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焰
摘 要:清初著名花鳥畫家惲壽平家學淵源,多才多藝,時稱“詩書畫”三絕,《甌香館集》收錄了其大量詩文、繪畫理論及出游、雅集、酬答等文化藝術活動。惲壽平詩文流暢,詩格高逸,被譽為“毗陵六逸之冠”,繪畫方面開創(chuàng)“常州畫派”,對后世影響極大,其畫論精妙獨到,在清中葉膾炙人口,廣為傳播。此書具有極高的文獻、史料和繪畫理論價值。
關鍵詞:惲壽平 《甌香館集》 常州畫派 沒骨畫法
清康熙年間,江南常州武進城東有座“甌香館”,主人也因此號為“甌香散人”,《甌香館集》一書集結(jié)了他平日所做的詩文,題寫的畫跋,繪畫理論等?譹?訛。近日研讀此書,仿佛結(jié)識了一位才華橫溢、快意人生、至情至性的真君子,尤其是其精妙的畫論,更是每每令人擊節(jié),然讀至“遨游數(shù)十年,貧如故,年六十余,卒于家,其子不能具喪,石谷未經(jīng)理之”,不禁唏噓,其實他去世時才57歲,最終竟由好友王翚安葬。這位甌香館主人就是惲壽平。
一、家學淵源,卻鬻畫為生。
惲壽平,名格,一字正叔,號南田,1633年出生于常州武進,中國畫歷史上著名的“常州畫派”的開創(chuàng)者。他繼承并獨創(chuàng)了“沒骨畫法”,對有清一代繪畫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近現(xiàn)代知名畫家任伯年、吳昌碩、劉海粟等都臨摹學習過他的畫,足見其在繪畫界影響深遠。
惲南田聰慧過人,自小受到書香門第的熏陶,“八歲詠蓮花,驚其長老”。家族的文化底蘊、聰慧的天資、幼年所受的良好教育為他日后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基礎。惲南田有著優(yōu)裕的童年生活,但少年時卻歷經(jīng)坎坷,他的父親惲日初是復社成員,清軍入關后,父親帶著年僅十五歲的南田一起參加抗清運動。有一次兵敗后父子二人不幸離散,當時的清軍總督陳錦將惲南田收為義子。后來輾轉(zhuǎn)經(jīng)靈隱寺主持熱心幫忙,父子二人才得以再次相聚。戰(zhàn)亂、離散、團聚,這些略帶傳奇的經(jīng)歷逐漸積累沉淀為他性格中的堅毅、樂觀、超脫。與父親團聚后,他們一起回到家鄉(xiāng)?譺?訛。之后他誓不應科舉,一邊服侍父親,一邊研讀經(jīng)典,并向伯父惲向?qū)W習書畫,從此賣畫為生。
從吟詩作畫的貴公子落拓到靠賣畫養(yǎng)家的生意人,曾經(jīng)寫盡風雅的那支畫筆如今卻要承擔一家人的生計,我們可以想見其艱辛,這樣的生活似與名士生活相去甚遠,但是通讀《甌香館集》,我看到的卻是他品評畫作的暢快淋漓,與友攜游的怡然相趣,描摹寫生的真情感受,不禁感慨,此真乃一灑脫真名士!他寫竹“深根藏器時,寸寸抱奇節(jié)?;拇錈o改移,故可傲冰雪”;他題松枝紅梅“雪圖未解寒,春風一伸指。初聞江濤來,又見城霞起”;他贈友“一榻千峰雨,古云半壑春”;他評論元畫“出筆便如哀弦急管,聲情并茂,非大地歡樂場中可得而擬議者也”……諸匡鼎在《說詩堂集》中寫道,他去拜訪惲南田時,看到門庭寂靜安寧,臺階上開滿菊花,直感慨南田不愧為名士風流也。
二、斟酌古今,定宗于沒骨。
清初畫壇,彌漫著復古陳糜之氣?!扒宄跛耐酢蓖鯐r敏、王鑒、王原祁、王翚當時聲名顯赫,他們研習古畫,在歷代精品繪畫,尤其是五代董、巨及宋、元畫中汲取營養(yǎng),畫功深厚,筆法老道,摹畫甚至幾可亂真,然而在創(chuàng)作方面卻停滯不前,他們不在大自然中探尋真山水,而是沉溺在古人的筆意中固步自封,以至于整個畫壇死氣沉沉,缺乏生機。
惲南田起初走的也是山水畫的路子,他在山水畫方面頗有心得,然而或許是出于現(xiàn)實的考量,或許是不想和好友王翚在一條路上競爭,“是道讓兄獨步矣,格妄恥為天下第二手”,最終他棄山水而選擇了花鳥禽草,這一選擇讓他看似走入了一個狹小的空間,但他卻這一方天地中走向了巔峰。
何謂花鳥畫的巔峰?清畫家張庚在《國朝畫征錄》?譻?訛中首次提出了“常州畫派”的說法,“及武進惲壽平出,凡寫生家俱卻步矣。近世無論江南江北,莫不家南田而戶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p>
中國古代繪畫有三大常見的主題:山水、人物和花鳥?;B畫在五代時期趨于成熟,真正達到空前繁榮則是在宋代。黃荃,五代時期后蜀人,17歲時就作為畫師進入宮廷,他畫花時擅長用非常細的線條先來勾勒,將花瓣和葉片的邊緣細細勾出,然后加以著色,待畫成后,幾乎看不到線條的痕跡,當時人們稱他的畫為“沒骨花枝”,他的畫細膩工整,用色講究,畫風華貴。
及至南唐,徐熙開創(chuàng)了一種“落墨法”,直接在紙上用墨色進行點染,他擅長畫日常景物,如河邊的野竹、水鳥、蟲魚、雜草等,他的花鳥畫看似用墨很隨意,落筆頗重,然而充滿骨氣和生機,給人以荒率之感?!包S家富貴,徐熙野逸”,到了北宋徐崇嗣(徐熙之孫),開創(chuàng)了一種不用墨筆,直接用色彩來表現(xiàn)花卉的新的畫法,后人稱之為“沒骨法”。
宋徽宗時期,宮廷正式設立了畫院,花鳥畫也正式與山水畫、人物畫一起被列入繪畫的類別。宋徽宗本人酷愛文學,作為一代君王,他個人的偏好影響了一代畫風,因此我們常??梢栽谒未B畫上看到題詞優(yōu)美的詩文,平添了一份詩意與優(yōu)雅。除了兩宋畫院體系的傳統(tǒng)花鳥畫,中國古代花鳥畫還出現(xiàn)了另外一個重要的走向,即文人畫家筆下的花鳥畫,文人傾向于梅蘭竹菊的題材,筆墨趣味更多在畫面之外的抽象意味。
花鳥畫一路走來,歷經(jīng)各朝各代,雖然歷代畫家們也在努力開創(chuàng)新的畫風,然而終究乏善可陳,到了清初,似乎已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惲南田用極大的勇氣和自信選擇了這條艱難的路。
顯然,他對此是做足了功課并經(jīng)過認真思考和準備,他認為沒骨畫法能夠鑄造性靈,參化機緣,經(jīng)過再三斟酌,他決心定宗于沒骨。這對畫家的要求很高,要熟練掌握水、墨、色,并使之靈動跳躍,體現(xiàn)花卉的神采和風韻。
既然選定了沒骨花卉作為方向,惲南田自然不會走古人的老路,他獨創(chuàng)了一種粉筆帶脂的新畫法,這種畫法前人從未有過,比如描摹菊花、山茶、鳳仙等花,往往先從花瓣的邊緣一層層開始暈染,這樣的畫法使得花朵充滿靈氣?譼?訛。細品南田筆下的花草,你會感覺到整幅畫面籠罩著一層淡雅的色彩的韻味,在筆墨之外,色彩的靈性躍然紙上。尤其是他最擅長的牡丹,往往在每朵花瓣的邊緣處,輕敷以凝脂般筆意,牡丹的層層花瓣頓生灼灼光華,富貴奪目,一洗前人舊習,時稱“惲牡丹”。endprint
惲南田極為注重寫生,這在清初崇尚摹古的風氣中堪稱一股清流。他常常對著園中花卉仔細觀察,認真揣摩。他常常在園中欣賞各種花卉,賞玩各類苔草,興致來了便揮筆作畫,將造化之神奇凝為筆端。園中有一株月季,枝條比其他花顯得健碩,花朵極其豐腴,顏色嬌艷,姿態(tài)柔媚,南田愛其灼灼之華,于是“戲為留照”。這朵豐腴的月季遇到了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真乃幸事。
寫生是件苦差事,但南田卻能在其中找到風雅的樂趣,他常常將這種樂趣題在畫跋中。你看,他寫道,九月的一個下午,他在散懷閣一邊飲茶,一邊為園中盛開的一叢菊花寫生。寫生傳神很難,要想傳韻就更難了。他喝著茶,坐在琴邊,反復觀察,晝夜思考,到了夜晚,深秋的園中已有涼意,微風吹來,月光下悠然欣賞叢菊,心魂頓覺蕩漾,此時鋪開宣紙,抽毫點色,那感覺就如同南華真人化蝶時一般美好。寫生寫出了化蝶的感覺,怎不令人羨慕。
寫生需要仔細觀察,南田經(jīng)過長期寫生實踐,他認為花卉寫生首先要造型生動,在此基礎上,講究色、光、態(tài)、韻以及情感的力量。一朵花,姿態(tài)是仰還是俯,花瓣是正面還是背面,是在陽光下,還是迎著風,抑或帶露,不同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出的姿態(tài)也各有不同,畫家從心田抒發(fā)出的情感,能夠讓觀者感覺到仿佛清風從紙間徐徐而出。確實如此,看南田的畫,恰如心思被迎面清風微微拂動。
三、秋夜暗睹桐影,“好墨葉!好墨葉!”
《甌香館集》中有大量南田對歷代畫作的點評,或是他獨自品畫的心得,或是與朋友交流時的感受。其感悟之敏銳,視角之獨特,言語之精到,每每真性情流露,讀之大快。秋天的夜晚,他與朋友在池邊聊天,忽然看到梧桐樹的影子,輒大叫曰:“好墨葉!好墨葉!”十足性情中人。
南田非常喜歡倪瓚,他朋友處有云林的一幅《喬柯修竹》,自己家收藏有《高士》、《小山竹圖》兩幅小景圖,都是云林的妙本。某個冬夜,他擬云林筆意作畫,畫成之后一時非常得意,感覺“天趣飛翔,恨不令倪迂見我也”。好一個“天趣飛翔”,居然還“恨不令倪迂見我”!試著用自己喜歡的畫家的兩種筆意畫了幾筆,估計是得到了妙處,恨不得將倪迂拖來看看:“瞧,我用你的筆法畫的,怎么樣,不錯吧!”得意之情昭然,讀到此不禁嘆南田君真乃可愛之人。
南田對云林研究得非常透徹,他認為云林的畫簡淡天真,筆下寥寥一棵樹、一塊石,就能給人千巖萬壑的感受,很多人在學云林,但往往學不到其精髓,失去了意境。他仔細觀察云林的畫,認為其畫樹的皴法頗為獨到,多在人不注意的地方下功夫。如此真知灼見,可見平日里必是精心研讀,時常揣摩。
《甌香館集》中寫道:“昔白石翁每作云林,其師趙同魯見輒呼曰:‘又過矣,又過矣”。畫面感十足,白石翁即沈周,吳門四家之首,厚重沉穩(wěn)的沈周臨摹云林時往往用力過猛,急得老師在一旁大喊。畫家之間的體悟恐怕只有他們自己能懂,旁人看看,卻也會心一笑。
南田非常注重“情”,他認為,筆墨原本是無情的,但是畫家卻不能無情。的確如此,只有畫家將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觀者才能體會你的感情。這一點古往今來的文藝創(chuàng)作莫不如此。
對大自然細微的觀察體現(xiàn)在南田筆下,他認為,即使是面對同樣的山,但隨著一年四季的變化,呈現(xiàn)出的景致也不同?!懂T香館集》中有大量精妙的畫論,讀來常常為之嘆服。
四、魚魚鹿鹿,好景娛閑,豈可當面錯過。
除了畫論,《甌香館集》還有大量的人生感悟。南田一生歷經(jīng)坎坷,卻能做到笑對一切,云淡風輕。
某個夜晚,惲壽平夜半醒來,靠床獨倚,看著月亮在梧桐葉間穿梭,微風吹得竹影搖曳,映在衣服上,面對此情此景,他感慨:“人生魚魚鹿鹿,好景娛閑,一歲不過八九日耳?!贝_實,人生中歡愉的日子太少了,倘若偶然遇到了好情好景,不應該覺得以后來日方長而當面錯過,一旦錯過,也許以后就再也找不到了。這樣的人生感慨,必是人到中年,歷經(jīng)滄桑,才能得出。他將這樣的感慨與好友王翚分享。
在南田看來,繪畫既是維持生計的必需,同時也怡情養(yǎng)性的良方,他說,“清泉白石,與吾周旋,可以樂而忘老”。他生性瀟灑,遇到性情相投的知己,他會整月為朋友作畫,但若是遇到性情不投的人,別人花多少錢,都買不來他一花片葉。
生在富貴之家,卻經(jīng)逢亂世,性情孤傲的他選擇鬻畫而生。與好友王翚在山水畫方面不相上下,卻因種種原因選擇花鳥畫這一不被清初主流畫壇認可的世俗道路。惲南田的人生總是面臨選擇,有的是有意為之,有的卻是迫不得已,充滿無奈和心酸。但不管生活怎樣艱辛,他活得瀟灑,走得自在,《甌香館集》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沉浸在藝術的世界充滿歡樂和智慧的惲南田。翻開這本書,我們能看到他毫不掩飾的才情,聽到他月夜聽風發(fā)出人生不可虛度的感慨,眼見他一筆一筆將眼前最美的花朵用情描繪的動人情形。合上這本書,不禁為遇到這樣一個超越時代的瀟灑背影而心生歡喜。
注釋:
惲壽平.甌香館集[M].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
王一韜.試論常州畫派的成因——從惲南田的經(jīng)歷與畫風談起[J].東南文化, 2015(5).
于安瀾.畫史叢書·國朝畫征卷[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
方薰.山靜居畫論[M].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江蘇省文化廳信息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