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高陽
摘要:二次函數是初中數學數與代數課程領域的重要內容,它是客觀地反映現實世界中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模型,它承載著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化歸與轉化等數學思想的應用.思維導圖是一種表達發(fā)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本節(jié)課從一道中考題入手,利用波利亞怎樣解題表,融入思維導圖,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二次函數思維導圖 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函數是初等數學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貫穿于整個初等數學教學的體系之中,它是數學建模的重要工具.二次函數是初中數學數與代數課程領域的重要內容,它是客觀地反映現實世界中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模型,承載著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化歸與轉化等數學思想的應用.二次函數是中考壓軸題的必考內容.
2.學情分析
(1)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二次函數的定義、圖象、性質等相關知識.
(2)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提高.能利用數形結合和化歸的數學思想,獨立思考或合作探究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學生學習能力有差異,兩極分化明顯.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對實際問題情境分析確定二次函數表達式的過程,會根據公式確定圖像的頂點、開口方向和對稱軸(公式不要求記憶和推導) ,體會二次函數的意義.
2.能力目標
(1)會用描點法畫出二次函數的圖像,能從圖像上認識二次函數的性質,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會利用二次函數的圖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值.
(3)學生通過知識的學習,掌握類比、轉化等數學學習方法,形成自主探索與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3.情感目標
在教學中滲透美的教育,滲透數形結合和化歸的數學思想,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會探索與創(chuàng)新,與同學分享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二次函數常見壓軸題型的歸納.
(2)從圖形中發(fā)現問題,構建數學模型來解決問題.
四、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jié)課本節(jié)課從一道中考題下手,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探索思考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讓學生經歷“觀察、發(fā)現、歸納”的過程,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再引入變式教學,讓學生借助波利亞怎樣解題表,融入思維導圖,優(yōu)化解題,使學生思想方法得到提升.同時借助多媒體課件、投影儀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五、教學過程
(一)自主復習
1.廣東省省卷近六年中考統(tǒng)計
2.二次函數思維導圖
學生活動:學生展示動手制作思維導圖,并講解討論.
設計意圖:思維導圖有助于二次函數的關鍵詞在學生腦海里加深印象,有助于理解知識的收集、整理和歸納的過程,更有助于知識的系統(tǒng)化和條理化.
老師點評:思維導圖是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二)交流合作探究
如圖,拋物線y=-x2+bx+c與x軸交與A(1,0),B(-3,0)兩點,頂點為D,交y軸于C.
(1)求該拋物線的解析式與△ABC的面積.
學生活動:學生展示.
設計意圖:上一題二次函數開口向上,此題開口向下,便于學生對比.
老師點評:利用待定系數法求二次函數解析式,有一般式、頂點式和交點式三種形式,學生要通過弄清問題來選擇.
(2)在拋物線第二象限圖像上是否存在一點M,使△MBC是以∠BCM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點M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學生活動:學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最后小組展示講解.
設計意圖:把三角形放在二次函數的圖象中,使學生初步具有基本解決代數與幾何綜合題的能力.此題從直角的存在性出發(fā),讓學生回憶直角三角形在解題中的應用.一種是邊的應用——勾股定理,一種是角的應用——兩銳角互余.
老師點評:學生要弄清那個角是直角,動手作圖,利用勾股定理或兩銳角互余來實現計劃,最后對各種解法進行比較分析,形成自己解決數學問題的一般策略.
(3)若E為拋物線B、C兩點間圖像上的一個動點(不與B、C重合),過E作EF與x軸垂直,交BC于F,設E點橫坐標為x,EF的長度為L,求L關于x的函數關系式?并寫出x的取值范圍?
當E點運動到什么位置時,線段EF的長度最大,并求此時E點的坐標?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思考.
設計意圖:求兩點距離的關鍵在于表示其坐標,并且字母越少越好.讓學生體會變量在數學解題中的應用,體驗數形結合解題的實用性和有效性.endprint
老師點評:學生能容易的發(fā)現兩點的橫坐標相同,進而制定計劃用橫坐標來表示兩點的縱坐標,利用函數關系式來實現這個計劃,最后檢驗回顧.讓學生發(fā)現慣性思維的錯誤性,因為有的學生覺得點E是拋物線的頂點.
(4)在(3)的情況下直線BC與拋物線的對稱軸交于點H.當E點運動到什么位置時,以點E、F、H、D為頂點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把平行四邊形放在二次函數的圖像中,使學生進一步具有基本解決代數與幾何綜合題的能力.讓學生動手作平行四邊形,來探究點的存在性.
老師點評:在平行四邊形的作圖中,要考慮已知點的連線段作為邊和對角線兩種情況,防止遺漏.
(5)在(3)的情況下點E運動到什么位置時,使△BCE的面積最大?
學生活動:學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最后小組展示講解.
設計意圖:三角形的面積是??碱}型.學生要善于發(fā)現圖形特征,利用圖形的割補思想,把不易表示的底與高轉化為易表示的底與高,進而達到數學解題的目的.通過數學解題提高學生數形結合、化歸的數學思想.
老師點評:利用線段EF的長度,學生容易將原三角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不利用線段EF的長度,我們可以補形來解決問題.實現計劃的難點是圖形如何來割補,這是學生要多觀察、總結、歸納的.
(三)歸納小結與板書設計
學生活動:學生自由發(fā)言.
設計意圖:讓學生所學、所感、所惑暢所欲言.感受學生的領悟能力,讓學生發(fā)現自己對數形結合、化歸思想的掌握程度,在做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為以后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老師點評:波利亞怎樣解題表和思維導圖的應用,理清解題思路,提高學生數學解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喬治·波利亞.怎樣解題——數學思維的新方法[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
[3]羅增儒.中學數學課例分析[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