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燕
摘 要:錯題本身“沒錯”,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某個階段的一種誤解。學生對錯題進行“梳理”,讓錯解不再重蹈覆轍,可以降低出錯率、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習負擔;教師對錯題進行“梳理”,讓錯解變“廢”為“寶”,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梳理錯題;重蹈覆轍;變廢為寶
在平常改作業(yè)或批試卷時發(fā)現(xiàn)為什么以前做錯的習題,訂正之后,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屢做屢錯、屢考屢錯呢?究其原因,一方面,孩子在平常的學習中,對自己的錯題處理比較草率,錯了訂正了就結束了;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道題,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也各有各的錯法,如果只是簡單、機械地去強調規(guī)則、法則,沒有點到錯誤的發(fā)生處,還會導致學生今天錯了明天還錯。因此,在每一個錯誤的背后,都隱藏著學生對某一個知識點、能力或方法的缺失。那么,如何彌補這些缺失呢?我認為“梳理”錯題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措施。
一、整理錯題,感悟道理
由于數(shù)學學習活動本身就包含了犯錯的種種可能。因此,錯題也許會伴隨小學生整個小學數(shù)學的學習過程。對于這樣一個普遍存在的錯題現(xiàn)象,我們不能隨便斥責和挖苦學生,而應該從學生的立場上去換位思考,以學生為教育之本,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錯題發(fā)生的原因,讓學生能夠“梳理”錯題,在糾錯、改錯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發(fā)展思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使錯題成為教育資源,讓錯解再重蹈覆轍。
1.課內“梳理”錯題,在錯解中淘“金”
心理學家蓋耶所言:“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睌?shù)學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錯題,因為是經過學生思考的,所以很多錯解也包含著合理的成分。此時,教師應耐心地給學生時間,使其有機會呈現(xiàn)整個思維過程,并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討論,在課堂中對錯題進行“梳理”,引導學生傾聽、質疑和剖析,及時抓住這些錯題中的“含金”點,順著思維激活其中的“含金”成分,將錯題巧妙轉化成寶貴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從錯解中淘“金”,讓課堂因此更加精彩。
例如:《線的認識》(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教學片段:
有一名學生他是這樣畫的■,為了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我還是請他說說他的想法。他滿臉通紅邊指著作業(yè)紙邊說:“我是這樣想的,過這點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過這邊點也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扼殺這位學生的錯誤資源,通過課堂的交流和討論,不僅這位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還有其他的學生對“過一點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和“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這兩個知識點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交流,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汲取教訓,得到啟發(fā),提高準確性。
2.課外“梳理”錯題,在錯解中提“效”
從最近幾年開始,我校特別重視“學困生”的輔導,平常的單元測試卷考了,我經過深思熟慮,讓每位學生做“錯題本”,并設計了錯題本的一個簡單的樣式。
■
(使用說明:“時間”是記錄做錯題目的時間;“錯題原形”是記錄解答錯誤的題目和錯誤解答原形;“錯題原因分析”是記錄錯題錯誤的原因,如:計算錯誤、審題不清、數(shù)字抄錯等;“單元回顧”是指在一個單元之后,將本單元的錯題在草稿紙上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原來的錯誤是否已經消失。)
剛開始實施時,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很多學生不會梳理自己出錯的原因,只是簡單地用了“太粗心”“不認真”“不懂”……這種流于形式和應付的詞語。為了讓學生學會對錯題進行“梳理”,讓錯解不再重蹈覆轍。我又采取了優(yōu)秀生示范分析錯題原因,在點評時有意識地讓優(yōu)秀生說清錯誤的原因,帶領其他學生互相分析。
例如:在學習第四冊第二單元《混合運算》時,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93-40+50,班級里有十幾個學生是這樣做的:
93-40+50
=93-90
=3
在錯題原因分析時,分析能力弱的學生寫的“不認真”“太粗心”“計算錯誤”等,優(yōu)秀生就知道是“運算順序錯了(同級運算要從左到右)”。學生在比較中學會欣賞,并潛意識地進行模仿,提升了自己分析錯誤的能力,真正做到降低出錯率、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習負擔。
二、錯題資源變廢為寶
教師對學生錯題的梳理也十分重要,因為學生出錯的原因也可能來自教師。通過“梳理”錯題,尋找問題的癥結,教師可調整教學預設,降低由教師原因而產生的錯解。為此,我在每次批改作業(yè)或試卷時,會把學生最容易錯的題目、錯誤率高的題目記錄下來,并對其進行“梳理”與分析,以便在練習和復習時,盡量做到讓這些錯解變“廢”為“寶”。
例如:將一根長1 m的圓木沿著直徑劈成相同的兩半,表面積增加了0.8 m2。原來這個圓木的表面積是多少?(六年級下冊的一道練習題)
【學生錯解】
錯解1:(0.8÷1÷2)2×3.14×2+(0.8÷1)×3.14×1=3.5168(m2)
錯解2:0.8÷2÷1=0.4(m),0.4×3.14×1+3.14×(0.4÷2)2×2=3.768(m2)
【錯題分析】
錯解1的學生把圓木沿著直徑劈成相同的兩半,只增加了1個面,所以將0.8÷1=0.8(m)當成了底面直徑來求表面積。
錯解2的學生知道沿著直徑劈成相同的兩半,只增加了2個面,也知道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但遺憾的是計算錯了。
錯誤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解,才真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探究、解決這樣的問題孩子們總會特別投入、執(zhí)著。所以,我們一定要將這樣的錯題當成寶貴的資源加以保護和開發(fā)。讓寶貴的錯題通過梳理而精彩。
參考文獻:
[1]施銀燕.課堂學習錯誤資源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
[2]王麗云.談談“錯誤”在數(shù)學課中的有效利用中小學數(shù)學[J].中小學數(shù)學(小學版),200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