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贏
【摘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救治的抑郁癥患者100例,根據(jù)患者的自愿原則分為實行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和實行共情護理的試驗組。對兩組患者的情緒變化和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進行比較。結果:護理后,兩組患者抑郁情緒均有所改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共情護理可以有效減少患者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共情護理; 抑郁癥; 護理滿意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2.05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2-0105-02
抑郁癥是一種以抑郁、恐懼、焦慮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心理疾病,抑郁癥的患病率和復發(fā)率極高,很難徹底治愈,嚴重者發(fā)生自殘和自殺的概率很高,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1]。抑郁癥發(fā)生的原因至今仍未定論,加大了對抑郁癥的醫(yī)治和護理的難度。共情護理是讓護理人員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能夠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緒并通過分析給予患者回應,從而達到緩解患者抑郁情緒的目的,現(xiàn)將對比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救治的抑郁癥患者100例,診斷符合ICD-10標準。根據(jù)患者的自愿原則分為實行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和實行共情護理的試驗組。試驗組女20例,男30例,年齡22~63歲,平均(42.3±3.5)歲,文化程度小學9例,初中10例,高中12例,大專及以上19例。對照組女21例,男29例,年齡21~62歲,平均(41.8±3.9)歲,文化程度小學7例,初中8例,高中14例,大專及以上學歷21例。納入標準:(1)患者年齡20~65歲。(2)患者同意實行試驗。(3)患者神志清楚,能夠完成試驗中的問卷調查。排除標準:(1)患者有其他重大疾病,如嚴重腎衰竭等。(2)患者有自殺的傾向。(3)患者有嚴重傳染性疾病。(4)患者患有血液免疫疾病。(5)患者屬于藥物濫用者或者酒精依賴者。(6)患者是雙向情感障礙。(7)患者患有嚴重的惡性腫瘤。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需要實行抗抑郁藥物醫(yī)治及其他醫(yī)治。
1.2.1 對照組 在對照組中需要實行常規(guī)的護理和藥物的醫(yī)治。包括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常規(guī)性的心理護理和隨機的健康教育。
1.2.2 試驗組 在試驗組中實行共情護理和藥物護理。其中,共情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和共情體驗及其他護理。(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熱情接待入院的新患者,向患者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制度,主管醫(yī)生、責任護士及病友,減輕患者對陌生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不安感。另外,護理人員用和藹的表情,耐心地對患者講解病情和在藥物治療中所使用的藥物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項,安撫患者的焦躁情緒,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加強醫(yī)患之間的溝通,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在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中耐心講解患者存在的疑問,并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實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心理痛苦。(2)共情體驗:護理人員通過觀察患者的表情、動作及語言等得到患者的信息,從而在患者的立場上分析患者的痛苦和不良情緒,通過共情體驗患者的痛苦和情緒有利于了解患者的心理,從而在護理中體現(xiàn)出來,以緩解患者的抑郁情緒。(3)培訓:護理人員對患者實行溝通藝術的培訓,提高患者的溝通能力。另外,在培訓中添加共情護理方面的知識,引導患者了解自身的優(yōu)點和正面的看法,培養(yǎng)患者養(yǎng)成積極的心態(tài),從而增加對外界的好奇和關注。(4)其他護理:鼓勵患者參加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及有意義的康復活動,增加患者與其他人的交流互動,加強患者與外界的聯(lián)系,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復。
1.3 觀察指標
通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對患者醫(yī)治前后的抑郁程度實行評分。另外,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抑郁程度評分比較
護理前試驗組評分為(28.4±5.0)分,對照組評分為(28.2±4.9)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抑郁評分為(16.5±3.3)分,低于對照組的(22.9±3.9)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非常滿意患者40例,對照組非常滿意患者31例,兩組患者對護理非常滿意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總滿意率為98%,高于對照組的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抑郁癥是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隨著現(xiàn)在生活壓力的增加,由于無法承受心理的痛苦自殺自殘的患者數(shù)量在逐漸增多[2]。抑郁癥患者的思維方式與常人不同,導致在護理中無法了解患者的心理,最終常規(guī)護理的效果不佳[3]。大量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共情護理能夠緩解抑郁癥患者的情緒,起到減輕病情的作用[4]。通過觀察患者的表情、動作及語言等來得到患者的信息,從而在患者的立場上分析患者的痛苦和情緒,通過共情體驗患者的痛苦和情緒有利于了解患者的心理,從而在護理中體現(xiàn)出來,以緩解患者的抑郁情緒。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實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心理痛苦,安撫患者的情緒,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5]。加強醫(yī)患之間的溝通,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通過對共情護理的知識培訓,增加患者對共情護理的了解,引導患者了解自身的優(yōu)點和正面的看法,培養(yǎng)患者養(yǎng)成積極的心態(tài),從而增加對外界的好奇和關注[6-7]。另外,鼓勵患者參加一定的集體活動或者戶外鍛煉活動[8],增加患者與外界的聯(lián)系,減少患者單獨待在病房的時間,能夠減輕患者的抑郁情緒。本文中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救治的抑郁癥患者100例,根據(jù)患者的自愿原則分為實行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和實行共情護理的試驗組,結果,經(jīng)過醫(yī)治后,試驗組抑郁評分為(16.5±3.3)分,低于對照組的(22.9±3.9)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董曉光[9]研究的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與本文的結果具有一致性,說明本文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可信性。試驗組非常滿意患者40例,對照組非常滿意患者31例,兩組患者對護理非常滿意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總滿意率為98%,高于對照組的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ndprint
綜上,使用共情護理可以有效減少患者抑郁情緒,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使用推廣[10]。
參考文獻
[1]馬洪霞,陳圣霞,李遵清,等.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2,21(9):817-819.
[2]段麗麗,段建偉.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EB/OL].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17):254-256.
[3]曹文繪.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EB/OL].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6):5128,5130.
[4]韓翠萍.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EB/OL].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31):218-219
[5]劉婷.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6,25(12):1258-1260.
[6]郁京萍,楊佳英.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EB/OL].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8):1397-1398.
[7]宋乃云,孫玉梅,王彥芳,等.共情護理對抑郁癥病人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22):2771-2772.
[8]賀國文,趙詠梅,周潔,等.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的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6,13(5):659-661.
[9]董曉光.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當代醫(yī)學,2016,22(16):94-95.
[10] Francis Y J,Kerstin K G,Marie-Louise N,et al.Are social support and HIV coping strategies associated with lower depression in adults on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Evidence from rural Kwa Zulu-Natal,South Africa[J].AIDS Care,2014,26(11/12):1482-1489.
(收稿日期:2017-04-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