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朵
摘 要:新課標實施以來,打破了原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尤其是對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影響巨大。新課標一直提倡為學生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對于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本文就將從小學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來展開具體闡述。
關鍵詞:合作學習 定義 意義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158-01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授課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了扭轉這種學習上的不良狀態(tài),新課標應運而生。新課標從學生的自身發(fā)展出發(f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倡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這樣的建議,極大限度地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不再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探求知識,發(fā)揮了在學習上應有的自主權。
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起到引導和啟發(fā)的作用,打造新型課堂,還有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教會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均能得到有效鍛煉。本文就將從合作學習的意義以及合作學習的方法來展開探討。
1 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
所謂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指學生們能夠通過合理分工的形式,團結協(xié)作,來共同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并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達到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的新型學習方式。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學習打基礎的階段,處于啟蒙時期,各項素養(yǎng)也均在小學得以培養(yǎng)和鍛煉,有效地指導小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對于他們將來的人生發(fā)展必將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當今時代,獨生子女家庭眾多,因為在家庭中享有很多特權,所以就導致一些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與別人不懂交流和溝通,不懂分享和團結。而在校學生之間適時開展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提高,促進成長。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合作精神,與人交往的能力、競爭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尤其是在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中,可以有效地加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深化對文章精神的感悟,所以說,合作學習對于小學生的學習來說,意義重大。
2 合作學習的主要方法
在合作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程度上的差異,以及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等特質,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合理的分組,這樣便于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當合理分組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他們自覺自愿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小組之間能夠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以期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課中,合作學習使用的方式可以有提問式、表演式和討論式等方法。
2.1 提問式合作方式
提問式的合作方式主要是能夠圍繞著提出的問題展開的合作學習,可以是教師提問,學生來回答,也可以是學生提問,教師來回答,當然也可以是師生之間互相來提問,互相來解答??梢允轻槍σ呻y問題進行解答,也可以是競賽性質的搶答等??傊釂柺降暮献鞣椒?,是能夠以問題串起課堂教學,以問題引領學生學習,以問題引導學生發(fā)展。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在合作的過程中被充分激發(fā),那么學習效率的提高也便指日可待。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的《人類的“老師”》中,課堂上筆者便采用了提問式的合作方式,首先給學生定好問題的大概范圍,以及拓展的方向,讓學生小組之間展開探討,如文章中人類的“老師”有哪些?我們人類從這些“老師”身上學到了哪些技能,發(fā)明了哪些物品?課外你還知道了人類的“老師”有哪些等等,然后用表格的方式來梳理本文內容,這樣學生在小組之間互相提問和回答,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了解文本內容達到深刻、熟練掌握的目的。
2.2 表演式合作方式
表演式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指的是能夠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入情入境,可以是分角色朗讀課文,深入領悟每一個人物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也可以是針對文本內容進行自編自導,對文本內容進行改編或者彩排,增強對文本內容的拓展延伸,以便加深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課文《花瓣飄香》中,我們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來朗讀課文,讓學生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進入文本,把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深入領會出來,學生便能深刻地理解了文章中的小姑娘聰明懂事、孝敬父母的美好心靈,同時能夠感同身受,學習小女孩的優(yōu)秀品質,貫穿于自己的生活當中。
2.3 討論式合作方式
討論式的合作方式是我們平時最常用的合作方式,它是把學生按照一定標準分成若干小組,針對某一問題展開具體討論,然后得出一定的討論成果,在全班范圍內向大家匯報和分享,同時,在匯報完之后,各種思維成果得到碰撞和交流,學生能夠對討論的問題形成系統(tǒng)性結論,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思考習慣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次抱母親》一文時,文章中寫到“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我便針對這個關鍵性話題讓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為什么作者心中會這么難過?是因為哪些方面的因素呢?當學生在小組之間針對文本進行細致研討,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碰撞,學生們分別闡述了幾條原因:我和母親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竟然不知道母親只有八十多斤,我太不關心母親了,此是原因之一;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為我們遮風擋雨,我為沒有為母親減輕負擔而難過,這也是其中的原因;母親病得很重,我很難過等等。讓學生通過討論以及結合重點語句朗讀體會,來探討自己的看法。當在全班范圍內,小組匯報完之后,學生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者對母親的愧疚和愛戴之情,以及母親為了家庭無悔付出的高尚情操。
3 結語
合作學習方式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有效途徑,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作為引導者,應該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有效指揮,選擇適用于文本的適當合作方式,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馬海玲.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方法有哪些[J].新課程,2010.7.
[2] 張富祥.新課標下如何開展合作學習[J].學習方法報,2009.2.
[3] 孫先飛.迎接新課標,指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J].語文學習導報,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