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敏
【摘要】音樂欣賞課一直是小學階段音樂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使學生學會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和品味,可以有效的起到開發(fā)學生的智慧、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的作用。本文就體驗式教學對小學音樂在音樂欣賞教學方面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對策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課;體驗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什么是體驗教學?體驗教學指的是指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對教學情境由教授到創(chuàng)造的主體體驗。在音樂欣賞課中,樂曲表達的意境是無法一蹴而就的,需要對作品整體有直覺感知再對作品的細節(jié)進行分析、參與和創(chuàng)作理解,從而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只有這樣才可以說是欣賞音樂。而這一切都是在學生充分聆聽、體驗、感悟作為大前提的。根據人對認識的深度和聆聽音樂的方式,可以將體驗分為三個階段,即直覺感知階段,參與創(chuàng)造階段和情感共鳴階段。這三個階段的順序需要緊密結合不能打亂,才能相互滲透相互影響。那么如何才能將體驗式教學運用到欣賞課中去呢?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嘗試以下的實踐。
一、創(chuàng)境激趣 引發(fā)體驗——直覺感知階段
(一)仿真情境 喚起體驗
在作品聆聽初期,教師一般會用疑問設問等方式引發(fā)學生思考。這就是一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但是如果能根據學生應有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在體驗時將會更直接。如《沃爾塔瓦河》,這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表達故鄉(xiāng)熱愛的作品,學生這條河都不了解甚至沒有聽過是無法理解作品內涵的。這時候教師可以運用畫面、視頻、語言等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沃爾塔瓦河從大河兩岸到源頭風俗的情境,讓學生在之后聆聽能對作品所展現沃爾塔瓦河的壯觀有更直接的體驗。
(二)合作學習,調動體驗
在初次聆聽之后學生必定有所感悟,由于聆聽者存在生活感性認識和音樂理性認知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如欣賞《沃爾塔瓦河》時,教師在分主題聆聽時,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討論:這是一條怎么樣的河,為什么?你從什么地方聽出來的?這個主題描寫的內容是什么,為什么?你認為作者對這條河的情感是怎么樣的,你是怎么得出的?在小組討論交流之后,然后再一次聆聽主題就可以來檢驗小組學習的成效。
二、豐富手段 激發(fā)體驗 ——理解 創(chuàng)造階段
(一)有效律動,參與音樂
在低年級,結合身體動作感受音樂是最自然的學習音樂的方法。如配合音樂模仿演奏樂曲,樂曲《森林的歌聲》是一首由三種樂器為主分別演奏樂曲三個樂段的音樂作品。教師帶領學生根據不同樂器的旋律模仿其演奏動作,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將自己想象成樂隊的一員,邊演奏邊沉浸在動聽的音樂中。又如在欣賞《小步舞曲》時,教師組織學生排成兩列相對的隊伍,踩著三拍子的拍點拉手跳舞,學生極有興趣的在舞蹈中聆聽了樂曲,正是這樣的體驗讓學生對樂曲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語言優(yōu)勢,理解音樂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導語的良好運用在課堂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如在欣賞《漁舟唱晚》時,不少教師把關注點落在古箏的音色和樂曲所展現的畫面上去,導語一般都是你感受到什么?樂曲給你怎么樣的感覺?學生往往能回答樂曲很有中國的古韻。樂曲的確很有味道,可是學生說不出到底味道在哪兒。如果將導語改為音樂的獨特韻味是怎么來的?我們一起來尋找最有味道、最能打動你的細節(jié)吧?整節(jié)課教師引領學生細細品味古箏的演奏技巧,并且講解技巧的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了古韻。又如在欣賞《永遠的莫扎特》中,教師在帶領學生第二次欣賞時,提問:演奏樂器是什么?第三欣賞出現圖譜提問:用了怎么樣的符號?為什么?設計不同的問題是用最有效的語言,可以讓學生直接體驗音樂的核心要素,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三)多維互動,參與音樂
音樂是需要反復聆聽的,重復的地方要通過多種形式去有效聆聽。有目的地聽,有分析地聽。在上欣賞課時不一定是單純的聆聽,可以嘗試多維互動。如在欣賞《瑤族舞曲》時,利用圖譜一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的形式來進行欣賞。精心設計的符號是學生對多種打擊樂器一目了然,圖譜減輕了學生識譜的難度,使學生很樂于參與到音樂之中。在參與中加深了對樂曲的印象,在表演中也體驗了一把成功的喜悅,拉近了樂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
三、反饋評價,升華體驗——情感共鳴階段
(一)多元評價 總結歸納
在課堂實踐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評價方式。由教師評價轉向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如京劇《京調》一課中,教師邀請學生來表演。在表演結束后,讓學生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自評能提高學習積極性,也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思考。而互評時,讓學生從“演員”的音準、音樂作品形象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學生在評價中,再一次鞏固了知識,加深了對音樂作品風格的體驗。
(二)多種方式 激勵體驗
在教學實踐中,要使學生的學習氣氛活躍,提高學生效率。教師必須花更多的功夫在評價方式上。
1.加分評價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給學生分組,根據課堂表現成績給所在的組別加分。根據加分情況,在期末考試時適當的給予加分獲免考資格。
2.表演評價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在互評后教師給于加分。這種評價方式,能使學生在無形中增強了自信心,也體驗了一把學習音樂成就感。
當前的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心理和思想方面都逐漸走向成熟化,學生都具備自己的思維和意識,學生對音樂知識的需求遠遠超出了課本教材,學生更多渴望的是融入到社會生活中去。所以說,教師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讓音樂教學內容更加接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所學的知識,這樣使學生不但能夠對音樂欣賞的內容加以了解,同時還能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以此來提升音樂課堂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加貝.強化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途徑論述[J].北方音樂,2013(05).
[2]楊通宇.體驗教學的理論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3(06).
[3]王學東.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