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愛萍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215-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觀念,營造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給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支持和引導學生發(fā)展閱讀能力的物質和人文環(huán)境。簡而言之,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構建和諧課堂應該擺在首位。
一、構建和諧課堂,體現人文精神
1.把微笑帶進課堂
很多實踐表明,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通過微笑來傳遞的,而學生會在這種愛的感召下,受到鼓舞,從而親其師,信其道。著名特級教師斯霞有一次走進教室,只見幾十個學生如野馬歸槽般奔進教室,個個滿臉通紅,手忙腳亂。斯霞老師并未著急,而是面帶微笑:“同學們,有的小朋友可能還沒有做好上課的準備,現在老師走出去,看誰先做好?!钡人瓜祭蠋熢俅巫哌M教室,同學們個個坐得整整齊齊,全神貫注地等待老師上課。我想:如果斯霞老師板著面孔訓斥學生,學生也會安靜下來,但分散的心不會一下子收回來,很難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把鼓勵帶進課堂
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積極投入,而學生的積極投入又離不開老師的鼓勵。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對學生發(fā)言中,有新意,有獨特見解的及時給予評價,課后頒發(fā)獎品。這樣做不僅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而且極大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3.把民主帶進課堂
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心情舒暢,才能敢想、敢說、敢問、敢做、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創(chuàng)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chuàng)造力,而且使大多數人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到最高峰”。在課堂上,只有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民主于學生,杜絕“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才能激活課堂氣氛,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二、挖掘文本內蘊,提高閱讀效果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融入角色,體會課文的情感,從而與故事的主人公產生心靈的共鳴。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上,也多次強調教科書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學資源,語文教學要重視引導學生對文本的學習。因此,教師應注重用好教科書,注重引導學生鉆研文本,挖掘文本的內蘊,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認真的讀,充分的讀,用心的讀,用心去感悟。
1.緊扣關鍵詞,挖掘內涵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精彩詞語比比皆是,這些詞語往往是作者情感的聚焦點,或者是思想的閃光點,對學生來說是激活思維,與文本對話的切入點。在教學中抓住這些詞語帶領學生深入感悟。挖掘蘊涵在文本中的思想和情感,是文本細讀的一個妙招。
2.巧用置換,挖掘內涵
所謂語文教學中的“置換”即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對文本中關鍵的字詞句段加以“置換”,從而將語詞激活,將人物喚醒,將文本還原,領略語言表達之精妙感悟文本主旨之精深。
王崧舟老師的《慈母情深》片段中,師出示“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師:如果說前一句是慢鏡頭,那么這一句是什么鏡頭?哪個詞給你這樣的印象?
生:立刻。
師:沒錯,整整四個。為什么?我們完全可以把“立刻”換成幾個別的詞,使整個句子在用詞上更豐富,更富有變化?
生:用四個“立刻”能讓人感受到母親工作的單調、乏味。
師:母親,你為什么不喘口氣?不伸個懶腰?為什么不照顧一下自己?為什么不好好休息一下?這就是我的母親,她就是這樣掙錢的。
師:同學們,為了表達“慈母情深”,這個句子能少嗎?這四個“立刻”能改嗎?
王老師敏銳地捕捉到了作者連用四個“立刻”這一特殊的語言現象,帶領學生去揣摩、去感悟。這一精彩的教學片段,讓我們感受品味語言文字意蘊的過程就是透過語言觸摸情感的過程,就是師生與作者、與文本對話的過程。
3.體驗角色,挖掘內涵
小學生由于受知識水平、生活閱歷的限制,有時候與文本內容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和情感差距,無法挖掘文本的深刻內涵。課堂體驗是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的有效手段,是開啟學生學習興趣的鑰匙,更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紐帶。教師有必要引導他們進行思維角色的轉換縮小他們與文本之間的差距,消除他們認識上的障礙。
三、培養(yǎng)閱讀質疑,促進多維思考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突出語感,質疑和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閱讀課教學模式。目前質疑問難,合作探究的閱讀教學模式占著重要的地位。
教學《草船借箭》,在學習“知悉對方”時,有學生質疑:如果魯肅事先全盤告訴周瑜,諸葛亮的借箭計劃會成功嗎?為什么魯肅不會告訴周瑜呢?針對這個問題,同學們認真思考之后,有了不同的答案:魯肅是個老實忠厚之人;魯肅想試試諸葛亮的本事;魯肅兩邊都不得罪,告訴了周瑜,但不全說;魯肅對周瑜的做法有成見,他不會出賣諸葛亮;魯肅和諸葛亮是最要好的朋友,他當然不會出賣諸葛亮……引發(fā)了學生的多維思考,表達了學生個性化觀點。又如教學《田忌賽馬》,“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本烤谷绾握{換順序?為什么會轉敗為勝?如果齊威王也調換馬的順序,結果又會怎樣呢?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大膽質疑,啟發(fā)思維,充分培養(yǎng)他們探究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師要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引導學生生疑、質疑、釋疑來探求新知,發(fā)展智力,激發(fā)課堂,和諧學習?!兜卣鹬械母概c子》,父親為了解救兒子,夜以繼日地挖了38個小時的過程,使學生對父親的敬佩:堅強、堅持、堅守信念——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但有的學生提出質疑:假如父親他挖了38小時,結果手里抱的是個沒有救活的兒子,他還了不起嗎?假如這位父親在挖的過程中,房屋又塌了下來,自己真的永遠和他的兒子在一起了,那該如何體會父親的了不起呢?假如……各種假設,各種結局,學生從生疑,質疑,釋疑中感知:父親對孩子深沉的強烈的愛。促進了學生的多維思考。
四、重視課外積累,拓展閱讀視野
在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廣泛閱讀,才能實現“博覽群書,厚積而薄發(fā)”的宗旨。書籍是兒童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通過閱讀,可以把孩子引入一個神奇美妙的圖書世界,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樂趣無窮。
閱讀教學是文本、生活與人的心靈之間的一道橋梁。課堂上教師應把愛心、微笑、激勵感受給學生營造一種配合、民主、愉悅的氛圍變苦學為樂學、趣學。讓學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和睦氣氛和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