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剛淮
如何讓教師不討厭開會
羅剛淮
結識了不同學校的一些教師朋友,常常能了解到不少一線教師的心理。最近聊到的一個話題就是開會。有教師告訴我,“教師有幾怕,其中開會是一怕”。開會怕什么呢?
他們告訴我,一是怕任務。許多領導都喜歡通過開會來布置落實工作。沒坐在管理崗位上的教師自然是不太喜歡多做事的,尤其是跟教學無關的雜事。然而學校還經(jīng)常接到一些莫名的雜事,說是跟教學無關,卻常常跟教學的人有關。推不得便只有做,教師怨氣由此而生。二是怕報告。有些領導開會就喜歡做長報告,只要開講就沒完沒了,前秦后漢的故事被翻出來講,而偏偏有些領導不太喜歡準備,沒有發(fā)言稿,因此便信口開河,會場成了校長和主任的個人表演場、情緒發(fā)泄場。認真點的,也許有個提綱,但這也束縛不了某些領導們的思維,即興發(fā)揮,信馬由韁,任意馳騁于教師的耳畔腦海。偶爾教師稍微有些躁動以示抗議,但常常并不影響他們的激情演講,他們依然故我,修煉到心神專一,目空一切。也有領導修煉不夠很介意的,便會批評呵責“請保持會場安靜”,教師便只好收心斂神,呆若木雞狀繼續(xù)聆聽校長們的“演說”。三是會議議程單調(diào)枯燥。有些學校的會議數(shù)年如一日,每周一個程式,甚至幾位領導講話一個模式,輪番上陣,都來講一通道理,批評一些人、事,老生常談,程序呆板,內(nèi)容乏味,且常常批評批判不絕,一人生病全家吃藥,棒打一大片,經(jīng)常性地聽受批評,即便批評的不是自己也受不了。四是會議準備不周。會務人員沒有事先準備,等到使用時才發(fā)現(xiàn)麥克風罷工,電腦與投影交互故障,于是教師議論風起,嘈雜一片,再看教師就座凌亂,后排擠得沒位置前面空著一大排。諸如此類,會場成了學校的浮世繪,由此窺見學校教師的精神狀態(tài)和學校文化生態(tài)。
會議是人們?yōu)榱私鉀Q某個共同的問題或出于不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進行討論、交流的活動形式。學校作為一級組織,為了能讓組織成員共享信息、統(tǒng)一思想、分工合力完成某些工作,適當召開一些會議,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有著長期君長制管理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會議在時下的學校管理中正成為校長實施學校管理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不可或缺。細數(shù)下來,學校常見會議還很多,例如,行政會、全體教職工大會、全校師生會、全體教師會、班主任會、行政后勤人員會、學科組會、備課組會、年級組會、部分教師座談會(如課題成員會、新教師座談會、離退休教師會、黨員團員會、教育小組會等),以及學生方面的系列會議(如學生干部會、學生代表會、部分學生座談會等)。這是作為校內(nèi)常規(guī)性的會議活動來說的,其實,一般學校還常常有一些校外的領導、來賓、家長以及其他人員來校訪問、參觀以及校慶、頒獎、開學、畢業(yè)典禮或者其他內(nèi)容活動。這些會議不但成了學校日常工作重要的一部分,更是成了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學校的形象,傳遞著學校的理念和文化信息,也以切實的行動豐富了學校的文化。
會議作為一種正式的活動形式,更代表著學校的主流聲音,發(fā)布的信息代表著權威和決定,學校重要的政策決定、思想言論、獎懲規(guī)定等,都需要在會議上宣布,公開周知。因此,會議代表著一種神圣、嚴肅和莊重。有些校長喜歡說,“會上討論決定了的事,不能隨意更改”。這實際上是在自覺維護會議的神圣。其實,這種會議從某種角度也代表著校長的形象和威信。會議越正式越受教師干部所推崇,會議則越成功,而越權威的會議越反映校長有威信。因此,智慧的校長通過對會議的精心組織和經(jīng)營,巧妙借助會議本身的神圣莊重,從而有效地提升校長的個人威信,樹立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和博識睿智果敢堅定的個人形象。高明的校長通過對學校會議的管理和建設,規(guī)范學校管理,加強組織紀律,提升行政執(zhí)行力和教育教學效率,這對于學校的組織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的推進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對于學校管理者而言,無論是思想意識、態(tài)度、行動和安排上,都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但就像“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一樣,同樣的會議在不同的學校,不同的校長經(jīng)營下,卻常常呈現(xiàn)出不同的狀態(tài),效果自然也不同。以教師開會為例,不同學校的領導組織會議的方式就有不同,有的喜歡校長一個人講,全體教師干部靜聽;有的喜歡各部門干部講,校長跟教師一起靜聽;有的喜歡一次一個主題,一個領導講,其他領導和教師聆聽。當然,也有學校不只領導講,還常常請出教師來講。這是從開會的主講人身份角度來說的,如果從其他方面來說,也有更多的不同的組織形式。如從內(nèi)容上來說,有的學校喜歡開事務性的會議,各條塊的工作布置細致縝密,或者總結前段時間的主要工作,進行評價總結;有的是研討性的會務,常常圍繞一個大的問題各部門參與討論,獻計獻策;有的是專題報告型的會議,比如德育工作匯報交流會、外出考察人員的考察匯報會、聘請嘉賓來校進行業(yè)務講座會等;有的校長則喜歡開師德師風會,大會小會喜歡找教師的不是,用放大鏡尋找教師身上的缺點毛病,美其名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校長的理念不同,管理方式不同,會議呈現(xiàn)形式注定也不同,會議的效果當然也不同。會議既然作為學校重大政策和行動的策源地,從中自然可以窺見學校的教育、管理的思想和理念。“以人為本”還是“以物為本”,民主管理還是專制管理,教學為中心還是行政為中心等,都會在會議中呈現(xiàn)出來。作為一個重視會務工作,有心重視會務文化建設的校長,一定會針對不同的會議認真分析,仔細策劃和組織,相機采取合適的形式、程序和方式,定下規(guī)制,以期取得良好的會議效果。那么,學校領導如何重視和組織會議呢?
有的校長說,開會就應該像教師上課一樣,需要提前備會,這就很形象地說明會議組織者對于會議準備的重視。那么,會議組織者需要做哪些準備呢?一是會議場地設備的準備。開會前需要提前檢查場室是否整潔,坐在一個干凈整潔的會場開會與在一個臟亂嘈雜的環(huán)境開會,人的心情是不一樣的。就像教學目的是要有好的學習效果,開會的目的就是需要好的會議效果。沒有好的會議效果開會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注重場地的整潔衛(wèi)生并非追求形式,而是追求效果。有的校長甚至專門將會議室布置得非常舒服漂亮,而情愿讓校長室簡樸一點,這是有深意的。此外,還要叮囑校辦或者專司會議的教師員工提前試用一下音響設備,音響音量光線等調(diào)試合適,不至于出差錯。二是內(nèi)容準備。開會是誰主講,主講什么內(nèi)容,有無寫出發(fā)言稿或者發(fā)言提綱,有無做好課件,方便教師直觀學習領會。對于這些,校長都需要明確要求,嚴格把關。校長要首先從自己做起,從行政會做起,嚴格遵守,以身示范,然后面向全體干部提出要求。開始階段要嚴格審查,認真評價,形成規(guī)范后則將要求逐漸滲透到每個學科組年級組和備課組的會議,這樣逐漸形成良好的開會傳統(tǒng)。三是資料準備。會議布置工作或者研討問題,常常有必須散發(fā)的資料,這些都要提前準備好,如何發(fā)放也有講究,有的提前專人在進門處發(fā),有的則提前在教師座位上發(fā)好,無特殊必要,不要在會議中途散發(fā),以免破壞會議氣氛,顯得不嚴肅不莊重。
作為校長,在人員分工上要根據(jù)學校的實際,規(guī)定好不同的會議由誰負責組織,要輔導其做好會務的常規(guī)性事務。有些校長往往不太注重人員的分工,習慣于臨時起意安排誰誰做什么事,如果偶然性的會議倒也罷了,但如果是經(jīng)常性的會議則務必明確到人,這樣便于教師充分準備。平時參觀一些學校,便會看到學校很漂亮,但是走進會議室,校長和主任手忙腳亂找茶杯試話筒,甚至臨時擦桌子凳子的都有,這就讓人一眼看出學校管理不細致不到位。相反,有的學校,校長神定氣閑,陪著來賓介紹學校,談笑風生,走到會議室則早有校辦主任在門口迎賓,一切井然有序。這就是不同管理層次在會務接待上的差異。
一般來說,學校不管是行政會還是教師會,或者級組科組會議,都應安排有專人進行會議的組織,組織者、主持人、主講人、記錄人這些有可能一人身兼多職,但所負責的項目職責必須要履行。鑒于有些教師不太熟悉基本的規(guī)矩要求,校長要安排校辦主任或者其他內(nèi)行一點的教師作專門的指導培訓,并在實踐中適時地指導跟蹤,直至完全放手。一所學校的會風是學校教風和校風的集中體現(xiàn),會議上布置的工作就不太容易被教師所忽視和應付。
一場會議如果能讓教師喜歡,除去活動內(nèi)容本身吸引教師外,周到細致的服務也往往讓教師收獲到幸福和快樂。有位校長是個有心人,每次開會前都會安排校辦主任提前播放一個視頻短片或者PPT課件,內(nèi)容有人生哲思短語、奇花異草、書法繪畫、搞笑短劇、情趣動畫、明星趣聞等,五花八門,匯集百科,先到的老師在或幽默或搞笑或靜思或欣賞中,等待開會。這就體現(xiàn)了對教師的一種人文關懷。那位校長說,“有的教師甚至開玩笑說‘最喜歡開會了’,因為可以欣賞到校長制作的快樂短片?!币粋€恰當?shù)男幼骺梢宰寱h增加趣味和吸引力。讓會議增色的方式有很多,一曲音樂可以讓教師放松緊張的情緒,設計好座位安排讓教師不至于茫然而隨意就座,有的學校喜歡給教師固定座位從而省去開會點名簽到的繁瑣和不信任感,開會偶爾準備一些小禮物如書、筆架、糖果等,讓教師收獲而歸等。我們常說管理要體現(xiàn)人性化,這人性化是引導教師的人性朝著積極的入世的方向去發(fā)展,而不是坐等教師的頹廢消極的人性犯錯了再去大刀闊斧地批判斬除,因為那樣糾正必然已經(jīng)是傷害。防微杜漸,正確引導,這才是人性化管理人文關懷。這在教師的會議組織服務中也同樣能體現(xiàn)出來。
重要會議活動一般都有相應的程序,如開學和散學典禮、獎教獎學金、大型活動開幕式等,都要介紹嘉賓,校長致辭、嘉賓發(fā)言之類的,但即便是常規(guī)性的會議,也不妨設主持人和主講人,以期會議能程序連貫一致,主題突出。對于主講人則一定要事前確定好,說定主講內(nèi)容,提醒其做好準備,不能信馬由韁任其發(fā)揮。要知道,會議的成本很高,許多教師放下手里的工作來開會,如果主講人東拉西扯不著重點,缺乏演講藝術,對于教師來說只是耽誤時間,也損害和削弱學校組織的形象。有的學校邀請一些專家來校開講座,出發(fā)點很好,然而由于主講人的話題跟教師的實際相差甚遠,而讓教師陪坐充場活受罪,這是很不好的。專家講學有禁忌,校長和主任開會更要有禁忌,要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壓縮內(nèi)容,言簡意賅,提倡開短會,還要增強演講內(nèi)容的趣味性和可聽性,如要有會務的課件等,要充分關注會議受體的感受和反應。此外,會議組織者還要注意時間的安排,除了要根據(jù)學校整體的作息規(guī)律安排時間段,還要考慮會議本身的時間不宜過長。學術性會議可以稍長一點,中途安排休息,而對于常規(guī)工作布置則務必控制在一節(jié)課以內(nèi),以節(jié)約時間成本,提高會議效率。
學校工作雖然繁雜,但絕大部分是常規(guī)性工作,對于執(zhí)行力強的學校來說,這些工作要求根本無需要專門開會強調(diào),魏書生老師做校長時一學期只開兩次會,開學一次,學期末一次,學校一樣照常運行,教育教學成績顯著。這就說明了會議并非必不可少,會議次數(shù)可以減下來的。相反,有些學校經(jīng)常開會卻經(jīng)常出問題,教學成績沒見有多大提高,說明根源不是會議的問題,而是學校管理的問題。因此,這類學校往往陷入惡性循環(huán),越是管理不行越喜歡開會,開會越多執(zhí)行力越不強。這些校長夸大會議的功能作用,妄圖依靠會議來代替管理,這是不現(xiàn)實的,必須要從根本上找問題,從管理本身找問題。實踐證明,會議越長效果越差,能被教師記得的有效信息越少,因此,學校里的會議不管是大會小會,還是教師會學生會,會議越短越好,會議越少越好,會議少但是言出必行,行必果,這管理的效率就高了,會議就發(fā)揮作用了。簡潔務實的會議讓教師感受到管理者果敢踏實的工作作風與做事態(tài)度,這些都會影響到教師的心理和工作狀態(tài)。其次,開會要多談教育教學的事,多談學術研討的事,少談其他雜事。觀察有些學校,校長要求每次開會事務性的話不準超過20分鐘,留下20分鐘給教師做個小型講座,讓教師每次開會都有所得。這就將教育教學提到最重要的位置上來了,將學校的重心凸顯出來了。有些學校甚至利用網(wǎng)絡的優(yōu)勢,常規(guī)性的事務基本通過校園網(wǎng)、QQ群、郵箱等形式發(fā)布信息,而對于特別重要的事才召集教師開會,從時間上為教師所想,節(jié)約出來布置大家做更有益的事,如寫反思、練習基本功、做教學研究等,進行專業(yè)發(fā)展。這就是從根本處真正關懷教師。
生活中,常聽有些領導喜歡說,“整頓紀律從整頓會風開始”,這就說明了開會風氣很重要,事實上,開會風氣確實集中反映了學校的教風校風。學校是一個文化場所,人們常說校園無小事,事事皆育人,學校管理重要的渠道和手段的會議,本身也具有豐富的文化因素。校長重視學校的會務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機制,務實管理,通過會務文化熏染人關心人影響人,培養(yǎng)出一批講禮儀有品位的教師,這樣,教師不但喜歡上開會,喜歡學校的領導,熱愛學校,熱愛教育,更可能會將會議中傳遞出的這種人文關懷和文化品位帶到班級,帶到學生活動中去,使學生也能受益,得到滋養(yǎng),這是學校會務文化建設更深遠的意義。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中江寧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