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輝
高職院校重點在于培養(yǎng)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技能人才。為了更好的推動高職院校普通話教學的發(fā)展,引入越來越多的現代多媒體技術,帶動教學更好發(fā)展。筆者一直在高校從事普通話教學的工作,隨著學校普通話教學場所條件的日益改善,多媒體教學日益成熟,如何合理將這些設備應用于傳統(tǒng)教學,發(fā)揮多媒體技術教學的優(yōu)勢,是目前從事普通話教學的一線教師需要探討和實踐的重點。本文主要分析普通話教學的特點,探討多媒體技術在普通話教學中如何合理應用,能更好的實現高職教育的教學目標。
普通話課程是高職院校教育類、旅游類、空乘服務等專業(yè)學生必須完成的一門語言表達技能訓練課。它的教學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地運用普通話表達的能力。學生通過學習,能運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工作交流、人際交往,達到生活和工作的順暢溝通。自1994年實施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以來,很多高職院校先后開設了普通話課,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通過考核,達到合格等級。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先講解所涉及的相關基礎知識,如普通話的聲韻調等,教師先對語言知識點進行講解和示范,要求學生注意各個發(fā)音細節(jié),然后安排學生分組練習,教師不斷巡回指導,并對領會較慢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糾正發(fā)音。
一、傳統(tǒng)普通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在傳統(tǒng)的普通話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教學內容不夠直觀
教師要展示普通話的發(fā)音部位和動程,一般采用圖片、教具、摸具等,這樣展示結果只能顯示結果,不能讓學生認識和了解準確的發(fā)音部位發(fā)音過程中舌位、唇形的變化。
例如,在教授普通話聲母時,需要學習聲母的發(fā)音方法。而聲母的發(fā)音方法包括三個要素,即阻礙方式、聲帶狀態(tài)、氣流狀態(tài)。學習聲母發(fā)音的阻礙方式時,必須介紹輔音發(fā)音的三個階段:成阻、持阻、除阻,這些都是一系列動態(tài)的變化,加之口腔內部的舌位的變化和舌頭的運動都是無法直接展示的,因此僅僅由教師進行講解和演示是無法讓學生有充分的認識的,傳統(tǒng)的普通話教學無法達到較好的效果。
2.學習資源較少
傳統(tǒng)的普通話教學資源相對較少,除了作品朗讀示范外,幾乎沒有更多的學習資源。而日益豐富的網絡資源可以為學習者提供最好的普通話學習資源,特別是多媒體聽說資源可以讓學生聽到更好的學習資料,從而可以說出標準的普通話。
語言的學習是不斷模仿的過程,普通話的學習是以口語學習為主。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大量語音的樣本進行模仿,由于口語學習的特殊性,課堂上的時間非常有限,我們需要通過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軟件、多媒體資源讓學生在課后也可以得到科學的指導和有效的訓練,從而彌補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
3.學習條件有局限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受學習條件局限,學生和教師的交互方式單一,且效率不高。借助多媒體手段可以豐富和拓展師生交流手段。
口語教學需要大量的聽音、辨音及糾音訓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無法保證足夠的時間以及為每個學生提供均等的“一對一”的語音訓練,導致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學習效率普遍不高。
二、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并蓬勃發(fā)展,其應用已遍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正在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巨大的變革。同樣,多媒體技術對教學也產生積極的效應,與普通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為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便捷的學習方式,能讓學生從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的局限中解脫出來,享受高效的教育;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讓學生更主動去學習、教師更輕松地教學,從而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
如果在普通話朗讀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配上背景音樂,為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的同時還能把學生帶入到情境之中,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從而更快的進入高效學習的狀態(tài)。學生可以在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中更主動的去學習、教師也更輕松的實現教學目標,教學相長,相得益彰。同時,多媒體錄音手段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朗讀示范,學生還可以反復練習、對比,從而糾正發(fā)音,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技能。
2.圖文聲音并茂激發(fā)學習普通話的興趣。多媒體具有圖文、聲音并茂,甚至有三維立體活動影象,這些特性與功能是其他媒體(例如幻燈、投影、電影、錄音、錄像、電視等)所不具備或是不完全具備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
多媒體手段利用聲、光、點等綜合手段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如耳朵、眼睛、口、手等,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
3.人機交互、立即反饋的特點顯著。多媒體技術把視聽合一與計算機交互功能融合,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這樣一種交互方式對于普通話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同時,實時反饋可以讓學生學習之后進行多次鞏固,幫助學生糾正學習過程中的偏誤。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打破師生交流方式單一、不能即時反饋的弊端。例如,在教授前鼻韻母與后鼻韻母an、en、in和ang、eng、ing的時候,需要大量的對比展示和訓練。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顯然不能輕松勝任這個繁雜的學習任務,而多媒體技術可以用視聽合一的計算機來模擬發(fā)音時唇形、舌位細微的不同以及發(fā)音過程中氣流的變化,尤其是發(fā)音結束時“歸韻”導致韻尾的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的音質,學生可以比較直觀的理解和模仿,同時利用多媒體復讀軟件或手段,學生可以自行進行對比訓練,從而實現人機交互流暢,即時反饋有效的教學。
4.多媒體技術可以拓展教學,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大信息量、大容量性,可以擴展教學空間,節(jié)約了課堂教學的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必須在相對固定的上課時間和教室完成教學,而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普通話教學中已經不能滿足需要了。傳統(tǒng)課堂的信息量有限、課堂容量較小等劣勢正在被全新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而改觀。
三、多媒體在普通話教學的實踐探討
1.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多媒體音視頻資料
多媒體具有集圖文、音像和動畫等多種表現形式于一體的功能,便于學生可以理解和掌握。教師利用網絡收集相關的音視頻資料,或者根據相關知識點利用多媒體軟件親自制作,如使用3Dmax、CAD、flash等軟件,將一些發(fā)音部位用相應的圖片進行展示,把一些發(fā)音動程通過動畫加以展現,使學生對于所學內容有更加直觀地感受,便于模仿學習。
2.制作與教材相配套的多媒體課件
目前網絡上有一些與教材相配套的普通話課程課件供教師使用,但是由于制作者的水平不一側重點不一樣,課件的內容往往不適于實際的普通話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學習ppt等軟件動手制作符合高職院校普通話課程教學特色的課件。
3.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實現互動教學
在普通話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絕對不是要否定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將各自的特點相互補充、取長補短,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教學是普通話教學的一個發(fā)展方向,將投影儀、計算機、多媒體、音響設備等多種現代化教學設備聯合起來使用,進行聽說、辨音、正音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4.充分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拓展多媒體手段
普通話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學好普通話,要利用網絡優(yōu)勢對進行指導,把教學資料、音視頻文件、教學課件等放到校園網絡上開放課程,供學生學習參考、為學生課外學習提供輔導。同時,智能手機融媒體客戶端(APP)技術不斷發(fā)展,普通話學習軟件層出不窮,可以利用手機隨時隨地學習。
四、結語
總之,多媒體技術飛速發(fā)展,促進了普通話教學活動,受到師生的歡迎和支持。教師在專注教學的同時,應該關注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隨時用先進的教育手段來指導自己的普通話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增加學生的興趣和信心,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提供更多新的方式。
(作者單位: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