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徐金鋒 男 籍貫:陜西省,出生1980.12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畢業(yè) 講師 工作于西安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 研究方向:高速鐵路測量、軌道維修、隧道施工
此論文來自西安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課題:基于西鐵院移動學習系統(tǒng)的《高速鐵路專業(yè)測量》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摘 要:針對目前學生對手機的依賴,作者利用西鐵院移動學習系統(tǒng)對《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課程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提出課程的結構設計和學習平臺建設。
關鍵詞:高速鐵路工程測量;移動學習;課程改革
· 【中圖分類號】U212.2-4
Abstract: Against the current dependence on the phone,author use XiAn Railway Vocational mobile learning system of the high 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 survey course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e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platform are presented.
Key:High 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 survey; mobile learning; curriculum reform
0 引言
隨著云端計算的出現(xiàn)和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逐漸普及,移動學習(M-Learning) 也已漸漸流行。通過移動設備,學習者可以選擇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無論校內與校外。移動學習的到來、普及將逐漸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和互動形式,教師將能以更為創(chuàng)新和個性化的方式教學。
對于教學改革,我國已經(jīng)進行多年,引進了很多新的理論,取得一些成績,但是這種改革總讓教師感到一絲困惑,總覺得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還不夠好,如果讓課程改革應用于移動學習終端,將是一次學習的飛躍。
本文基于上述原因,選擇互動性強、實踐和動手多的《高速鐵路工程測量》,將此課程與移動網(wǎng)絡相結合進行課程改革,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時間、空間上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1 傳統(tǒng)教學存在問題
(1)教材內容陳舊,更新不及時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教材的內容落后于現(xiàn)場的需要,教材內容陳舊繁雜,教材更新不及時,教學內容嚴重落后于測量技術的發(fā)展,許多新的測量技術沒能在教材中及時反映,教學標準的制定大多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而輕實踐技能的訓練。
(2)課程教學資源少
目前,關于《高速鐵路工程測量》相關的教學資源、課件、視頻等比較少,課程資源沒有得到開發(fā)。
(3)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
在大多數(shù)學校中還是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主要以講授、演示為主,課堂教學內容枯燥;教師采用單向灌輸,授課雖然采用了多媒體設備,但是授課內容是越來越多,學生消化吸收極少;學生的知識大部分依賴教材和老師傳授得來,間接經(jīng)驗多,直接經(jīng)驗少;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很少。
(4)缺乏移動互聯(lián)教學
對于《高速鐵路工程測量》這門課程,沒有哪所學校與移動互聯(lián)終端結合一起進行教學,大多數(shù)是在教室或者實驗室進行學習。
2 移動學習系統(tǒng)平臺搭建
(1)資源整合
在學習系統(tǒng)平臺搭建中,整合現(xiàn)有教學資源,設計教學單元,采用情境教學,使用六部教學法貫穿于教學中,特別是在實踐教學中,讓學生去主動學、在學中練、練中學,主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2)課程結構
在該平臺中,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段通過學校內網(wǎng)與學習系統(tǒng)進行交互學習。
1)授課計劃
設計目錄式授課計劃和學習情境式授課計劃,通過授課計劃讓學生知道本節(jié)課授課內容、重難點、學習地點、使用儀器和下節(jié)課安排等。
2)教學單元
對每節(jié)課的進行教學設計,特別是對于實訓課采用教學音頻、視頻和設計引導文進行教學,對于學習中存在問題可以每個單元答疑解決。
3)課程通知
實時通知學生上課地點、課前準備、儀器設備、測驗內容和考試,如果有問題,可以根據(jù)每個通知進行留言解答。
4)課后測驗
學生可以學習本節(jié)課單元結束后,進行課后測驗,如果有問題可以留言答疑。
3 結論
通過對課程學習平臺搭建,構建新型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模式,探索移動互聯(lián)教學組件定制和課程資源編寫,利用智能學習終端、移動課堂承載移動學習服務的核心內容,解決學習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使學生的教學授課、消化知識體系、完成作業(yè)練習、實施教學輔導和學習軌跡跟蹤分析等交互活動更為高效簡便,形成更加豐富多元、生動有趣和高效自主的新型長期學習模式,提升課堂學習效果,提高教師教學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新型信息技術作用,促進優(yōu)質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的共享與傳播。
參考文獻:
[1] 孫默.移動學習數(shù)字出版資源平臺研究[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1年07期
[2] 吳旻倩,萬君,孫旻.淺談移動學習形式在開放教育中的優(yōu)勢[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3] 李行國.基于3G的移動學習在高校中的運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邵柏圣,朱玲.基于智能手機的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4年0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