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園,田 淳
(1.太原恒倫口腔國際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應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與多用途弓壓低下切牙的臨床療效比較
田 園1,田 淳2
(1.太原恒倫口腔國際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應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與多用途弓對下切牙進行壓低,比較治療前與治療后垂直向的位置變化,從而評價無托槽隱形矯治器與多用途弓對下切牙壓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例深覆牙合患者,均分為兩組,A組應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壓低下切牙, B組應用多用途弓壓低下切牙。通過測量治療前后X線頭顱側(cè)位片的下前牙垂直向位置的指標,并進行臨床療效評價。結(jié)果A組下切牙平均壓低3.7 mm,唇傾0.1°;B組下切牙壓低3.5 mm,唇傾6.1°。結(jié)論通過應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與多用途弓對下切牙都可以進行有效壓低,以解除前牙深覆牙合。無托槽隱形矯治器不會引起下切牙唇傾,而多用途弓在壓低下切牙的同時,使其發(fā)生了唇傾。
無托槽隱形矯正器;壓低切牙;療效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牙齒的健康美觀需求越來越高,而牙齒矯正也越來越普及。安氏Ⅱ類錯牙合是臨床中常見錯牙合畸形之一,安氏Ⅱ類錯牙合常伴發(fā)深覆牙合、深覆蓋,深覆牙合的解除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1,2]。
臨床多采用搖椅弓,平面導板,多用途弓及種植支抗釘?shù)葔旱拖虑把?,但存在后牙伸長牙根吸收等不利因素[3]。對于傳統(tǒng)固定矯治器壓低前牙而不使后牙伸長,多采用多用途弓先行壓低切牙,再將尖牙壓低,解除深覆牙合。作者應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解除深覆牙合,也是通過先將切牙壓低,再行壓低尖牙。本文通過對比應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與多用途弓壓低切牙的臨床療效,以評價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壓低切牙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4~2016年至太原恒倫口腔國際中心就診的患者20例,年齡12~35歲,平均年齡(20.7±5.6)歲,其中,男8例,女12列。
納入標準如下:a)Ⅲ度深覆牙牙合,b)Spee′s曲度大于4 mm,c)矯治設計為不拔除雙尖牙,d)無牙缺失、無明顯牙根吸收、無牙根畸形、無牙周病、無牙科材料過敏史及無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
1.2 矯治方法
A組選取10例采用Invisalign(隱適美,Align Technology)無托槽隱形矯正器壓低下切牙。B組選取10例采用直絲弓金屬自鎖托槽矯治器。20例患者均未拔除雙尖牙。無托槽隱形矯正器的移動速率為0.25 mm/副。矯正器的附件設計均為在雙側(cè)的四枚雙尖牙上設置水平矩形的傳統(tǒng)附件。隨著材料學的發(fā)展,其生產(chǎn)公司建議可以每7 d更換矯治器,本文作者囑患者每副矯正器佩戴10 d。每8周復診檢查患者佩戴矯正器情況。B組正畸治療采用0.022*0.028″的槽溝,雙側(cè)下頜第一磨牙粘結(jié)頰面管,治療前期下牙列僅在下切牙應用鎳鈦絲進行常規(guī)排齊。采用0.017*0.025″不銹鋼方絲彎制多用途弓。在磨牙頰管近中彎制后傾彎,多用途弓前段置于下切牙托槽槽溝內(nèi)。通過調(diào)整多用途弓的齦向位置進行加力,力值約60 g左右,每6~8周復診一次。
1.3 頭顱側(cè)位片分析
對本研究20例患者矯治前后的頭顱側(cè)位片由同一名醫(yī)師進行描繪定點。分別測量下切牙切緣(LI)至下頜平面(MP)的垂直距離;下切牙根尖(LR)至下頜平面(MP)的垂直距離;下切牙牙長軸(LI)與下頜平面(MP)的角度。前顱底平面(SN)與下頜平面(MP)的角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測量數(shù)據(jù)采用成對數(shù)據(jù)t檢驗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應用無托槽隱形矯正器矯治后下切牙被明顯壓低,前牙深覆牙合得到有效改善。平均治療時間7.3個月。治療前后頭顱側(cè)位片測量值的比較結(jié)果見表1。下切牙治療前后其切端與根尖分別被壓低3.7 mm、3.6 mm(P<0.05,差異有顯著性),下切牙在治療后唇傾0.1°(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下頜平面角在治療后增加0.08°(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應用多用途弓壓低下切牙,治療后顯示下切牙被明顯壓低,前牙深覆牙合得到有效改善。平均治療時間8.6個月。治療前后頭顱側(cè)位片測量值的比較結(jié)果見表2。下切牙治療前后其切端與根尖分別被壓低3.5 mm、1.5 mm(P<0.05,差異有顯著性),下切牙在治療后唇傾6.1°(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下頜平面角在治療后增加0.12°(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壓低下切牙治療前后頭影測量比較
表2 多用途弓壓低下切牙治療前后頭影測量比較
臨床中通常應用平面導板、搖椅形弓絲、多用途弓、種植支抗釘來壓低前牙。本研究所選病例分別應用無托槽隱形矯正器與多用途弓壓低下前牙以解除深覆牙合。無托槽隱形矯正器具有美觀、舒適、利于口腔清潔的優(yōu)點,近年來受到正畸醫(yī)生及患者的青睞。
本研究中,通過治療前后頭顱側(cè)位片的分析結(jié)果表明治療前后下前牙平均被壓低了3.7 mm,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測量下切牙的壓低量時,為了避免因下切牙唇傾導致的下切牙切端位置改變而形成的壓低假象,選取了下切牙的切端與根尖至下頜平面(MP)的垂直距離的變化。研究結(jié)果顯示,下切牙切端與根尖相對于下頜平面都有明顯的降低。本研究對治療前后下切牙相對于下頜平面的傾斜度進行了對比,顯示治療前后下切牙傾斜度無明顯變化。結(jié)合下切牙切端與根尖治療前后相對于下頜平面都進行了有效壓低,表明應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壓低下切牙可以實現(xiàn)有效的整體壓低。無托槽隱形矯治器與牙齒的接觸方式為將整個牙冠包裹于牙套中,其產(chǎn)生的壓低力更接近于下切牙的阻抗中心,所以可以實現(xiàn)較好的整體壓低,而避免了壓低時下切牙的唇傾。無托槽隱形矯正器對治療前后的下頜平面角進行對比,顯示治療前后下頜平面角無明顯變化。應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壓低下切牙不會造成后牙伸長而導致的下頜平面角增大。這可能是由于矯治器覆蓋于咬合面,垂直向咬合力作用于矯治器使其產(chǎn)生壓低力量,抵消了壓低切牙時產(chǎn)生的伸長后牙的反作用力。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可在治療期間產(chǎn)生0.25~0.5 mm的磨牙壓低量。另一方面在壓低切牙時采用雙側(cè)尖牙至第二磨牙的十顆牙齒作為支抗牙,而被壓低的四顆切牙的牙周膜面積遠小于十顆牙的牙周膜面積,所以使得作為支抗牙的后牙不會因壓低切牙的反作用力而向牙合方伸長。由于以上兩方面原因,在應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壓低切牙不會引起因后牙伸長而導致的下頜順時針旋轉(zhuǎn)。
在傳統(tǒng)固定矯治方法中壓低下切牙時常會使用搖椅形弓、平面導板,但存在后牙伸長的風險。這對于垂直生長型的患者是尤其是不利的。后牙伸長會造成下頜平面角加大,下頜順時針旋轉(zhuǎn)。本研究在B組應用固定矯治器,通過多用途弓壓低切牙。下切牙在治療后下切牙切端明顯被壓低,但根尖壓低相對較少,結(jié)合下切牙在治療后與下頜平面角的角度增大,顯示下切牙產(chǎn)生了后傾。這是由于傳統(tǒng)唇側(cè)固定矯治器壓低切牙時,其受力點位于下切牙阻抗中心的唇側(cè),故會在壓低的同時使下切牙唇傾。多用途弓對治療前后下頜平面角進行對比,顯示治療前后下頜平面角無明顯變化。由于多用途弓在壓低切牙時是通過磨牙頰管近中后傾曲產(chǎn)生對切牙的壓低力,并未使用雙尖牙作為支抗牙,故不會引起雙尖牙升高。所以下頜平面角在治療后并沒有增大。
綜上所述,無托槽隱形矯治器能有效壓低切牙。并且在壓低下切牙的同時不會產(chǎn)生下切牙唇傾。在壓低下切牙時不會因反作用力而導致磨牙伸長等不利因素。而多用途弓在壓低下切牙時使下切牙產(chǎn)生了唇傾,但下頜平面角沒有增大。
[1] Veli I,Ozturk MA,Uysal T.Curve of Spe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Vertical Eruption of Teeth among Different Malocclusion Group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15,147(3):305-312.
[2] Zebrick B,Teeramongkolgul T,Nicot R,et al.ACTN3 R577X Genotypes Associate with ClassII and Deepbite Malocclusion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14,146(5):603-611.
[3] Maués CP,Nascimento RR,Vilella Ode V.Severe Root Resorption Resulting from Orthodontic Treatment: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J].Dental Press J Orthod,2015,20(1):52-58.
本文編輯:王 霞
R783.5
B
1671-0126(2017)04-0049-02
田 園,男,副主任醫(yī)師,從事口腔正畸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