些人遺憾地說:“您太落后了!這個時代就是個張揚個性的時代!不宣傳,您和學校知名度小,永遠紅不了。”他們的話并沒有讓我動心,他們的遺憾并沒有喚起我的遺憾。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要“紅”,更沒有想過讓學校成為我“紅”的手段。
我喜歡安安靜靜做教育。前幾年曾有一句被大家認可的話“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因為大家覺得教育太浮躁了,所以這話猶如春風拂面,又如酷暑清雨,讓真正搞教育的人喜迎東風,神清氣爽。但是,似乎教育一直在喧鬧,無論教育內(nèi)部,還是教育外部,蛙聲一片,此起彼伏。細細一想,就如一零一中學郭涵校長所言,都是名利鬧的,也就是所謂的“知名度”。
非公辦學校搞商業(yè)宣傳,鋪天蓋地,廣而告之,如“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錯過名師,你就錯過一生的機遇”……這些宣傳雖然言過其實,但是從市場競爭的角度看也有一定道理,為的是吸引生源,在市場中求生存。因此,在知名度上非公辦學校卯足了勁地宣傳有情可原。然而,一些公辦學?,F(xiàn)在也沾染了“商業(yè)”的氣息,盲目搞宣傳、搞包裝、搞廣告效應(yīng),校長把學校的“知名度”放在了第一位。為此,一些學校天天出新詞,天天搞活動,天天做報道,天天喊口號,急于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學校取得的“偉大成就”。甚至,我看到一些學校自吹自擂,給自己冠以組織了什么“全國第一屆某某研討會”之類的名字,真是既嚇人又蒙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那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
其實,在我看來,一所學校辦學質(zhì)量的好壞,首先不是由知名度決定的,而是由家長、學生和社會的認可度決定的。有了更高的認可度,自然就有更廣泛的知名度。甚至沒有知名度,卻在家長中有很高的認可度,這又何妨?因此,學校辦學必須在認可度上下功夫,樹立認可度重于知名度的信念。
為了提高社會的認可度,一所學校應(yīng)該在以下三個方面動心思、花氣力才行。
一是辦學理念要恰當。思想和理念光先進還不行,要防止脫離實際。辦學理念不恰當,再先進也是不正確的,屬于形而上學。學校提出一個教育理念必須因地制宜,根植教育實踐。農(nóng)村地區(qū)和城鎮(zhèn)的辦學理念應(yīng)該有區(qū)別,基礎(chǔ)薄弱的學校與基礎(chǔ)厚實的學校在辦學理念上也應(yīng)該有區(qū)別,發(fā)達地區(qū)和不發(fā)達地區(qū)的辦學理念更應(yīng)該有區(qū)別。有了恰當?shù)霓k學思想與理念,辦學認識才接地氣,辦學實踐才能落實,辦學效果才能顯現(xiàn),教師、學生、家長才認可。如果空喊口號,實踐與理念相脫節(jié),那么只能讓別人說“掛羊頭賣狗肉”,“說的比唱的好聽”?,F(xiàn)在有些學校難道不是這樣嗎?
二是辦學質(zhì)量要提高,特別是教育教學和后勤服務(wù)的質(zhì)量。質(zhì)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廣大學生是不是能在班級建設(shè)中健康成長,是不是能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業(yè)水平,是不是熱愛學校生活,家長是不是感受到以人為本、便利貼心的后勤服務(wù),這才是學校具體的辦學質(zhì)量。有了高質(zhì)量的辦學實踐,不管大校小校、老校新校,學??诒匀辉诩议L中傳播,這才是真正的學校宣傳,這才是正能量的廣而告之。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家長這樣評價孩子的學校:“可別上這個學校,光有名氣,老師不管學生,連作業(yè)都是家長判?!薄靶iL說得挺好,老師根本不那樣做?!边@些評價反映出的正是低水平、低質(zhì)量的辦學。這樣的辦學沒有得到廣大家長的認可,再大的知名度又有什么用?
三是教師團隊要精良。老師既是學生的引路人,又是家長的教育合作伙伴和指導者,教師的質(zhì)量決定教育的質(zhì)量。我曾說,一個好教師就是一種好教育,一支好團隊凝聚一方好文化。學校的認可度是從家長第一次接觸老師就開始了。如北京小學的家訪文化一直被家長傳為佳話。老師在家訪前的充分準備,家訪聯(lián)系中的服務(wù)意識,家訪過程中的師德自覺,家訪交流中的育人觀念,都會讓家長感到這是一支敬業(yè)愛生的隊伍。記得前幾年有一位教師竟然冒著酷暑跑到河北省去家訪(因為母親是進京的在讀博士,孩子寄宿在我們學校),她的敬業(yè)精神深深感動了家長,家長給我寫了表揚信我才知道這件事。教師強烈的責任感使她克服了困難,親自到學生家中,給了孩子驚喜。我們可以斷定,如果學校把“宣傳知名度”的精力花在打造精良的教師團隊上,那么自然會贏得家長和社會的高度認可,贏得他們更真誠的尊重與愛戴。
總之,抓認可度比抓知名度更重要。辦學中,如果教育方向的認可度高,辦學質(zhì)量的認可度高,師資隊伍的認可度高,那么我們還擔心什么知名度呢?還是那句老話:“酒香不怕巷子深”。
編輯 _ 王雪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