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摘 要: 小學語文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基礎性比較強的學科。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學生不僅僅可以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文章內(nèi)容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德育教育的作用。本論文就將對小學語文中德育教育的具體體現(xiàn)展開討論和研究。
關(guān)鍵詞: 德育教育;小學語文;教學體現(xiàn)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236-1879(2017)20-0160-01
一、前言
小學語文課本由于是專門為年齡較小的小學生所設計的,所以其中包含有大量的插圖和情感性較強的文字,這樣的內(nèi)容和形式,就可以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載體。
二、德育教育對小學生的重要性
(一)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
由于小學生處于心智和思想發(fā)展尚不成熟的階段,其三觀和對好壞的辨別意識尚未成形。而通過對其進行德育教育之后,可以幫助小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價值和道德觀念,讓他們能從小學就開始學習如何為人處事等等,以幫助他們健康向上的成長。
(二)培養(yǎng)小學生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人才和棟梁。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德育文化作為其中的重要一部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其所承載的中國自古以來的優(yōu)秀文化,對小學生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不僅可以使中華民族三千年以來的文化精髓得以傳承和發(fā)揚光大,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小學生學習我國國人的品質(zhì)和精神,以將他們培養(yǎng)成為中華民族需要的人才。
三、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現(xiàn)
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表現(xiàn)可以從很多方面來闡述,下面筆者就將以具體的層次來加以討論。
(一)情境教學中德育教育的表現(xiàn)。
為了讓小學生能夠充分的吸收到語文課本中的內(nèi)容,通常語文老師會通過設置情境的方式來授課,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好的理解到文章的作者寫下這篇作品所要傳達的寓意。從一方面來看,學生將自己的思緒代入到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中去,可以引導他們主動的去思考課文中的問題,增加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另一方面來看,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作者的作品的用意之后,會自然而然的對他們產(chǎn)生一種欽佩的心理,由此受到心靈和思想上的洗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拓展教學中德育教育的表現(xiàn)。
由于小學生年齡的限制,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自理經(jīng)驗都還比較缺失,所以在學習語文課本中與實際生活有聯(lián)系的內(nèi)容時,他們常常會感到十分困難,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就是其學習語文學科的絆腳石。所以新課改之后,要求教師應該要注重小學生的拓展學習,將學校內(nèi)的學習和學校外的生活統(tǒng)一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提高成績和實際動手能力兩不誤。這樣自由開放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積累,德語教育自然而然的也就提升了。
(三)實踐教學中德育教育的表現(xiàn)。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取得一個優(yōu)異的語文成績,更重要的是要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技能的運用技術(shù)得以增加。所以,在既定的語文教學之外,小學語文老師還會安排學生參加一些多方位的實踐活動,比如寫作比賽、話劇比賽、朗誦比賽等等,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促使小學生學會使用正確的語言表達自己,還可以幫助教師從他們的一言一行中了解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況,以設定合適的實踐大賽,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舉個例子來說,教師可以就生活中發(fā)生的熱點時事來展開一場對學生有教育意義活動。如當一場火災事件發(fā)生之后,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場關(guān)于安全用火的知識演講,讓學生去收集生活中周邊人不文明、安全用火的案例,并且對這種行為的危險性進行分析,同時給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這樣一來,通過他們自己的親身實踐,每個學生對于安全用火有了自己的認知,那么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中,他們都會用既定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用火行為,德育教育的目的也就因此達到了。
(四)言傳身教中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小學生學習路上的第一代引路人,其的一言一行對于學生們小學階段甚至是高年級階段的學習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擁有高尚的思想和道德品質(zhì),才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為了在語文教學中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fā)來完善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首先,教師應該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接受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才可以為德育教育提供基礎,其次,教師應該放下自己的“身份”,不能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來和學生交流,而應該與學生之間建立友好的關(guān)系,像朋友一樣輕松的相處。學生才不會對教師產(chǎn)生抵觸的心理。同時,教師在面對全班同學時應該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某些同學學習成績不太理想就差別對待,這樣的方式往往會對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陰影,使其同德育教育的方向背道而馳。最后,教師應該善于去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有利機會,抓住時機對將教學內(nèi)容和德育教育的內(nèi)涵相結(jié)合,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就可以學習到德育知識。
四、總結(jié)
德育教育對小學生來說是不可缺失的,它擔當著塑造小學生性格和品質(zhì)的重要角色。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足的利用好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思維性強的特性,將教學過程中的語文知識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德育文化恰當?shù)你暯悠饋?,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其中的重要內(nèi)涵,以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質(zhì),為他們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堅實基礎,也為將他們培養(yǎng)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梁創(chuàng)造機會。
參考文獻
[1] 何吳東芝.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6(9).
[2] 李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J].新課程(小學),2010(8).
[3] 黃小蘭.關(guān)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老區(qū)建設,2009(10).
[4] 劉志明.淺憶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新課程綜合學習,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