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東
(高密市畜牧局,山東高密 261500)
大腸桿菌的分離及生化鑒定
張培東
(高密市畜牧局,山東高密 261500)
大腸桿菌病是危害世界養(yǎng)雞業(yè)的重要傳染病。大腸桿菌是定居在人和動物腸道內的正常菌群,正常情況下是不致病的。在特定的條件下,某些血清型的大腸桿菌能夠引起一系列的感染,但是隨著抗生素在各個領域中的頻繁、超量使用引起了大腸桿菌高耐藥性和多重耐藥性,給臨床治療帶來了難度,使得多種抗生素在治療大腸桿菌的效果也不盡人意;文章針對濰坊某肉雞養(yǎng)殖場的發(fā)病情況,采集病死雞的病料進行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分離鑒定,為今后指導該養(yǎng)殖場的臨床治療奠定基礎。
從濰坊某肉雞養(yǎng)殖場無菌采集疑似大腸桿菌?。ò陌危┑牟∷离u肝臟,連續(xù)采集3批次,每次共8個雞舍,每舍采6~10只不等。
麥康凱、普通營養(yǎng)瓊脂、三糖鐵、營養(yǎng)肉湯;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甘露醇、蔗糖、蛋白胨水、葡萄糖蛋白胨水、枸櫞酸鹽等微量發(fā)酵管均購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
0.5%苯酚生理鹽水、吲哚試劑、M-R試劑、V-P試劑均為實驗室自行配制。
醫(yī)用凈化工作臺、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空氣浴振蕩器、冰箱、電熱恒溫水浴鍋、六聯電子調溫萬用電爐、臺式離心機、高速冷凍離心機、電子天平、可調式微量移液器。
無菌采集肝臟病料,分別接種于普通培養(yǎng)基、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劃線分離,37℃培養(yǎng)18~24h,在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形成圓形、扁平、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的紅色菌落,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形成灰白色邊緣整齊的菌落為大腸桿菌可疑菌落;選擇可疑菌落繼續(xù)進行劃線分離培養(yǎng),得到純化好的單個菌落后,用白槍頭接種到盛有5mL營養(yǎng)肉湯的試管中,37℃空氣浴振蕩器中200rpm振蕩培養(yǎng)8h,得到呈均勻渾濁細菌菌液。挑選符合特征的單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革蘭氏陰性短桿菌者為疑似,進行后續(xù)的生化鑒定。
用五糖發(fā)酵、IMViC、三糖鐵、尿素酶試驗進行生化鑒定。按照常規(guī)方法用滅菌接種環(huán)挑取一環(huán)事先保存的菌液,接種于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37℃培養(yǎng)18~24h,得到單一菌落后,進行純培養(yǎng),進行三糖鐵、五糖發(fā)酵、IMViC、尿素酶試驗進行生化鑒定;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甘露醇產酸產氣,不分解蔗糖,三糖鐵斜面和底部均為黃色,且有氣體產生,不產H2S,IMViC的實驗結果為“++--”的細菌判定為大腸桿菌。
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形成圓形、扁平、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的紅色菌落,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形成灰白色邊緣整齊的菌落,普通肉湯中呈均勻渾濁生長;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多是散在排列的粉紅色、兩端鈍圓的短桿菌。共分離130株菌株。
將分離到130株菌株按照常規(guī)方法采用五糖發(fā)酵、三糖鐵、IMVIC試驗,進行生化鑒定,結果見表1。
表1 130株大腸桿菌的生化鑒定結果
以上實驗結果通過乳糖發(fā)酵試驗,以及吲哚試驗及乳糖發(fā)酵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分離到的130株菌株,其中120株符合大腸桿菌的生化特性。
通常大腸桿菌的測定是通過在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顯微鏡鏡檢,以及生化實驗來鑒定的。生化實驗通常用五糖發(fā)酵、IMViC、三糖鐵等試驗進行鑒定。大腸桿菌大部分能夠分解乳糖、葡萄糖、麥芽糖、甘露醇并產酸產氣;三糖鐵斜面和底部均為黃色,且底部有氣體產生,但不產H2S,不能利用枸櫞酸鹽,吲哚試驗為陽性,M-R試驗陽性,V-P試驗陰性,即IMViC為“++--”。但在上述結果中并不是每個菌株都符合大腸桿菌標準的實驗結果,從不符合標準的菌株中挑選了兩株進行測序,結果證明這兩株是大腸桿菌,故除可以用生化實驗進行大腸桿菌的鑒定之外,還可以配合16Sr RNA測序進行細菌的鑒定。
經分離鑒定得到120株大腸桿菌,為以后篩選敏感的治療藥物和血清型鑒定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