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妹
摘 要:本文圍繞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化學教學,側重從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人格魅力、教學設計的編寫等多角度,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來淺談有效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途徑。
關鍵詞:化學教學 提高途徑 職業(yè)素養(yǎng) 人格魅力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106-01
有效的教學是指學生能準確理解老師所傳授的內容,能靈活的運用老師所傳授的技能等等。而學生有無進步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教學是否有效,就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學得不好,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低效的教學。
1 教師有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較高的人格魅力是有效提高教學的前提條件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這是對教師職業(yè)特征的概括和要求,也是教師人格魅力的精華所在。在現實生活中,來自于各方面的壓力以及不公平的待遇與評價,教師可能會有煩躁的情緒和夾雜著無奈。而這些可能會影響到課堂的有效教學。因此,教師要有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人格魅力,樹立起:我是一名教師,就要認真從事這份職業(yè)的態(tài)度。
在學校里,教師往往是學生榜樣。教師的人格,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具備健康人格。
現在的中學生,愛表現、自尊心強,也有較強的叛逆心理。他們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一些與課堂無關的小動作。這時,如果教師簡單地處理,會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那份尊重與威信。教師應該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應對學生的問題,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chuàng)造精神,用自己的信任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教師的一句問候,在學生中會產生巨大的動力,放下師道尊嚴,并不是沒有尊嚴,而是更有說服力。
2 編寫好的教學設計是有效提高教學的主要途徑
課堂效率高與否,與教學設計有很大的關系。自新課標實施以來,強調探究性的教學,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經過幾年經驗的積累,化學課堂極力推行學案教學,本人經過實踐也證明了學案教學較好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1 教學設計要結合教學對象
由于不同學校的學生情況不同,或同一學校的不同班級的差異,學案的設計應有所不同。學案不能簡單的引用,應該根據自己任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己有目的的設計學案,力求做到學生學有所得、有所提高。
2.2 重視情景設計,為學生積極參與創(chuàng)設條件
提高課堂效率必須全體學生共同參與,而有些同學的自制力相對較差,可能會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這種情況。因此,學案的設計必須重視教學情景的設計,為學生積極參與創(chuàng)設條件。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性趣和求知欲,以讓學生在趣味盎然地步入學習佳境,我們就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3 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有效提高化學教學的重要途徑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領者和拓展者。教師要敏銳地捕捉一些契機,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把學生的視野拓展。化學實驗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演示實驗中經常出現異常現象。即使老師充分準備,仍會出現實驗失敗的情況。如在“探究金屬活動性中,鋁和鐵分別與稀鹽酸反應,有時會看到鐵比鋁反應產生的氣泡更多。”這時,教師應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探究實驗失敗的原因,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的態(tài)度,同時還有效地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4 培養(yǎng)互幫互助的學風,提高學習興趣是有效提高教學的補充
班級中,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有一定的差異,必須培養(yǎng)互幫互助的學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全班學生按照成績、能力傾向等分為若干個水平相近的小組,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可以增加小組間的競爭性。培養(yǎng)互幫互助的學風,帶動全班同學共同學習和進步。而學風的建設也需要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4.1 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
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活動情境,可以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4.2 誘發(fā)學生學習的好奇心
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種手段誘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如聯系身邊的實際,將學習內容生活化。
4.3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對多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引導,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參與情況,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對其給予表揚,并對遇到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和幫助,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的激情。
5 課后的反思與跟蹤是有效提高教學的需要
有一位教育家曾經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假如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上課前,教師花費大量的心思進行備課,在課后,應該及時歸納和總結。在課堂上,教師總會忽然產生一些靈感,若不及時去捕捉,就會稍縱即逝,從而,造成很大的遺憾。因此,課后的反思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課后反思主要反思:學生的困惑和問題,教學的疏漏、探索以及亮點。對于學生在課堂中沒有掌握的內容,課后要進行跟蹤,了解原因,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也是有效教學的需要。
總之,有效提高教學的途徑很多,教師在上每一節(jié)課前都要經過充分的準備,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才能使教學變得更加有效,才能讓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2] 顧明遠.素質教育的實施與運用[M].中國和平出版社.
[3] 王磊.初中化學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