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剛
(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中醫(yī)院,青海 西寧 812100)
外科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臨床觀察
王永剛
(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中醫(yī)院,青海 西寧 812100)
目的對外科腹部手術切口感染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以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率。方法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腹部手術患者150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術后切口感染因素進行分析。結果 150例患者中,有19例發(fā)生手術切口感染,感染率為12.67%,所有患者中Ⅰ類切口34例,感染3例,感染率為8.82%,Ⅱ類切口69例,感染11例,感染率為15.94%,Ⅲ類切口47例,感染5例,感染率為10.64%。三類切口感染率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外科腹部手術,為了降低和預防術后發(fā)生切口感染,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術中密切監(jiān)測手術切口,圍術期應用抗菌藥物,有助于減少術后切口感染率。
手術切口;外科腹部;感染
手術切口感染(SWI)是外科手術術后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容易引發(fā)切口愈合慢,甚至開裂,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或者再次住院率,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嚴重的將會引發(fā)全身感染、各器官功能發(fā)生障礙,以致死亡等。因此,做好術后切口感染措施是非常關鍵的,本次研究主要是對我院外科腹部手術術后切口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具體報告作如下分析。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腹部手術患者150例,其中有22例出現(xiàn)術后切口感染,包含Ⅰ類切口感染3例,Ⅱ類切口感染11例,Ⅲ類切口感染5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齡在19~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8.1±4.9)歲。
由醫(yī)院感染專職人員對150例腹部手術患者的臨床有關資料回顧性的查閱和分析,其內容主要包含:性別、年齡、手術治療時間、感染部位、切口類型和長度及術前血糖檢查結果等,以此對切口感染的影響因素加以分析與研究,并對感染例數(shù)的具體情況做好詳細的登記。
本次研究所有數(shù)據采取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并用x2進行檢驗,若P<0.05,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研究的150例腹部手術患者中,有22例出現(xiàn)切口感染,感染率為12.67%,所有患者中Ⅰ類切口34例,感染3例,感染率為8.82%,Ⅱ類切口69例,感染11例,感染率為15.94%,Ⅲ類切口47例,感染5例,感染率為10.64%。見表1。
表1 150例腹部手術患者的感染情況分析(n,%)
在臨床上,外科腹部手術術后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術后切口感染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手術并發(fā)癥,其給患者疾病的治療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的預防和降低手術切口感染,應加強對外科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風險因素加以重視和了解。
在進行外科腹部手術后的2到3天,要警惕患者的切口感染,如果沒有出現(xiàn)感染,患者的手術切口疼痛會逐漸減輕。同時要密切的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比如體溫、血壓和脈搏等。通過實驗室檢查,如沒有出現(xiàn)手術切口感染,患者的白細胞計數(shù)將會恢復正常。如果患者出現(xiàn)體溫升高、脈搏加速以及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等,要警惕是否有切口感染。這時,要檢查切口是否有紅腫或者有分泌物滲出,或者有浸潤硬塊以及明顯壓痛等癥狀,就表示有切口感染[1]。若切口有膿性分泌物溢出,則表示感染非常嚴重。最為常見的一種判斷切口是否感染的方式是患者的切口是否裂開,一般非感染性切口裂開可以分為全層裂開和部分裂開。其中全層裂開是指腹膜會隨著皮膚、皮下組織以及腹直肌鞘裂開,容易導致大網膜腸管高出裂口;部分裂開是指皮膚和皮下組織沒有愈合[2]。
根據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表明,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決定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是細菌污染程度和患者的機體抵抗力。其中細菌污染程度和細菌數(shù)量和它的致命力有著緊密聯(lián)系,污染源有患者自身的污染(皮膚清潔不干凈、呼吸道感染、生殖道感染等)和院內污染(手術室環(huán)境和室內空氣、手術器械未徹底消毒、手術者消毒不嚴等),同時跟手術縫合技術也有一定的關系;機體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起一些非致病性細菌的入侵而發(fā)生切口感染,同時患者年齡大、糖尿病、貧血、低蛋白血癥、術前住院時間過長等均有可能導致患者抵抗力降低,進而引發(fā)切口感染[3]。因此,為了降低或者預防術后感染,因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手術前的準備,包含患者全身狀態(tài)的調整、術區(qū)皮膚的準備、預防性抗生素的應用等;第二,術中的處理,包含嚴格按照無菌術操作、手術者的手術技術等;第三,術后的處理,包含術后換藥操作、切口局部濕敷等。
本次研究顯示,150例腹部手術患者中有22例出現(xiàn)手術切口感染,其中Ⅰ類切口感染率為8.82%,Ⅱ類切口感染率為15.94%,Ⅲ類切口感染率為10.64%,三類切口感染率之間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為了降低和預防外科腹部手術術后發(fā)生切口感染,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術中密切監(jiān)測手術切口情況,圍術期應用抗菌藥物,有助于減少術后切口感染率。
[1] 李東林.外科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6):43-44.
[2] 吳徳莉,黃維梅,陳國東.腹腔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1):5200-5202.
[3] 孫捍東.治療腹部手術切口的臨床觀察[N].健康報,2013,29(007).
R656
B
ISSN.2095-8242.2017.39.7570.02
本文編輯:吳玲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