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培君
小說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啟迪心靈、陶冶情操。為此,語文選課走班課程特意開設了《中國小說欣賞》這門課。如何把課程開設起來?怎么才能讓課堂富有激情,永葆新鮮?怎樣引導學生閱讀經(jīng)典、自主探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些問題都擺在了我的面前。雖然困難很多,但我針對問題,各個擊破,課堂開始變得生動活潑。
吸引學生目光,課程開設從這里開始
對學生來說,小說是極具吸引力的。很多學生熱衷于看小說,經(jīng)典名著、武俠、傳奇、言情、科幻等都是學生喜愛的類型。隨著網(wǎng)絡小說的興起和大IP 劇的熱播,學生對熱門網(wǎng)絡小說更是趨之若鶩。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經(jīng)典閱讀被拋之腦后。我曾經(jīng)在班上就閱讀經(jīng)典數(shù)量做過一個統(tǒng)計,結果顯示,完整讀完一部名著的學生只有寥寥數(shù)人。轉變學生閱讀習慣,引領學生進行經(jīng)典閱讀迫在眉睫。
這門選修課旨在引導學生愛上經(jīng)典閱讀,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解讀小說,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幫助學生在更廣闊的范圍內(nèi)學習語文,運用語文,享受語文。于是,選擇什么樣的教材就至關重要。
在我看來,要引起學生興趣,選擇的教材內(nèi)容要新穎,課程設置要引人入勝;小說能夠關照現(xiàn)實,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現(xiàn)實的文本進行解讀與討論,更好地利用小說開啟學生心智。經(jīng)過比較研究,我們選定了人教版《中國小說欣賞》作為這門課的教材。這本教材結構清晰、系統(tǒng)完整、內(nèi)容豐富、分類清楚,課本中18部小說按照9個主題即“歷史與英雄”“談神說鬼寄幽懷”“人情與世態(tài)”“從士林到官場”“家族的記憶”“女性的聲音”“情系鄉(xiāng)土”“人在都市”“烽火歲月”分布,呈現(xiàn)出中國小說由古到今的風貌。
公布這門走班課程后,學生有很多疑惑:必修課本中有很多小說篇目,有必要再選修這門課嗎?這門課能收獲什么呢?花一學期的時間專門學小說會不會太枯燥?課程中的小說都是長篇巨著,節(jié)選的一部分文字能學到什么呢?
在高考指揮棒下,學校人文經(jīng)典閱讀氛圍不夠濃厚,經(jīng)典閱讀推廣更需要策略。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親近經(jīng)典,走進這個課堂,我加大了宣傳力度,制作了一張中國經(jīng)典小說的校園海報,并在全年級印發(fā)了錢理群先生的《為什么要讀經(jīng)典》及易中天先生的《我們?yōu)槭裁匆x經(jīng)典》。我還向圖書館借來了很多書,在辦公室開設了中國經(jīng)典小說展示書架,在書架旁特別設置了讀者互動簿,學生可以留言,寫下自己的閱讀感悟、疑惑。通過多種方式的宣傳,效果顯著,最后選擇這門課程的學生占了年級的三分之一。
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不再死氣沉沉
讓學生走進課堂容易,如何讓學生的心真正地融入課堂又成為了新的挑戰(zhàn)。上第一節(jié)課《曹操獻刀》時,我按照傳統(tǒng)課堂小說教學方法制定了教學方案,銜接高中必修教材,著重對人物、情節(jié)進行分析。先簡述整部小說的故事梗概,讓學生歸納節(jié)選部分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然后結合情節(jié)及環(huán)境分析人物形象及主旨。然而,上課時,學生雖舉手回答,但很機械很無奈,眼中沒有光彩,像在回答一道數(shù)學題,等待著老師的判決。更多的學生死氣沉沉,沒精打采,低著頭生怕被老師點起來回答問題。甚至有學生小聲嘟噥:“這不就是語文課嗎?太沒新意啦!老師都準備好答案了。必修課要不停地做筆記,選修課還要做筆記。”
看到學生消極的表現(xiàn),聽到學生的抱怨,我的內(nèi)心是沉痛的,這種現(xiàn)狀完全背離了我的初衷。痛定思痛后我明白:不能再固步自封、照本宣科,必須改變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了。我吸收了之前“程式化”“應試化”的課堂模式的教訓,經(jīng)過努力探究,學習其他優(yōu)秀課堂的做法,探索出了新的課堂模式。
多手段導入教學。問題導入法,根據(jù)小說預設內(nèi)容,先行提出問題。如“第一單元:你眼中的英雄有哪些品質?結合具體人物來說明?!币晃粚W生讓我印象深刻,他認為《三國演義》《水滸傳》中的英雄了不起,但他那勇敢善良的消防員爸爸更了不起,曾在大火中救出了一名空巢老人和一只貓?!暗诙卧耗憧催^得最精彩的神鬼小說是什么?它給你怎樣的啟發(fā)?第三單元:人情就是人際關系,世態(tài)就是眾生之相,你周圍的‘人情世態(tài)是怎樣的?”這些問題有助于調動學生的感官,讓他們帶著體驗進入每堂課,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反映他們的價值觀。故事補充法,補充相關的有趣故事,引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如講授《兄弟鬩墻》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樂意讀《官場現(xiàn)形記》,我搜集了很多論文,補充了那個時代的相關趣事,如補充《<官場現(xiàn)形記>——慈禧太后的“反腐指南”》一文。這堂課結束后,一部分學生買了這部名著,還有很多學生去圖書館翻閱了清朝末期的這段歷史。有一位學生還和我進行了討論,他覺得《官場現(xiàn)形記》并不是單純地羅列腐敗現(xiàn)象,還探索了根源——專制政體導致官場的有恃無恐。聽著他侃侃而談,看著他自信飛揚的神情,我由衷地為他的睿智點贊。
多媒體視頻穿插法。講授《紅樓夢》“情真意切釋猜嫌”時,為了讓學生更了解林黛玉和薛寶釵,我在講授中穿插了86版《紅樓夢》電視劇的相關片段和曹立波教授的《燕園話紅樓》“博雅多思林黛玉,儒雅時尚薛寶釵”的視頻,幫助學生將文本語言轉化為鮮活直觀的感受,提升學生對人物的解讀能力,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閱讀名著的興趣。
朗讀體驗。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我打破以往單純靠總結得出人物形象的模式,采用身臨其境的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帶入情緒和情感體驗。如《孫悟空大戰(zhàn)紅孩兒》一課中,我節(jié)選了幾個片段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四人一組先自由朗讀,然后舉手示范朗讀。任務一布置,學生情緒高漲。自由朗讀后,有幾個小組長率先舉手,躍躍欲試。當?shù)谝唤M讀的時候,全場都震驚了:“紅孩兒”聲音哀婉的祈求,“悟空”識破謊言漏洞的機警、尖刻,“三藏”慈悲語言下的迂腐剛愎,都活靈活現(xiàn)。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把人物詮釋得惟妙惟肖。
對比探究。為了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我以點帶面,注重引導學生對相同類型小說的閱讀,引導他們進一步閱讀探究此類小說,并重新建構小說體系。如在歷史英雄類小說的教學中,除講授教材給我們提供的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我會適當補充其他著作,比如小說《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讓學生了解俠肝義膽的蕭峰,保家為民的郭靖。
學生主動探究,課堂品質升華
閱讀經(jīng)典的價值不僅僅在于了解情節(jié),更在于正向價值觀的習得。從而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提升我們的思維水平。
學習《孫悟空大戰(zhàn)紅孩兒》時,學生討論后,普遍認為唐僧迂腐、剛愎自用、不分是非,豬八戒懶惰、自私、貪婪,孫悟空急躁、不善于溝通。于是,我給大家布置了一個問題作業(yè):《西游記》主要人物身上有性格缺陷,但是否也有一些可貴的精神品質呢?你有哪些性格缺陷和可貴的品質?如何克服性格中的缺點?有學生寫到:師徒四人能夠成功取得真經(jīng),是因為唐僧執(zhí)著堅持、悟空忠誠勇敢、八戒知錯能改、沙僧憨厚正直……有學生寫到自己:我自卑膽怯,但有毅力;我目光短淺,但我善于聽從別人的建議;我記憶力不好,但勤奮,我要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我發(fā)現(xiàn),教師抓住學生的疑惑,適當點撥,以學定教,有利于拓展學生視野,促進學生思維生長。課堂上,尊重學生的多元解讀,引導學生樹立一個更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不再是被動學習,埋頭做筆記,而是主動融入到課堂,并且把學習的動力延伸到課外。課下,向我借名著的學生多了;課堂上,學生精神抖擻,眼睛充滿光彩;校園里,討論經(jīng)典文學的學生多了。這些改變,讓學生嘗到了閱讀的樂趣和審美的快感,也讓我感到了身為人民教師的驕傲與責任。
(責任編輯 王娜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