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2015年5月25日,教育部下發(fā)《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和《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文件要求全體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提高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要求教師重視對學生的特長激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發(fā)展。話劇作為一門集創(chuàng)作、導演、表演、舞美、音樂、評論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滿足了高中生展現(xiàn)多種才藝的需求。對此,黃岡中學在選課走班活動中開設了話劇課程,利用話劇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
為學生提供張揚個性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平臺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他們對語文教學活動中的課本劇表演、英語教學中的情景會話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并對戲劇這類獨具知識性、趣味性、審美性、思想性、教育性的綜合藝術的喜愛程度日益加深,這為話劇教學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排演話劇的過程實質上是學生闡釋原著、創(chuàng)作新劇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凸顯學生的主體意識,可以體現(xiàn)學生以現(xiàn)代復雜社會理念觀照作品內(nèi)涵的開放性思維模式。通過表演話劇,教師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尊重并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意識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自我發(fā)展及表現(xiàn)的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這里,教師力圖將以往的封閉教育改變?yōu)殚_放教育,以排演話劇為突破口,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宣揚學生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以開放的思維模式去解讀、賞析作品,打開一個“學以致用”的新局面。
話劇課堂教學把劇作家“寫”劇本的階段變成學生“讀”劇本的過程,以表演話劇片斷為中心,讓學生分別體驗當導演、舞美設計、演員的經(jīng)歷;以“演”帶“讀”,通過課堂評價,劇評家的點評,實現(xiàn)“讀”劇、“演”劇、“觀”劇、“評”劇的有機結合,在話劇課堂教學中滲透藝術教育。
學校在選課走班教學中排演了話劇《雷雨》,其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參加藝術實踐的興趣,讓學生樂于表現(xiàn)、大膽溝通、學會合作。
“我是導演”“我是舞美設計”“我是演員”……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舞臺的樂趣
話劇課堂的基本教學流程是相對固定的,具體的操作細節(jié)卻隨學生的學習需求而變化,筆者以《雷雨》的教學實踐為主,對高中話劇課堂演劇教學的設計理念和操作事項進行具體分析和闡釋。話劇課堂演劇教學分為“我是導演”“我是舞美設計”“我是演員”“我是劇評家”等四個階段,力求讓學生在感悟角色內(nèi)涵、體驗演劇快樂的同時充分釋放內(nèi)在潛能,發(fā)揮聰明才智。
利用“我是導演”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第一步,讓學生解讀劇本,分析人物角色,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由大膽嘗試;第二步,學生進行角色分工,自主選擇話劇表演片斷,教師對話劇片斷的長短作出要求,即話劇片斷表演時間在五分鐘左右;第三步,學生闡釋選擇話劇表演片段的理由,互相交流點評,教師確定需要演出的話劇表演片斷,組織學生分組參與課堂演劇活動。
通過“我是舞美設計”,讓學生明白環(huán)境烘托的重要性。第一步,為小組的話劇表演片斷設計舞臺,教師鼓勵、指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的尋找辦法,展示自己的設計成果,提供可行性方案供學生參考;第二步,展示舞臺設計,并闡釋設計理由,互相交流點評,教師引導學生對設計理由進行點評;第三步,選擇舞美設計方案作為演出的布景,教師對學生活動不進行干涉,讓其自由發(fā)揮。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教學操作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舞美設計過程,而不是舞美設計結果?!独子辍分杏羞@樣一段描寫:“午飯后,天氣更陰沉,更郁悶。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在排練這個場景時,學生們就發(fā)生了爭執(zhí)。
這堂課是下午第二節(jié),外面艷陽高照,教室光線明媚。有的學生要求把門窗都關嚴實并放下窗簾,說這樣就有舞臺的氣氛了,有的學生卻不同意。這種意見不一恰恰說明學生已經(jīng)意識到創(chuàng)設舞臺氣氛的重要性,注意到舞臺氣氛對人物心情的烘托作用。對此,筆者立刻抓住情境讓學生明白:“放下窗簾”的建議實際上就是一種舞美設計,而創(chuàng)設舞臺氣氛正是為了人物、劇情的需要。憑借舞臺說明,感染觀眾,讓觀眾身臨其境,話劇就是要通過各種手段進行藝術再現(xiàn)。
利用“我是演員”環(huán)節(jié),帶領學生解放天性。在這一教學階段,筆者讓學生自行選擇劇中最感興趣的人物角色片段進行演練。如周樸園和魯侍萍從相見到相認,由漫不經(jīng)心到緊張、警惕,“什么?她沒有死?”“你是誰?”這幾句臺詞要求學生揣摩周樸園的緊張心理,魯侍萍身份暴露后,他馬上露出了猙獰的面目,“你來干什么?”“三十年的功夫你還是找到我這兒來了。”這幾句臺詞咄咄逼人,寫出了周樸園冷酷兇殘的性格,同時要求演員語氣也由平緩低沉到恐懼激昂。繁漪是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她對周萍由愛變成恨,性格由倔強變成瘋狂,在扮演她的角色時要求演員時而狂熱激動,時而壓抑冷漠,對于高中生而言,也是劇中最有挑戰(zhàn)性的角色。因此,教師在這一階段要鼓勵學生釋放自己的表演天賦,用心揣摩所扮演角色的語言和動作,并在表演中提高自己的表現(xiàn)力。
以上三個階段,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話劇的魅力,體驗登上舞臺的快感,更讓學生得以彰顯個性,發(fā)揮特長,提高了他們的表現(xiàn)意識。
“我是劇評家”:讓師生在評價中共成長
通過“我是導演”“我是舞美設計”“我是演員”的學習,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話劇的基本技巧和表演話劇的基本功。在話劇教學課堂上,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話劇課堂評價分為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即學生和老師都是劇評家。
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劇評家”,即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強化。在“我是演員”階段的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是話劇課堂演劇教學的結束部分,是獨立的、集中的教學階段。它主要是對課堂演劇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概括和提煉。學生的評論分為兩種,一是過程中的評論,二是總結性的評論。過程性評論存在于上面三個階段的教學中,集中在師生點評交流的教學過程,與學生闡釋表演活動的教學過程融合在一起,學生進行課堂演劇活動,并互相交流,這自然會產(chǎn)生評論。
在教學評價上,筆者主要是建立以激勵為主的評價機制,在走班制教學中,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上課內(nèi)容,因此在內(nèi)容評價上就比較明確,采用兩種評價方法,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偡?自評價×40%+教師評價×50%+平時考勤×10%,使學生在學習中增強自信心,提高自律性,對自我學習有基本地了解,學生和老師都是百分制,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考量:劇本研讀、舞臺設計、表演、總結評價、小組合作。
學生通過演《雷雨》話劇,平常的交流以及學習心得中,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雷雨》中的這個片段和飾演的角色,這將是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經(jīng)歷?!弊鳛榻處?,筆者更加明白體驗性學習的重要性,學生的學習潛能要有更廣闊的探索空間,就要讓學生們在“人藝精神”的感染和熏陶下,在話劇活動的體驗中激發(fā)潛能,發(fā)揮特長,涵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和人格精神,獲得“由智到心”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 周小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