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內容摘要:小組教學法是在以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下,教師將學生安排為學習小組的教學組織手段。它能夠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互助協(xié)作的習慣和創(chuàng)新能力,但小組教學也存在學生參與不均、易流于形式導致學生思維得不到有效訓練等弊端。本文就小組教學存在的不足,分析小組教學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提出在語文課堂中運用小組教學的有效舉措:靈活分配學習小組、明確學習任務與目的、預留充分時間、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組教學法 團隊意識 合作意識 創(chuàng)新能力
小組教學法是在以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下,教師將學生安排為學習小組的教學組織手段。在小組教學法中,學生根據(jù)教學目標的需求安排成小組模式,教師將課堂中的主要問題分配到小組中,讓學生自由討論,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給予糾正和補充的教學方法。小組教學法有利于實現(xiàn)課標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的有機結合,增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改進語文課堂教學質量[1]。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小組教學也不例外,若小組教學使用不恰當,容易導致課堂討論流于形式,影響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為了提高課堂小組教學的質量,就小組教學法出現(xiàn)的弊端提出三個方面的改進策略?!?/p>
一.小組教學法在教學中優(yōu)缺點
(一)小組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優(yōu)點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xié)作和分享。”因此,小組教學法響應了新課標的號召,是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1.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般為“教師講授,學生接受”,學生通常扮演的是一個傾聽者的角色,被動地接受教師給予的知識和觀點,語文課堂逐漸變成了“一言堂”,“滿堂灌”。小組教學就打破這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安排課堂任務讓學生小組討論,小組成員可以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由組長整理總結組員觀點,匯報本組意見,這種教學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2.增加主體間共同發(fā)展的機會
小組教學有利于學生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增加主體間共同發(fā)展的機會。小組教學通常以討論的形式進行,學生各抒己見,同時聽取他人的意見,認識和反思自己的不足。遇到難題時也可以及時向同伴尋求幫助。學生在探討中主動思考問題,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了解獲得知識的過程。同時,相關研究也表明,同伴的互助要比教師生硬地給予正確答案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3.培養(yǎng)學生互助協(xié)作的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了相互認識、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機會。在小組學習中,學生可以相互幫助,共同進退,將自己融入到群體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群意識,這也是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小組教學中,教師更注重小組合作的成果,而不只是注重學生個體的成績,讓學生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如教學《赫爾墨斯和雕像者》時,要求小組派兩位同學分別扮演赫爾墨斯和雕像者,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神態(tài),其他同學配合表演。在表演過程中小組之間相互討論,排練,既提高學生集體意識,也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互助協(xié)作的習慣。
4.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小組教學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的學習氣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小組學習中,學生不再是默默地接受知識,而是無拘無束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大膽暢談自己對問題的見解,對事物多角度、多層次進行分析,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尋求新的問題的答案,充分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小組教學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融洽、自由地氛圍,為學生積極的思維創(chuàng)造了條件,有效地調動所有參與者的積極投入,充分發(fā)揮每一個人的聰明才智。
(二)小組教學法在教學中的不足
小組教學增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能有效地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但在運用過程,小組教學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學生參與不均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了課堂討論,教師也難以對每一個小組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每一個組長管理本組活動的能力有限,容易只注重學生的合作以及小組的學習成果,忽略學習過程、個人的學習情況以及小組學習的質量和效度。在討論中優(yōu)等生發(fā)言的機會多,代表小組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居多,整個語文課堂似乎都是優(yōu)等生在唱“獨角戲”,而后進生極少參與,并認為這個舞臺不屬于自己,只做一個旁觀者,這樣無形中就增大了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的差距,學生也就形成了一個兩極分化,與課程目標相違背[2]。
2.討論易流于形式
小組教學法最大的不足在于討論易于流于形式。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課堂討論變成“閑聊”,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時,各個小組圍坐在一起討論,往往教室都是嗡嗡聲,每個人都在張嘴說話,但討論的內容很多都與問題無關;第二,討論過于頻繁,問題設計過濫,問題含深入探索的內容少、缺乏主客觀條件、問題討論時機不對,整個課堂就像熱熱鬧鬧地走個過場,學生并沒有從中學到什么,也使語文課堂失去言語教學的工具性。
3.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地訓練
語文教學目標提出對學生的技能進行訓練,包括分析、概括的能力,這些都是需要學生積極思考才能獲得的。在小組教學中,每個小組之間存在競爭,小組為了表現(xiàn)得好,一門心思地收集課外資料,卻沒有搜集自己的思想,學生在展示時,照搬課外資料上的答案,沒有自己的見解。長此以往看似活躍的課堂,活動了學生,但學生的大腦是靜止的。如教學《春》時,要求其中一組分析課文的結構,學生均能給出正確答案,但問及思考過程,其表現(xiàn)大都捉襟見肘。
二.小組教學法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endprint
(一)小組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
教師是教的主體,是學的引導者,小組教學法的實施是否取得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作用[3],因此,運用小組教學法,教師應具備以下素質:
1.善于分析學情
分析學情是小組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是成功實施小組教學法的第一步[4]。具體透徹的學情分析在實際操作中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情,但了解學情,認識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和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有利于尋找正確的教學切入點,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小組教學法要求教師必須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工作以外的時間,觀察學生,善于分析學情,保證課堂質量。
2.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
小組教學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tǒng)教學,愿意接受新觀點、新理念,善于鉆研新教法,具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對學生的奇思妙想表示鼓勵,激勵學生也要學會創(chuàng)新。雖然現(xiàn)在教師們對小組教學法的觀點和理念并不陌生,但如何根據(jù)自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小組教學還需要教師進一步探究。因此,教師要勇于創(chuàng)新,發(fā)揮小組教學法的作用。
3.掌握一定的條件性知識
條件性知識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學科知識與技能轉化為使學生容易接受、理解并掌握的工具與橋梁的紐帶,也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所使用方法的依據(jù)或者工作原理[5]。教師掌握條件性知識可以更快地把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為教師分析學情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施辦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工作時間,增加工作信心。如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人格特征,客觀、系統(tǒng)地收集有關學生性格、認知、情緒方面的資料,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而不是在傳統(tǒng)教學中只重視學生的成績。
4.充裕的教研時間
小組教學法是將大量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完成課堂目標。如果教師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組織學生對關鍵的問題進行探討,語文課堂就不能夠達到有效性。因此,教師必須保證自己有充足的時間去鉆研教材,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和教育能力,使教學設計做到問題設計巧妙,教學內容合理,教學方法恰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認知沖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6]。
5.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tǒng)教學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底下聽,而小組教學要求教師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找到交流的共同話題。首先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的課堂氣氛,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體態(tài)語言營造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如語言鼓勵、豎起大拇指等。其次,突出重難點,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討論和發(fā)言占用大量的時間,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少講或不講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和可以自主學會的內容,而多講重難點、易錯點、易漏點。
(二)小組教學法對學生的要求
學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的認知、情感、個性發(fā)展和個體差異都有鮮明的特點,尤其是中學階段,是學生形成抽象思維的關鍵時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時應具備以下素質:
1.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由于學生升學壓力大,學習科目不斷增加,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廣泛性使學生認為“學不學語文都不一樣”,甚至認為“不學語文一樣拿高分”。這些錯誤的學習態(tài)度是不利于小組教學的展開。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首先要從心理上接受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學習目標和任務進行分工,學生一旦進入小組分工給予的角色后,就要積極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遵守小組的規(guī)范,履行小組的決策。其次,學生要意識到語文成績是反映能力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學生除了學習知識之外,還要學會如何交際,交流。
2.掌握簡易的心理學知識
教師掌握心理學知識是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學生掌握一些簡易的心理學知識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同伴。學習一定心理學知識可以幫助學生理性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有利于同學之間的交流,更好的了解他人的真實想法,避免小組之間因交流不當產生誤會,也為小組合作學習奠定基礎。
3.具有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小組任務是由多名成員共同完成的,任何一位成員的不配合都會影響小組的整體任務。其次,小組任務的最終完成需要集體討論得出小組決策,然后小組各成員合理分工,共同完成。最后,小組合作學習在探討問題時,往往會有不同的觀點和建議,任何一個人的觀點都不能代表整個小組的看法,小組最終是要整合所有人的觀點,得出一個全面而正確的結論。這些都是需要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
三.在中學語文課堂如何有效利用小組教學法
(一)分組靈活
當前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是按位置分組的,座位和成員相對固定,容易形成優(yōu)等生主宰,后進生長期扮演接受者的角色,難以保證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所以教師在分組時,應該:第一,注意組員之間的層次性,差異性和互補性。在分組前,對學生的家庭背景,個性特征,特長愛好,學業(yè)成績等進行綜合考慮,之后進行混合編組,保證小組內的學生在學習成績,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方面各具特色,營造一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氛圍[7]。第二,根據(jù)問題難易程度,優(yōu)等生帶領,后進生優(yōu)先,因“生”設問。優(yōu)等生是小組的帶領者,除了自己積極發(fā)表對問題的看法外,還要組織其他成員圍繞目標共同學習,歸納成員的觀點,與他們交流自己的觀點。在布置任務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把一些準備相對充分的任務分配給后進生,讓他們在充分考慮準備的基礎上有機會優(yōu)先表達自己的意見或學習成果,體會學習的樂趣。
(二)學習任務、要求要明確
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而小組教學將大部分時間都給予了學生,因此在設置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時,教師要把這段時間進行合作學習的任務、要求布置清楚,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明確自己要完成的任務,并且明確通過怎樣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務,在有限的時間里保證課堂質量。如在教學《愚公移山》時,可設置這樣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下面請各學習小組學習本課文文言實虛詞,翻譯句子,朗讀課文,稍后請各個小組派代表參加課文的朗讀比賽。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任務和要求交代得十分明確:第一是學習本課文的文言實虛詞;第二是翻譯句子;第三是朗讀課文;第四是請小組代表參加朗讀比賽。學生在得到明確指令后,就立即展開小組學習。
(三)時間要充分
教師要根據(jù)“合作學習”的任務與要求,留給學生充分的討論與探究時間[8]。在這一點上,教師應有特別強烈的“以學生為主”的意識,不能讓合作學習匆匆而過,特別是當學生們圍繞著任務、要求正在熱烈討論的時候,千萬不能為了完成自己設計的教學計劃,中斷學生的學習活動。在小組教學中,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只是走馬觀花,流于形式,不只是給學生留下遺憾,更重要的是將會澆滅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熱情,讓學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
(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組學習既要發(fā)揮個人的作用,更要發(fā)揮集體的作用,要使這兩個作用相輔相成,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習慣,能夠按照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和要求,主動參加小組活動,配合小組成員完成小組任務,有集體榮譽感。其次,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在小組討論中,每個人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在發(fā)表自己看法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傾聽他人的發(fā)言,尊重他人,學會采納他人的意見,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共同提高。最后,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的習慣。敢于質疑是良好的合作品質,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總之,小組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既能使學生相互之間取長補短,潛能得到開發(fā),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有一點值得注意,教師要準備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能夠盡情地探討中心問題,讓小組學習落到實處,引導學生更好的開展小組學習。
參考文獻
[1]時金華.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探索[J].才智.2014(06).
[2]徐貴紅.淺談小組教學的利與弊[J].學語文.2010(03).
[3][4][6]周芳.小組合作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5.
[5]辛濤,申繼亮,林崇德.從教師的知識結構看師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9(06).
[7]周印泉.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效性[J].學周刊.2012(22).
[8]張少峰.小組教學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劍南文學.201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