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 要】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自開播以來便引起了“全民熱議”。該劇在帶給觀眾娛樂和感動的同時,也能夠引發(fā)觀眾的思考。本文將從傳播學角度挖掘該劇熱播的原因。
【關鍵詞】《我的前半生》;傳播學;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9-0110-01
2017年7月4日,由新麗傳媒出品,沈嚴導演,靳東和馬伊琍主演的都市情感劇《我的前半生》在北京衛(wèi)視、東方衛(wèi)視同步播出,愛奇藝、騰訊、優(yōu)酷等視頻網站也在播出。該劇自開播以來就話題不斷,“辦公室戀情”“閨蜜插刀”“家庭破裂”“職場潛規(guī)則”等話題引爆觀眾熱議,多次出現在微博熱搜榜上。據權威數據顯示,該劇在播出過程中收視率穩(wěn)居前列,成為暑期檔的一匹“黑馬”。
《我的前半生》是一部現實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優(yōu)秀作品,講述的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全職太太羅子君與丈夫陳俊生離婚后一無所有,在閨蜜唐晶及其男友賀涵的幫助下走出困境,重入職場,在自我成長中重回人生正軌的故事。該劇從傳統(tǒng)倫理劇中跳脫出來,多角度、立體地呈現出賀涵、羅子君、唐晶和陳俊生等人物群像。出軌的陳俊生、“小三”凌玲、市井氣息濃厚的羅子君母親薛甄珠等,都依照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出發(fā),揭示出人性的復雜性與豐富性。
一、傳播者分析
傳播者是傳播行為的引發(fā)者,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起到重要作用?!段业那鞍肷吩诓コ鲞^程中,主創(chuàng)人員、北京衛(wèi)視、東方衛(wèi)視是首要的傳播者。著名導演和編劇效應,靳東、馬伊琍、袁泉等實力派演員,吸引了盡可能多的觀眾。與此同時,該劇根據亦舒的同名小說改編,使得眾多書迷轉化為電視受眾。拍攝過程中,主創(chuàng)人員大力宣傳以及強大的演員陣容讓該劇賺足了眼球,對該劇的大眾傳播效果產生重大影響。
二、受眾分析
觀眾作為受眾也是次級傳播者?!段业那鞍肷纺軌蛳砣珖?,顯然與受眾的參與密不可分。傳播學奠基人施拉姆打過一個比喻:“受眾參與傳播猶如在自助餐廳就餐,每個人都根據個人的口味及當天的食欲來挑選某些品種、某些數量的食物?!惫P者運用傳播學者卡茨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從認同心理、補償心理和獵奇心理分析受眾心理。
(一)認同心理。對觀眾而言,劇中人物羅子君被迫離婚后也在為生活不斷打拼,也要承受生活帶來的坎坷。這些劇情“無形中使觀眾覺得身臨其境,覺得就是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讓觀眾有一種“同步”行進在生活中的真實感。
(二)補償心理?!皬男睦韺W角度看,人如果在現實中不能滿足自己的愿望,就會尋求一種‘虛擬性的滿足或‘替代性的滿足。”羅子君從陳太太的位置瞬間跌落成一個一無所有的人,這就意味著自己婚姻的失敗,她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勇敢找回自己。當今社會,每個人都背負著壓力,也會受到情感挫折,在現實中留下的情感缺口,會從劇中得到釋放。
(三)獵奇心理。“肥皂劇劇種最吸引女性之處,就是它對私人問題的展現?!薄段业那鞍肷分校蚱廾?、情感瓜葛、命運的抉擇等大量的瑣事反復出現,這種私人空間里的思想和行為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陳俊生和羅子君婚姻開始走下坡路時,觀眾其實比劇中人物更先知道他們的命運,這種私人領域公眾化,滿足了觀眾的欲望。
三、傳播內容分析
(一)勵志女性逆襲職場的故事。《我的前半生》雖然講述了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羅子君從婚姻破裂到自我救贖的故事,但劇情沒有一味講述其婚姻失敗后的落魄不堪,而是更大手筆地刻畫出一個生活如此不堪,但依然接受生活洗禮的女性形象。這些會給現實中的人們一些思考:女人終究將自己交給自己,這樣才不會在不得不離開婚姻的時候,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
(二)妙趣橫生的臺詞設置?!芭_詞就像是電視劇的血管和神經,以人物之間介質的身份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好的臺詞是從特定環(huán)境、特定生活中提煉出的語言精華,看似自然隨意,其實久經錘煉與推敲,讓人回味無窮?!眲≈信_詞句句經典。賀涵所述:“沒有任何人會成為你以為的今生今世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后的庇護所。再破再簡陋,也好過寄人籬下。”這句話不僅會點醒羅子君,讓她認清現實,試著學會獨立,不要妄想身邊一直會有個“陳俊生”陪伴自己一輩子;也會激發(fā)受眾,讓自己時刻保持反省,形成一種正確的婚戀價值觀。賀涵說:“職場上不是講感情的地方,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你最困難的時候,只有自己能幫到自己?;⒙淦疥柋蝗?,沒有人會理解你,自己強大了,自然會得到被人的尊敬?!边@些經驗會幫助到職場中人,在遭遇職場黑暗時,時刻勉勵自己,正確處理同事關系。
(三)主旋律價值觀的引導?!段业那鞍肷愤@部劇表達的價值觀是生活的改變要靠自己的努力奮斗。這種價值導向隱含在對劇中人物的刻畫與情節(jié)的設置中。創(chuàng)作者希望在這種社會失范、價值迷茫時期,呼喚美好人性的回歸,為被現實世界擠壓得筋疲力盡的人們尋找精神皈依,勇敢活出精彩的人生。
總之,《我的前半生》之所以能夠成為2017年上半年現象級電視劇,與該劇的傳播者、觀眾群體和故事內容有著必然聯(lián)系。它充滿正能量的價值取向,滿足了大眾的精神需求,贏得大眾的追捧。
參考文獻:
[1]劉如楠.電視劇流行的傳播學解讀—以電視熱播劇《何以笙簫默》為例[J].科技傳播,2015(04).
[2]鄭興東.受眾心理與傳媒引導[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