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芬
【摘 要】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注意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實驗成功的基本保障。良好的實驗習慣包括:正確使用儀器、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遵守實驗室規(guī)則和實驗安全等。教師在教學中應從規(guī)范操作上給學生進行示范,對學生遵守實驗室規(guī)則提出嚴格要求,對如何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加以具體指導,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讓我們的實驗課收到應有的效果。
【關鍵詞】實驗習慣;實驗紀律;觀察;規(guī)范操作;實驗安全
學生來到實驗室,往往是抱著好奇和好玩的心理,若是沒有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實驗技能,那么學生到了實驗室就會亂哄哄的,有的就會東張西望不知道該干什么。因此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學生實驗成功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實驗習慣呢?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定好實驗規(guī)矩,嚴肅實驗紀律
學生只要一聽到去實驗室做實驗就開心的不得了,在他們看來,只要不在教室,就不算“正課”,就隨便多了,下座位的,大喊大叫的,跟別人打鬧的,好不“熱鬧”。為了防止這種“熱鬧”場面的出現(xiàn),教師在學生實驗課之前就要宣布實驗室規(guī)則,定好進實驗室的規(guī)矩。例如:進實驗室后不得吃東西,不得大講話,不得下座位,不得擅自到別的實驗桌上拿實驗器材,用剩的藥品放入桌上指定的容器,火柴梗和紙屑等垃圾放入桌上的易拉罐,實驗完畢要整理桌子,把凳子放回桌子底下等。定好規(guī)矩我們就要實施,若有違犯,必須要有相應的處罰,這樣我們定的規(guī)矩才能對學生起到約束作用,才能保障學生實驗的順利進行和實驗的安全。
二、做好演示實驗,起好示范作用
初中學生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在模仿教師,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學生關注和模仿,因此教師應該盡最大可能做好演示實驗,給學生一個好的模仿榜樣。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
1.細心準備實驗器材。演示實驗所需要的器材要逐個清點,尤其像藥匙、鑷子、火柴等不要遺漏,玻璃儀器要保持干凈,所用藥品要進行檢查,看其是否變質等。
2.課前要試做實驗,保證實驗的成功及效果。演示實驗中哪怕是最簡單的實驗,教師在課前都應該試做一遍,對于反應溫度、溶液濃度、藥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保證課堂演示萬無一失。
3.課堂上實驗操作一定要規(guī)范,這是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這時學生的眼睛都集中在教師的操作上,此時教師的行為起到示范作用,會被學生記住和模仿。在實驗整體操作中,要一絲不茍,有章有序,不緊不慢;連接裝置時應遵循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制備氣體時先檢查氣密性后加藥品;點燃可燃性氣體時應先驗純,后點火;藥品擺放要整齊,用完后應放回原位,切忌忙亂無序,講臺上零亂混雜等。
4.提煉操作要點,幫助學生記住操作要領。教師除了在課堂上演示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讓學生模仿外,還可以將操作要點以“口訣”的方式介紹給學生,方便學生記憶。如往試管里裝入粉末狀藥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裝塊狀藥品要“一橫、二放、三慢立”;液體藥品取用的要點是“瓶塞倒放、兩口緊挨、緩慢傾倒、加蓋放回”;使用膠頭滴管應“捏頭趕空氣、放手吸試劑、懸空滴液體、管口勿觸壁”等。
5.演示實驗必須確保安全,不允許有任何可能傷害師生的事故發(fā)生。否則,不僅有害師生的身心健康,還會造成學生對化學實驗的恐懼心理,進而導致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信心。因此,教師在準備做演示實驗時,必須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同時也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實驗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
三、規(guī)范實驗操作,保障實驗效果和安全
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要來回巡視,指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及時有效地記錄,養(yǎng)成及時記錄的習慣。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我采用拍照的方法將他們記錄下來,等大家都完成實驗后再放映出來,讓大家一起觀察分析操作的錯誤及該錯誤可能導致的后果,這樣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又能讓學生從中找到自己實驗失敗的原因,學生再犯這種錯誤的幾率大大降低。例如,在水的凈化實驗中,有幾組學生的混合液高于濾紙邊緣,還有一組學生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攪拌,結果把濾紙弄破了,有的學生漏斗下端沒緊靠燒杯內壁,我把幾個小組的錯誤操作拍下來了(當然只拍到具體操作,沒拍人)實驗完畢后放給學生看,讓大家一起來分析他們的錯誤,那么操作可能導致的后果。結果犯錯誤的幾組學生恍然大悟:他們過濾后的液體任然渾濁,原來是自己的錯誤操作造成的。對于一些具有危險性后果的錯誤操作,則要及時的制止和糾正,以保證實驗安全。
四、引導學生正確觀察實驗,以防看“熱鬧”的現(xiàn)象發(fā)生
學生喜歡看實驗,并不等于他們善于觀察實驗。觀察實驗,并不是簡單地看實驗,而是運用眼、耳、鼻等多種感官來感知事物,并獲得印象。學生在觀察實驗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使他們能夠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培養(yǎng)他們的認真觀察態(tài)度,細致的觀察習慣。正確觀察實驗,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確定觀察重點。按實驗目的可分為:概念建立實驗,性質實驗,制法實驗,鑒定鑒別實驗等,對上述實驗的觀察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例如:做氧氣的性質實驗時,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硫等物質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和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有什么不同,再通過比較得出氧氣能支持燃燒的性質;對于氧氣的制取,則主要觀察制備和收集的儀器選擇和裝置中的儀器連接及操作注意事項。其次要明確觀察的要素和順序,進行有序的觀察。例如,反應前要注意觀察反應物的色、態(tài)味,反應的條件,反應的裝置,藥品的用量,操作的順序等,實驗過程中主要觀察反應的現(xiàn)象,如有無氣體,沉淀生成等。實驗后則主要觀察有無新物質生成,新物質的色、態(tài)、味等,以及實驗儀器的拆卸整理等。最后,還要學生思考為什么要這么操作?不這么操作會導致什么后果?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
五、進行實驗評價與反思,養(yǎng)成總結實驗的習慣
實驗完畢后,應引導學生對本次實驗進行總結及評價。如:實驗的成功之處,還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在本次實驗中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實驗現(xiàn)象是否和大家一樣,如不一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實驗結果是否正確等。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良好的實驗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靠教師平常的言傳身教及正確引導,對學生既要細心指導又要嚴格要求,堅持不懈,就一定會有收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