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營造和諧的語文課堂,激勵學生熱愛語文,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并通過語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252-02
一、在語文課堂中創(chuàng)設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
1.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課堂心理氣氛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和人格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與學生對話,以民主的方式指導和組織教學,熱愛、尊重、理解、相信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如當老師微笑著走進教室,微笑著說:“我們一起來學習新知識吧!”,學生就會感到很親切;當學生回答問題或者提出問題有困難時,老師的一個鼓勵的眼神或動作又可以減輕或者化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并會主動地將壓力變?yōu)閯恿?,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輕松、和諧、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不但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且學生學得快,學得輕松。
2.創(chuàng)設好奇樂學的教學情境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有敏銳的思維力、豐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記憶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積極創(chuàng)設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如講故事、運用多媒體課件等,讓學生親近課文,學生就會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二、在語文教材中挖掘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1)直取有些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很明顯,可以直接利用。如《將相和》一文中,廉頗因不服藺相如職位高于自己,幾次三番為難他,藺相如一概容忍,最后贏得廉頗的敬重,廉頗負荊請罪。這部分內容展現的是藺相如寬容大度的傳統美德。教授這一部分時,我先引導學生針對藺相如、廉頗的行為進行質疑、釋疑,再組織學生編寫課本劇,在班內表演。表演后,我請臺上的演員談感受,并激勵臺下的“小觀眾”對劇中人物自由評價、各抒己見。這樣,在閱讀探索中,在表演活動中,在暢所欲言中,我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文中兩位人物的個性品質,并適時向學生滲透了知錯就改、寬容待人的教育內容。
(2)挖掘有些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比較隱藏,不能直接利用文章的語句、層段作為憑借點,須深入分析,細心尋找、挖掘。如《放棄射門》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八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描寫了在一場足球比賽中發(fā)生的一個動人故事。球星福勒帶球直插對方除守門員外空無一人的禁區(qū),他完全有把握把球踢進對方球門,然而就在他舉足欲射時,守門員西曼猛撲到他身前堵球,為了避免對手受傷,福勒收腳摔倒,放棄了射門,表現出高尚的體育風范和優(yōu)秀體育品格。根據本課的特點,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我打破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采用辯論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并試圖把課文品讀、理解、匯報、交流體現在辯論的全過程中,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營造出競爭型的學習環(huán)境,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達到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與思辯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質,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許多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因素。在教學中,只要教師細心挖掘、善加利用,那么,在一篇篇課文的教學中,在一個個生動例子的研讀中,一定能挖掘出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豐富內容,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三、在語文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1.在情境表演中體會人物的品質
要使學生進一步走近教材,走近人物的心理世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角色表演,這是一個直觀而又有成效的好方法。
2.在明理分析中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態(tài)
人的心理不健康,可能是由于自身的某些不良心態(tài)產生的,如嫉妒、消極、自卑等。這種心態(tài)會影響學生的人格。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體會到消極心態(tài)產生的不良后果,對培育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是有一定作用的。
3.在語文作業(yè)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課后練習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精心設計課后練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而且可以加深學生的內心感受,深化心理教育。
四、在合理的評價中激勵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教師對學生適時、恰當、合理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喜悅感,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也是對學生的心理具有極大影響的一個過程。評價要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評價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對缺乏自信的學生要以鼓勵為主,因為在鼓勵與表揚的評價中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莎士比亞說:“贊賞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為了讓全體學生品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教師在評價時要睜大眼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哪怕學生的發(fā)言中只有一個用得好的詞,只有一句話說得好,也要立即給予熱情的鼓勵。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本校的一位老師是這樣引導學生回答“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老師和學生有下面一段對話:一學生回答得不夠全面、準確。
師(安慰地):別著急,你總會想辦法說好的,同學們也別著急他能說好的,一定會說好的。
生:這篇課文主要講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被毀滅的經過。
師:對不對呀?
生:(齊聲答)對!
師:我很佩服他,非說好不可,我們大家鼓勵這種精神。(師生鼓掌)
當這位學生的答案有錯誤時,其他學生都躍躍欲試時,教師并沒有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讓另一個學生代答,而是適時加以鼓勵,一句話消除了這位學生的緊張情緒,增強了他的信心,從而很快地答對了這道題。教師又適時加以評價:“我很佩服他,非說好不可,我們大家鼓勵這種精神?!痹谶@種情況下,這位學生的心情是不可言喻的。如若我們在每一節(jié)課中,有對學生激勵性很強的言語評價,那么學生在整堂課中將會學得積極、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困難的毅力等諸多方面的素質都將會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當然,“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何況是天真幼稚的小學生,他們總會以不同的方式犯下這樣或那樣的小錯誤。這時候,教師的評價就要是“甜”的。如:有一個學生上課走神了,老師讓他起來回答問題時,他是答非所問。這時候,如果教師一氣之下進行斥責,往往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接下來他就會一個字也聽不進去了。相反,如果教師這樣說:“剛才可能老師說的問題你沒聽清楚,我愿意再說一遍,你想再回答一次嗎?”學生一定會認真回答。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有針對性的建議,學生就會在這種帶甜味的(轉下頁)(接上頁)批評中很情愿接受批評并努力改正錯誤,這樣就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安全”,而且不會產生逆反心理。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是任重而道遠。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應努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努力創(chuàng)設條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更好地推動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