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峻峰
【摘 要】審視當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當前問題不少。
【關(guān)鍵詞】高中歷史;現(xiàn)狀;人文主義
如何發(fā)揮歷史教學價值理念提升的教育功能、如何讓歷史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人盡其才,讓歷史課堂煥發(fā)人性的光芒,是我們每個歷史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然而在倡導教育改革多年的今天,教育的現(xiàn)狀又怎樣呢?特別是把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寫進教材、和學生大講特講人文主義的歷史課堂又怎樣呢?
一、教學現(xiàn)狀的案例列舉
片段一:
師:我們今天復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同學們看看這一單元涉及哪幾個重要的歷史事件?
生:古希臘的智者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
師:回答得非常好,這個單元的知識點非常的重要,是期中考、期末考乃至高考重點考查的章節(jié),現(xiàn)在老師已把這幾次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他們的重要主張通過表格羅列出來了,你們對照表格把它們背會了。
生:照著老師設計好的表格記憶諸如“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十日談》,揭露了教會的偽善,抨擊了教會宣揚的禁欲主義……”
片段二:
師:我們今天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探討一個問題“辛亥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推選出主講人發(fā)言。不同小組推選的主講人講著幾乎重復、雷同的答案。
師: 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再用ppt投影出所謂的標準答案。
生:把老師歸納的答案記錄下來再進行記憶。
片段三:
師:今天課后的作業(yè)是完成一套單元練習卷,要求每個同學認真完成每道題,不得拖拉!
生:記下作業(yè)、準備加班加點完成。
以上三個課堂片段,對于掙扎在高中歷史教學路上的歷史老師而言,應該是太熟悉了,也覺得太尋常不過了。然而就是這樣的看似理所當然的課堂,卻成為了扼殺學生天性的舞臺。
二、問題診斷
1.忽視個性生命,把課堂當做批量生產(chǎn)的工廠
在這樣的課堂內(nèi),老師按照高考《考試說明》的統(tǒng)一要求,對每一個要掌握的知識點盡自己所能盡善盡美的進行歸納總結(jié),不顧學生的基礎如何、不管學生的興趣所在,用統(tǒng)一的標準要求學生將老師歸納好的知識強行錄入自己的大腦,待考試時再行播放輸出功能。這樣的課堂,學生對問題的見解有著統(tǒng)一的答案,縱使曾有自己的想法,但也經(jīng)不起老師一次次不滿的眼神和考試過程中因與老師給出的評分標準不一樣而不得分的打擊而妥協(xié)。這樣的課堂,讓學生的本可以獨樹一幟、彰顯我就是我的美麗棱角磨平了,讓學生少年老成地妥協(xié)于老師的權(quán)威和試卷的分數(shù)面前,學生以失去自我為代價交出了一份讓老師滿意的答卷。
2.泯滅了學習興趣,挫傷了歷史課學習的激情
為何學歷史?“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薄ⅰ皻v史以人類的活動為特定的對象,它思接萬載,視通萬里,千姿百態(tài),令人銷魂,因此它比其他學科更能激發(fā)人們的想象力?!薄磐駚恚芏嗳私o出了答案。然而現(xiàn)在,這樣的解釋在學生看來好幼稚。在絕大多數(shù)學生看來,學歷史的目的簡單而現(xiàn)實即為了考試。那又是什么讓我們的學生變得如此現(xiàn)實?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我們目前的教育。教學片斷一中,很多學生對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薄伽丘和他的代表作《十日談》其實還是很感興趣的,但是面對老師歸納好的知識點,學生的興趣就淡然無存。學生在被動接受這些知識的時候,還談何學習的激情?有的學生連《十日談》里講的故事一個也不熟悉,又怎能理解其蘊含的深刻內(nèi)涵?又怎能震撼于先哲們引領時代思想的精英精神?教學片段二中,似乎在教學的形式上符合了課改的趨勢,但老師掌控課堂的痕跡是那樣的明顯,學生的合作學習完全是一副空架子。在這樣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討論只是課堂的一個怪異的插曲,看似熱熱鬧鬧,但最終還是以老師權(quán)威地總結(jié)宣告結(jié)束。久而久之,學生們也習慣了自己討論的結(jié)果其實是算不了什么的,因而在討論中,愛說話的說兩句,不愛說話的就完全處于等待中,等待討論結(jié)束老師給出一個標準答案。這樣的課堂,學生還是主體嗎?還能讓學生感興趣嗎?
3.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形式主義的教學和不能因材施教的教學都是對時間的浪費。
教學片斷二中流于形式的小組學習無疑是時間的浪費,教育改革倡導小組合作學習的初衷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能力,從而讓學生的知識技能、生存理念都發(fā)生巨大的變化。然而,不顧學生的基礎與興趣隨意編組、不對學生的合作方式加以正確引導、不對學生有建設性的發(fā)言給予鼓勵,最終回到老師一言堂的老路,這樣的合作學習不僅違背了課改的初衷,而且是對學生寶貴學習時間的極大浪費,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僅沒有品嘗合作的愉悅,還學會了敷衍與投機取巧。其危害真是“猛于虎”。教學片斷三中,不顧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差異,一刀切布置統(tǒng)一的作業(yè),導致有些學生撐死在難題上、有些學生厭倦于簡單題上,不能面向?qū)W生實際的作業(yè),實質(zhì)就是教育責任心的缺乏,就是對學生時間的浪費。“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從這個角度講,老師是不是應該值得進行深刻的反思。
歷史課堂現(xiàn)狀的診斷表明,在課堂上和學生大講特講人文主義的歷史教師還只是把人文主義停留在“這是高考要考的知識點”的層面上,并沒有把人文主義化作自己的教育理念,從而導致當今的歷史課堂不僅沒有成為傳承人文主義的陣地,反而扼殺了學生的天性、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的個性”、“教育的秘訣是尊重”,從心理學角度講,所謂的個性就是個體特有的與其他個體區(qū)別開來的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往往通過個體的性格、氣質(zhì)、能力、動機、興趣、理想、世界觀等方面表現(xiàn)出來。正如德國詩人歌德所說:一棵樹上很難找到兩片完全一樣的葉子,一千個人之中也很難找到兩個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協(xié)調(diào)的人。我們教育的對象數(shù)百成千,但卻很難找到兩個完全一樣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不一樣的個性。倡導教育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實質(zhì)就是對學生是一個獨立的人的一種認可、是對學生人性的尊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