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娟
一、基本案情
甲是A公司的股東和法定代表人,A公司(博然)出資成立了B(華寶)公司,B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周子明。
2014年2月,C公司(以下簡稱南峰公司)與甲簽訂《房屋買賣及居間合同》,由C公司向甲出售位于某廣場商住樓11間商鋪(以下簡稱案涉商鋪),合同價款人民幣6000萬元。
2014年4月,B公司向D公司(以下簡稱金仙峰公司)借款人民幣1600萬元,借期15天,由甲和A公司對該筆債務提供連帶保證,B公司提供案涉商鋪的權益作為擔保,若其到期無法償還借款,其與B公司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的權益歸D公司所有。簽訂《借款協(xié)議》的同日,D公司向B公司指定的收款賬戶E公司轉賬人民幣1600萬元。隨后,E公司即向C公司支付該筆款項作為甲的購樓款。
2014年4月,B公司因無力償還借款,甲簽署《授權委托書》給D公司,由D公司收取其支付給C公司的1700萬購樓款。同時,D公司取得甲與C公司所簽訂的《房屋買賣及居間合同》的所有權益。經(jīng)C公司同意,D公司于2014年5月與其簽訂《房屋買賣及居間合同》,合同中明確約定,甲及E公司已支付的樓款1700萬沖抵D公司的部分樓款。同日,D公司簽訂承諾書,承諾“對于甲及其實際控股公司B公司、E公司就《房屋買賣及居間合同》提出的一切異議及紛爭,承諾人愿意承擔貴司的一切責任和損失?!?014年9月,D公司付清剩余樓款,同月C公司將案涉商鋪過戶至D公司指定的公司名下。
2014年5月,因案外第三人申請執(zhí)行,法院向C公司發(fā)送協(xié)助執(zhí)行通知書,要求其將甲的1700萬購房款予以凍結,停止支付。隨后,C公司通過提起訴訟解除與甲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關系。2015年4月,法院裁定提取甲在C公司的購房款1700萬元。此后,C公司向法院提起執(zhí)行異議之訴,仍在審理過程中。
2016年5月,C公司以D公司出具的承諾書為依據(jù),起訴D公司,要求D公司支付房款1700萬、違約金及律師費。
二、法律分析
(一)法律關系梳理
本案法律關系較為復雜,共存在以下幾種法律關系:
1.房屋買賣合同關系:甲與C公司之間成立房屋買賣合同關系,后經(jīng)法院判決解除。C公司與D公司之間成立新的房屋買賣合同關系。
2.借款合同關系:B公司與D公司之間存在借款合同關系。
3.擔保合同關系:甲及A公司與D公司之間存在擔保合同關系。
4.債權轉讓合同關系:甲與C公司解除合同后,將其所有的1700萬購房款轉讓給D公司。
5.附條件法律行為:D公司向C公司出具的承諾函構成附條件法律行為。
(二)C公司的訴訟請求是否應當?shù)玫街С郑?/p>
筆者認為C公司的訴訟請求不應得到支持,具體理由如下:
1.目前,法院僅對其C公司的銀行存款采取了凍結的保全措施,并未采取劃扣等強制執(zhí)行措施,該銀行存款依然屬于C公司,C公司所主張的損失并未實際產(chǎn)生。
根據(jù)法院2016年7月作出的最新的《執(zhí)行裁定書》中,對C公司的銀行存款采取繼續(xù)凍結的措施,并未直接劃扣。且C公司已經(jīng)向法院提起執(zhí)行異議之訴,法院所采取的對案外人的執(zhí)行措施本身可能存在錯誤,現(xiàn)在法院對于自身的強制執(zhí)行行為仍在自我修正的過程中,尚未產(chǎn)生生效的執(zhí)行裁定確定執(zhí)行劃扣C公司的銀行存款。由此可見,C公司的銀行存款是否會被強制執(zhí)行仍是懸而未決的待定狀態(tài)。C公司依據(jù)尚未確定的損失起訴D公司,要求D公司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沒有強有力法律依據(jù)。
2.D公司作出的承諾書是附生效條件的法律行為,當約定的條件未成就時,該承諾書中的承諾內容對D公司不發(fā)生法律效力。
D公司作出的承諾書中的生效條件有以下兩點:(1)甲或B公司、E公司就甲已向C公司支付的購房款向C公司主張返還;(2)C公司已實際將甲已支付的購房款全部返還給甲或C公司、E公司。上述兩個條件相互結合,缺一而不可?,F(xiàn)在,申請法院進行保全措施的并非甲、B公司以及E公司,而是甲的債權人。且C公司并未實際支付該筆款項,其不存在損失。因此,D公司作出的承諾書尚未生效,不對D公司產(chǎn)生法律效力。
3.C公司與D公司之間成立了新的商品房買賣合同關系,D公司已經(jīng)依照合同履行支付義務,足額支付了合理的對價,現(xiàn)該合同已經(jīng)履行完畢,D公司不存在任何違約行為。
(1)C公司與D公司之間成立了新的商品房買賣合同關系,C公司與D公司之間簽訂的合同屬于新的合同,而非甲與C公司之間合同的概括轉讓。首先,C公司與D公司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及居間合同》,經(jīng)歷了一個長期磋商的過程,成立了新的房屋買賣合同關系。雙方簽訂的合同中,并沒有C公司與甲之間合同關系轉讓的意思表示,雙方在合同中就成立新的合同達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其次,甲與C公司的房屋買賣合同已經(jīng)通過訴訟程序依法解除,合同概括轉讓的前提是合同成立并有效,現(xiàn)合同已經(jīng)依法解除,合同概括轉讓的基礎已經(jīng)不存在。因此,C公司與D公司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不可能是甲與C公司之間房屋買賣合同的概括轉讓。
(2)金仙峰公司已經(jīng)依約足額支付合理的對價,該合同已經(jīng)履行完畢,金仙峰公司不存在任何違約行為。
合同約定的價款為6000萬元,D公司在簽訂合同后向C公司支付了4300萬元。另外的1700萬,已經(jīng)由甲支付的首期款1700萬沖抵,故D公司已經(jīng)足額支付全部的合同價款。且C公司已經(jīng)將案涉商鋪過戶至D公司指定的公司名下,合同已經(jīng)履行完畢。D公司依照合同約定進行付款,不存在違約行為,無需承擔違約責任。
4.甲支付給C公司的1700萬首期款沖抵D公司的購樓款,實際上屬于甲對C公司享有返還購房款的債權轉讓,該債權轉讓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合法有效。因此,C公司與D公司簽訂新的合同確認樓款沖抵時,該債權轉讓已經(jīng)完成,D公司已經(jīng)完成支付1700萬購樓款的義務,該1700萬的所有權已經(jīng)屬于C公司。
綜上,筆者認為D公司無需對C公司銀行賬戶查封凍結承擔法律責任,C公司的訴訟請求應依法駁回。
(作者單位:北京大成(深圳)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