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小學生習作,需要有廣闊的時空,作文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難點?!墩Z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生活實際內容,讓學生樂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寫作能力;提高
一、在教學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難題,總結以前的教學經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在習作教學時不顧學生的客觀實際,人為地提高要求。長期存在“揠苗助長”的現(xiàn)象,因而導致學生的作文中的假、大、空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2.平時習作課時,教師會把學生習作的標準定位在一些優(yōu)秀作文選上,一上作文指導課就讀范文,結果是教師指導越細,學生的思維就限制得越死,寫出的文章難免千篇一律,學生甚至失去了習作的興趣。
3.平時課外閱讀量不夠,學生積累太少,語言詞匯貧乏。由于教師在教學中分析講解過多,不注意引導學生大量地閱讀和背誦,胸無點墨,何談妙筆生花?
4.習作常常脫離現(xiàn)實生活,內容空洞單調。由于教師不注意引導學生寫他們喜歡的人和事,很難表達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所以寫出的文章內容十分空洞單調,內容不生動的“流水賬”。
二、要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促進學生主動地習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體驗到作文的樂趣,我認為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從說話訓練入手。常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蘇霍林斯基也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庇纱丝磥?,興趣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學生對習作訓練有濃厚的興趣是教學的最大成功。要想讓學生對習作有興趣,老師的習作教學要有興趣,布置習作內容要有趣,要讓學生寫他們感興趣的習作,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氛圍,放松學生身心。幫助兒童提高習作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應從一年級抓起,要讓學生知道寫作就是把自己說的話寫成文字,這時老師要正確的引導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感受到說出來,多說話就能寫出話來。把每天最想說的話寫出來,把說話當作一種有趣的游戲來做,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寫話的濃厚興趣,從身邊的事物說起,哪怕就是“介紹我自己”一個簡單的活動,也會對學生的說話訓練起到很大的作用。
2.讓作文在學生心中簡單化。很多同學覺得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處著手,無事可寫,害怕寫作文”。第一次上作文課的孩子,大多數(shù)是小學二、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在來作文班的路上心情都是不一樣的,有的緊張,有的高興,還有的孩子說自己沒有心情。那么我們就要充分了解到孩子的心理狀況,和孩子們從心交流。同學們年紀小,生活經歷單純,可寫的東西也就比較少,在加上是第一次真正的拿起筆來寫東西,不免有些緊張、害怕。同學們在第一堂課上一定會問老師,什么是作文?老師要盡量把作文的概念簡單化?!岸?、目睹、心想`,用筆來說出你想說的話,這就是作文。”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母親深諳此道。在亦婷讀幼兒園時,她就訓練女兒每天“發(fā)布新聞”講述幼兒園里發(fā)生的各種事情。通過經常練習,小亦婷變得愛看,愛想,愛說了。毋庸諱言,這個過程漫長而艱澀。我們別讓作文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讓學生們從現(xiàn)在開始,從“大膽、簡單的說”開始!
3.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多閱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式,而且可以促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習,感悟作者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認識,從而指導學生的寫作實踐。閱讀包括兩方面:一是閱讀好語文課本上的文章;二是閱讀好課本以外的文章。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笨梢婇喿x與寫作的關系是密切的。閱讀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一是要把文章讀懂乃至讀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中心的,切忌走馬觀花,囫圇吞棗。讀后應能記住文章的內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二是要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讀書時,不僅要善于把那些生動、優(yōu)美的詞語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錄下來,還要勤于讀書寫心得等。只有這樣引導學生多讀書,才能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
4.“仿寫”對于小學生學習作文是十分有必要的。茅盾先生曾說過:“模仿可以說是創(chuàng)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學習的最初形式?!睂W生在學習語言和各種技能的最初階段,都要以模仿為階梯。學生學習作文應為其提供適當?shù)姆段倪M行模仿。在模仿的過程中,學生有意識地把作者謀篇布局、譴詞造句的方法和技巧遷移,運用感悟并掌握其表情達意的技能,從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模仿是學習“怎樣寫”的重要手段,是訓練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和本能,是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的心理現(xiàn)象。教師善于授之以法,學生才會有法可依。特別指出的是,模仿是以學生觀察到的材料為題材,以范文為指導,真實的表達學生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學會“怎樣寫”。
5.引導用心去觀察,豐富習作的素材。小學生寫作容易千篇一律,萬事一物,內容、寫法雷同。脫離學生生活,小學生只好胡編亂造。那怎么樣引導小學生用心去觀察發(fā)展呢?在我們周圍是田野、大山、小溪、河流、野花野草、莊稼樹木。我們教師若帶學生去田野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大自然里有很多有趣的、鮮活的、奇妙的東西可以寫進小學生的習作里。如:早晨禾苗上的露珠在陽光照射下,變成五彩的珍珠;小蜻蜓在禾苗上點水。又如田野里春夏秋冬的變化,對這些變化的感受,都可以有感而寫,這些生動的情景場面,記錄下來的就是真實又生動的描寫。教師引導小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只要留心觀察就不難發(fā)現(xiàn)有很多的東西自己還沒有發(fā)現(xiàn)。只要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積累起來,作文就有寫不完的材料和內容。
總之,小學生寫作文,要讓其放開手腳自由表達。努力引導學生做到求真、求實,引導學生主動地去觀察、閱讀、模仿,并使之成為其自覺行為,是幫助學生掌握作文技巧,提高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捷徑。
【作者簡介】
李貞,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擔任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兼班主任工作已16年,現(xiàn)任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學小學語文教師。2010年6月撰寫的教學設計《永生的眼睛》榮獲喀什地區(qū)2010年教育教學論文二等獎。2014年9月參加喀什市名師工作室,榮獲優(yōu)秀學員稱號,在市級教研課《句式復習》榮獲一等獎,于2016年7月畢業(yè)。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endprint